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组蛋白密码假说:该假说推测特定的组蛋白修饰是同一个组蛋白或另一个组蛋白分子进一步修饰的决定因素,特定的共价修饰,修饰发生的顺序特征以及各种修饰组合模式形成了复杂的“组蛋白密码”,这种密码决定了基因的转录状态,这种密码会调控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转录的蛋白质解读2.瓶颈效应:由于环境的激烈变化使群体的个体数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此时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急剧改变,类似于群体通过瓶颈,这种由于群体数量的消长而对遗传组成所造成的影响称为瓶颈效应。
3.平衡致死系:利用倒位杂合的交换抑制效应,保存带有致死基因的品系4.位点专一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这种重组依赖于小范围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小范围,重组只涉及特定位置的短同源序列或是特定的碱基序列之间,需要位点专一的蛋白因子参与催化。
5.异常重组illegitimate recombination:完全不依赖于序列间的同源性而使一段DNA序列插入到另一段中。
如转座子的转座作用等。
6.表型模拟:环境因素所诱导的,表型类似于基因突变所产生的表型,这种现象称表型模拟。
模拟的表型效应是不能遗传的。
7.连锁群:凡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遗传上表现相互联系的基因群8.单拷贝序列:真核基因组中,拷贝数1~3个的DNA序列9.中度重复序列moderately repetitive seuence:一类是平均长度约300bp,重复次数10-102拷贝;另一类重复次数为103-105拷贝。
10.高度重复序列highly repetitive sequence:一般重复次数在106拷贝以上,序列长度为6-200bp。
如: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11.遗传漂变:群体不大时,由于抽样的随机误差所造成的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随机的遗传漂变12.假显性:发生染色体缺失时,如果缺失的部分包括某些显性基因,那么同源染色体上与这些相对应位置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13.中断杂交实验:是一种用来研究细菌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方式及测定基因位置的实验方法。
其基本步骤是:把结合中的细菌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把样品猛烈搅拌以中断接合的细菌,然后分析受体细菌的基因型,以确定基因连锁的顺序14.顺反子: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功能水平的基因,包括一段DNA 序列,由许多突变子和重组子组成。
15.等位基因alleles: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16.干涉interference, I:一次单交换可能影响它邻近发生另一次单交换的可能性,这种现象称为干涉或染色体干涉。
17.正干涉positive interference:第一次交换发生后,引起邻近发生第二次交换机会降低的情况称为正干涉。
18.负干涉negative interference:引起第二次交换机会增加的为负干涉。
19.异源双链DNA:在重组的同源染色体中,每个双链都有一段区域是由亲本DNA分子的各一条链组成的,20.基因簇: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紧密连锁成簇状排列在某一染色体上形成一个基因簇21.杂种优势: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指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双亲优越的现象22.近交系数:个体(X)的近交系数指结合的配子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即一个个体在某基因座上从双亲得到两个等位基因的两份拷贝的概率23.莱昂假说:由莱昂提出的一种假说,认为哺乳动物中的剂量补偿是由雌性体细胞中一对X染色体中任何一条随机失活造成的。
这条失活的X染色体形成一个巴氏小体(性染色质体)24.回交back 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25.测交test 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26.近交inbreeding: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27.性导:指利用F′因子将供体细胞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
28.转化transformation:外源DNA不经中间介体直接进入到感受态细胞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
这种能接受外源DNA分子并转化的细菌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29.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载体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菌细胞的过程。
产生的重组体称为转导子30.达尔文适合度:是一个统计概念,表示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种环境下相对的繁殖效率或生殖有效性的度量31.交换抑制因子:交换的产物带有缺失或重复,产生不平衡的配子;因而交换受到抑制,减少了杂合子中的重组,这种现象称为交换抑制因子32.移码突变:由于在DNA分子中的外显子中插入或缺失1、2、4个核苷酸而导致的阅读框架位移而引起的突变33.同义突变synonymous mutation: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为该氨基酸的另一个密码子34.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被另一个氨基酸所取代35.无义突变nonsese mutation:一个氨基酸密码子突变为翻译终止密码子36.顺序排列四分子:粗糙脉孢菌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每个合子核减数分裂的全部产物不仅同处于一个子囊内,并且呈直线排列。
我们将这样的以直线方式排列在同一个子囊内的四个减数分裂产物称为顺序排列四分子37.着丝粒作图centromere mapping:利用四分子分析法,把着丝粒作为一个座位,来计算某一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这一数据进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制图。
38.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定义为复等位基因39.反向重复序列:每种IS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或相近,但方向相反的序列40.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物种的C值和它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41.N值悖理N value paradox:生物的基因数目与生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不存在正相关的事实称为N值悖理42.选择系数:是测量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也可在选择的作用下降低适合度,是自然选择的强度43.连锁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叫连锁基因44.连锁linkag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方式称为连锁45.假连锁: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只有发生交互分离才能产生可育配子,从而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受到限制,这种现象称为假连锁46.断裂基因:基因的编码顺序由若干的非编码区域隔开,使阅读框不连续,称为断裂基因,其中的编码序列为外显子,不编码序列为内含子47.并发系数:指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一般用并发系数表示干涉作用的大小48.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称为基因转变49.基因消除Gene elimination:某些生物如线虫等在个体发育中,许多体细胞常常丢掉整个或部分的染色体,从而丢失某些基因来删除这些基因的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基因消除50.基因扩增:基因组内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地大量增加的现象称为基因扩增51.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呈连续变异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用数字描述的性状52.质量性状:呈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表型之间截然不同,具有质的差别,用文字描述的性状称质量性状53.阈性状:数量性状在表现型上间断,但实际呈潜在的连续分布,这类性状称为阈性状54.缺失作图:是基因定位的一种方法。
利用一组重叠缺失突变型作为工具,把所要测定的突变型和这一系列缺失突变型分别杂交进行重组测验,凡是能和某一缺失突变型进行重组的,它的位置一定不在缺失范围内,凡是不能重组的,它的位置一定在缺失范围内55.性连锁/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是指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一般,特指X或Z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56.计量补偿效应:指的是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也就是说,在雌性和雄性细胞里,由X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生的酶或其他蛋白质产物在数量上相等或近乎相等57.基因丢失:通过丢失染色体、丢失某些基因而除去这些基因活性的现象。
是真核DNA水平调控的方式之一58.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和建造新的生物部件、装置和系统59.母体影响maternal effect:由于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使子代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二、选择题1.(D)科学工作者分离得到了某生物的基因A,将其解离成两条单链,用其中一条基因与基因A的信使RNA杂交配对,结果如右图所示,对此合理解释的是A.基因A来自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B.1~7代表了基因A的编码蛋白质的序列C.1和7位于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区D.2、4、6属于非编码序列2.(D)下面草履虫中,哪一种是放毒型品系A.k k,有卡巴粒B.K k,没有卡巴粒C.k k,没有卡巴粒D.K k,有卡巴粒3.(B)香豌豆的花色遗传受两对独立的显性互补基因作用,用紫花植株(CcPp)与白花植株(ccPp)杂交,可以预料其后代中紫花与白花植株之比为:A.1:1B.5:3C.3:5D.2:64.(C)酵母交配型转变属于A.同源重组B.位点专一性重组C.转座重组D.特殊重组5.(B)有两对基因差别的两种脉孢霉杂交,得到总的子囊数为1000,其中T型子囊数为100,NPD型子囊为2,那么这两对基因的距离为:A.5.1B.5.2C.10.1D.10.26.(A)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发生交换的减数分裂时期为A.后期Ⅰ、中期Ⅰ、粗线期B.中期Ⅰ、后期Ⅰ、粗线期C.后期Ⅰ、粗线期、中期ⅠD.粗线期、中期Ⅰ、后期Ⅰ7.(A)三色猫(又称玳瑁猫)的毛皮上有黑、黄、白三种毛色。
在一般情况下三色猫均为:A.雌性B.雄性C.间性D.都有可能8.(D)在质核不育型中,由S(rfrf)基因型植株组成的品系是:A.纯合系B.保持系C.恢复系D.不育系9.(A)细菌转化时:A.单链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B.双链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C.D NA与DNA聚合酶共同进入受体细胞D.随着转化DNA的进入,受体DNA被降解10.(D)烈性噬菌体的DNA注入到细菌细胞后,产生噬菌体的基因产物时:A.抑制细菌DNA合成B.细菌DNA断裂C.复制噬菌体DNAD.上述事情先后进行11.(C)在真核细胞内,着丝粒是指A.两个构成染色体DNA分子的连接区域B.一段高度重复的序列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异染色质区C.染色体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能够促进与纺锤体的相互作用D.大约430bp长的一段序列,两端为两段高度保守序列12.(C)下列哪项不属于RecA蛋白与重组有关的活性:A.N TP酶活性B.单链DNA结合活性C.蛋白酶活性D.D NA解旋活性13.(D)写出具有下列核型的个体的名称:47,XY,+13A.D own综合征B.K linefelter综合征C.T urner综合征D.P ataus综合征14.(B)基因R决定红花,基因r决定白花,杂合子Rr为粉红花,基因N决定窄花瓣,基因n决定宽花瓣,杂合子Nn为中间型花瓣,假定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双基因杂合子RrNn自交的后代表型比应为A.9红窄:3红宽:3白窄:1白宽B.1红窄:2红中:1红宽:2粉红宽:4粉红中:2粉红宽:1白窄:2白中:1白宽:C.3红窄:1白窄:6粉红窄:2白宽:3白窄:1白宽D.1红窄:2粉红宽:1白窄:3红宽:6红中:1白宽15.(A)一个群体初始杂合子频率为0.92,自交2代后,群体中纯合子的频率为A.77%B.69%C.54%D.75%16.(B)在质核不育型中,由N(rfrf)基因型植株组成的品系是A.纯合系B.保持系C.恢复系D.不育系17.(D)Holliday中间体在下列哪一个过程中产生A.λ噬菌体DNA整合B.转座C.逆转录D.同源重组18.(B)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交换,交换发生在:A.尚未进行复制的同源染色体之间B.完成复制以后的染色单体之间C.完成复制以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减数分裂的双线期19.(D)一个细菌细胞得到新遗传信息的方法A.接合B.转导C.转化D.以上均正确20.(A)表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下一个孩子是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A.12.5%B.50%C.25%D.021.(B)λ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后通过以下哪种重组方式而进入溶源状态A.同源重组B.位点专一性重组C.转座重组D.异常重组22.(D)在小鼠自由组合试验中,得到一个3:6:1:2:3:1的比,其可能的解释是:A.这是两对完全显性基因的分离B.这是两对不完全显性基因的分离C.这是两对共显性基因的分离D.一个基因座位不完全显性,一个基因座位为完全显性23.(A)插入序列(IS)编码的酶是A.转座酶B.逆转录酶C.D NA聚合酶D.核糖核酸酶24.(B)下面哪种现象是易位的遗传学效应:A.假显性现象B.假连锁现象C.剂量效应D.后期Ⅰ染色体桥25.(D)如果一个基因型是AB/ab的个体,有20%的四分体在A和B基因座之间形成一个交叉,那么Ab配子的百分比为:A.40%B.20%C.10%D.5%26.(D)作测交是为了:A.确定两个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B.检查一个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C.消除有害的显性性状D.检查隐性基因的杂合子携带者27.(C)下面草履虫中,哪一种是放毒型品系A.k k有卡巴粒B.k k没有卡巴粒C.K k有卡巴粒D.K K没有卡巴粒28.(D)假如两个突变的噬菌体都不能在E.coil K上生长,但是当他们同时感染一个E.coil K时可以生长,那么这两个突变体是:A.互补B.突变发生在同一基因内C.突变发生在不同基因内D.A及C正确29.(A)下列何种措施最有利于提高群体的纯合率:A.自交B.随机交配C.表现相似的个体间杂交D.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交配30.(B)λ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细胞后通过以下哪种重组方式进入溶源状态A.同源重组B.位点专一性重组C.转座重组D.异常重组31.(A)一个植物具有4对染色体,其中ABCD四条染色体来自父本,A’B’C’D’来自母本,其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ABCD的配子的比例是A.1/16B.1/8C.1/4D.1/232.(A)经放射线照射后,下列个体哪个受到的损伤最大A.一倍体B.二倍体C.异源四倍体D.同源四倍体33.(C)人类核型为:46,XX/47,XX,+21的嵌合体产生的原因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不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不分离C.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D.双雄受精34.(A)选用下列哪个诱变剂较易引起移码突变A.吖啶橙B.甲磺酸乙酯C.亚硝酸D.2-氨基嘌呤35.(A)酸模属的染色体组成基数X=10,则其六倍体中的染色体数可表示为:A.2n=6X=60B.6n=6X=60C.2n=2X=60D.6n=2X=60三、是非题1.(F)卡平方测验中,实际值偏理论值越小,X2值也越小,P值越大(自由度确定时)2.(F)插入序列(IS)插入宿主染色体后,常使宿主的插入位置上产生短的反向重复序列,其为靶DNA序列3.(F)重复序列因没有功能,所以其拷贝数的改变不会引起人类的异常4.(F)已知近亲繁殖可使隐性基因得以纯化暴露,通过选择而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