临床护理新进展学习汇报
骨科发展历史及渊源
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在美国、澳大利亚及台湾等各个 地方参观进修的所见所感
标准下的护理改变
病情高危预警——评分 快速康复护理
疼痛的评估及处理
(第一部分)
病情高危病情高危预警 —评分
是用来动态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发现潜在危险。
1.新入、转入时 2.病情变化时 3.手术返回病房后
疼痛评估要点 疼痛的感觉:主观主诉 疼痛的反应 植物神经反应:出汗、恶心、呕吐、
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心理或情绪反应:恐惧、不安、急躁等
部位
体格检查
(季节、年龄、性别、活动等
(表情、血压、皮肤、营养等)
性质(钝痛、绞痛、 烧灼痛等)
影响因素
(季节、年龄、性别、活动等
程度
(轻、中、重、极 重))
7分,拒绝转回,并说明理由。
直接向医生说:!!
有利于医护沟通 成为了沟通的标准 体现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护士评估病情、判断病情、护理干预及临床思维
能力得到提高 更能早期预警循环、呼吸系统及专科危急症 更好保证患者安全 是一种医护共享的沟通模式
(第二部分) 疼痛的评估及处理
疼痛的定义: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 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
护理人员对所有疼痛病人都要进行疼痛的部位、时 间、性质、程度等内容的再评估,住院病人至疼痛 消失或病人出院为止,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
对没有采取干预措施的疼痛病人,每8小时评估记 录1次。建立疼痛交接班本。
对没有控制好的中重度疼痛病人每1-2小时评估记 录1次。
安宁照护
更重视患者的感受和体验表达
因为呼吸次数不仅仅是代表呼吸系统疾病 如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同时也反应心血管 状况如肺水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提高了护士、医生的预警意识
2分或总分4分→护士主动呼叫医生 5分→主动提高监护频率,提醒医生呼叫上级 6分及以上→主动提高监护频率,提醒医生下“
病重”,根据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上级医生要求将某一病人从转回 病房,护士在内主动进行病情评价,
美国疼痛协会主席 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 大生命体征”。
0级:无痛
1级(轻度疼痛): 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 痛,但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2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 受,睡眠受干扰,要求服用镇痛药物。
3级(重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 重受到干扰,需要镇痛药物,
快速康复外科( ,)指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
已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 症,加速病人术后康复。
医院大 力支持
经济基 础
手术器 械改进
科室团
队的壮 大
人口 老龄化
病人需 求提高
快速康复顺应潮流!!!
倡导者及实践者是丹麦外科医生,他早在2001
年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许多种的手术病人中 积极探索其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取得了很
这些预警信号在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呼吸急促、意 识状态的改变、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动脉血氧饱 和度低及尿量异常。
这些患者80%以上完全可以在发生该类严重不良事 件之前24小时内被观测到
护士往往未能及时将这些恶化迹象通知医生。
病情判断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缺乏预见性
病情报告
护士传达信息时条理不清,接受者 接受的信息不全, 缺乏准确性,使医 生不信服
大的成功。
欧美国家极力推广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在我国,南京军区总院率先引入此概念并加
以
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欧美国家极力推广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显著改善了 病人术后康复速度,
使许多疾病的临床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感谢大家的聆听!
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
(冷热刺激、咳嗽、激 动等)
发作及持续时间 (急缓)
伴伴 伴随随 随症症 症状状 状 (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有 (( (红红红肿肿肿热热热痛痛痛、、、 无规律) 生生 生命命 命体体 体征征 征变变 变化化 化)) )
(一)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 (二)面部表情测量表 ( ,) (三)语言描述法
护士对初筛发现4~6分的疼痛病人,在1小时内报 告主管或值班医师进行处理。
对于7分以上的疼痛病人,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
门诊如果有6分以上疼痛病人应及时转急诊科或优 先进行诊疗。盖疼痛评估章。
疼痛在7分以上应在30分钟内处理,将评估结果和 处理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记录中
静脉、肌肉给止痛药:30分钟评估 口服止痛药或物治疗后:1个小时评估 术后使用镇痛泵病人每班评估1次; 每次新的疼痛或疼痛改变时,对病人进行镇痛 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并记录。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0
2
4
6
8
10
无痛
有点痛
轻微疼痛 疼痛明显 疼痛严重 剧烈痛
由六张从微笑或幸福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的面部 像形图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 (3-6岁)、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表达的 患者。
病情处理 护士被动执行医嘱 , 缺乏主动性
一位60岁老年男性因气促进行加重来就诊,既往有心肌 梗塞病史。在来诊途中呼吸30次/分,心率131次/分, 血压112/60,体温39.5℃.
那么这个病人得分是多少呢?
答案:呼吸:3分,心率:3分,
血压:0分,体温:2分,
总分:8分
病人在普通病房是否需要进行监护或转
在的病人决定需要的低年资医生或护士是否需要向上级 报告获取指示或请求会诊
3-4分:一个病情恶化、需要报告医生和提高监护级 别的扳机点。
≥3分:提醒医护人员对该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调整 方案。
评分主要起预警作用,不能单靠此来判断 病情。
所有参数中,呼吸次数是评估病人病情最 敏感的指标,但往往是被医护人员容易忽 略的
直接性 可直接观察和了解疾病的全过程,但如果
某些护理人员因为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不
高,不能捕捉到病情变化的信息并及时反
馈
则可造成延误治疗和抢救。
整体性 如果护理观察是片面的和单一的,则不能 反映疾病的本质,不能给予相应的处理。
大多数普通病区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转入前或者发生 心跳呼吸骤停前都存在有明显的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