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 的叙述正确的是A 、K 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大B 、对任一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则K 值增大。
C 、对任一可逆反应,K 越大;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D 、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K 值就增大2、(10分)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 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 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⑴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 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 2和3mol H 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 2(g)+3H 2(g)CH 3OH(g)+H 2O(g) △H =-49.0kJ/mol测得CO 2和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 (H 2)=___________mol/(L·min)。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能使n (CH 3OH)/n (CO 2)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 .升高温度B .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C .将H 2O(g)从体系中分离D .再充入1mol CO 2和3mol H 2 ⑵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 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 2。
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化:2 CO 2=2 CO +O 2,CO 可用作燃料。
已知该反应的阳极反应为:4OH ――4e ―=O 2↑+2H 2O则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提出,可以设计反应2CO =2C +O 2(△H >0、△S <0)来消除CO 的污染。
请你判断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分)工业上用CO 生产燃料甲醇。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 2(g) CH 3OH(g)。
(1)图1是反应时CO 和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O 浓度 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 (CO)=________;(2) 图2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曲线a 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 曲线b 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该反应是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适宜的催化剂,______(填 “能”或“不能”)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热;(3) 该反应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______(填“增c (mol/L) 0.75 1.00 0.50 0.25 0 3 10 t (min) CO 2 CH 3OH 能量/kJ/mol反应过程1molCO +2molH 21molCH 3OH(g)419510 a b (图1) (图2)CO大”、“不变”或“减小”);(4)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n(CH 3OH) n(CO)增大的有_____。
a .升高温度; b .充入He 气c .再充入1molCO 和2molH 2d .使用催化剂4、在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的N 2和0.6mol 的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N 2(g)+3H 2(g) 2NH 3(g);△H <0反应中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右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H 3)为。
(2)该反应到平衡时H 2的转化率。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填序号)。
a 0.20mol·L -1b 0.12 mol·L -1c 0.10 mol·L -1d 0.08 mol·L -1(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平衡向移动(填“向逆反应方向”、“向正反应方向”或“不”),化学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5)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 3的浓度约为0.25 mol·L -1),请在上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 3浓度的变化曲线。
5.(10分)控制、治理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是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方面。
(1)光化学烟雾白天生成,傍晚消失,其主要成分为RH (烃)、NO 、NO 2、O 3、PAN (CH 3COOONO 2),某地早上至中午这些物质的相对浓度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填字母)a .早上8时交通繁忙期,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 、NOb .14时,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为O 3、PANc .PAN 、O 3由RH 和NO 直接反应生成d .PAN 直接由O 3转化生成(2)火力发电厂的燃煤排烟中含大麓的氮氧化物(NO x ),可利用甲烷和NO x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消除其污染,则CH 4与N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2NO+O 2,反应过程中NO 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右下图所示。
请回答:① 依曲线A ,反应在前3 min 内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② 若曲线A 、B 分别表示的是该反应在某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则此条件是(填“浓度”、“压强”、“温度”或“催化剂”)。
③ 曲线A 、B 分剐对应的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A K B K 。
(填“>”、“<”或“=”)(4)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Ⅰ 2NO2(g)2NO(g)+O2(g)Ⅱ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若达平衡时,c (NO2)=0.4 mol·L1-,c(O2)=1.3 mol·L1-,则反应Ⅱ中NO2的转化率为,N2O5(g)的起始浓度应不低于mo1·L1-。
6.(10分)汽车尾气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
已知反应2NO(g) + 2CO(g) N2(g) + 2CO2(g) △H=-113kJ·mol-1①实验发现该反应在100℃~40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约为原来的3倍,在400℃~450℃时,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却约为原来的10倍,而温度高于450℃时,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又约为原来的3倍。
若其他反应条件不变,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②为了模拟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在t℃时,将2 molNO与1 mol CO充入1L反应容器中,反应过程中NO (g)、CO(g)、N2(g)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右下图所示,则反应进行到15min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③请在图中画出20 min~30 min内NO、CO发生变化的曲线,引起该变化的条件可能是;(填字母)a.加入催化剂b.降低温度c.缩小容器体积d.增加CO2的物质的量④当25 min达到平衡后,若保持体系温度为t1℃,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气体各1mol ,平衡将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7、(10分)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
已知:SO2(g)+1/2O2(g)SO3(g)△H=-98 kJ·mol-1。
(1)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3,若在此温度下,向10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0mol SO2(g)、16.0molO2(g)和3.0mol SO3(g),则反应开始时v(正)v(逆)(填“<”、“>”或“=”)。
(2)一定温度下,向一带活塞的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SO2和1.0 molO2,达到平衡后体积变为1.6 L,则SO2的平衡转化率为。
(3)在(2)中的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能使SO2(g)平衡浓度比原来减小的是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0 mol O2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0 mol SO3C.降低温度D.移动活塞压缩气体(4)若以右图所示装置,用电化学原理生产硫酸,写出通入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可通过如下反应降低其浓度:CO(g)+1/2O2(g) CO2(g)。
气体隔膜(仅不允许气体通过)①某温度下,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容器中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容器编号c (CO)/mol ·L -1 c (O 2)/mol ·L -1 c (CO 2)/mol ·L -1 v (正)和v (逆) 比较 I2.0×10-4 4.0×10-4 4.0×10-2 v (正)=v (逆) Ⅱ3.0×10-44.0×10-45.0×10-2②相同温度下,某汽车尾气中CO 、CO 2的浓度分别为1.0×10-5mol ·L -1和1.0×10-4mol ·L -1。
若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增加一个补燃器,不断补充O 2并使其浓度保持为1.0×10-4mol ·L -1,则最终尾气中CO 的浓度为_________mol ·L -1。
8、已知:I 2能与I -反应成I 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 2 +I-I 3-。
通过测平衡体系中c(I 2)、c(I -)和c(I 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I 、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 2),采用如下方法:取V 1 mL 平衡混合溶液,用c mol·L -1的Na 2S 2O 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 2+2Na 2S 2O 3=2NaI +Na 2S 4O 6),消耗V 2 mL 的Na 2S 2O 3溶液。
根据V 1、V 2和c 可求得c(I 2)。
(1)上述滴定时,可采用___________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方案可行。
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I 2)B .不可行。
因为I -能与Na 2S 2O 3发生反应C .不可行。
只能测得溶液中c(I 2)与c(I 3-)之和Ⅱ、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拟采用下述方法来测定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室温条件下进行,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已知:①I -和I 3-不溶于CCl 4;②一定温度下碘单质在四氯化碳和水混合液体中,碘单质的浓度比值即)]([)]([2242OH I c CCl I c 是一个常数(用K d 表示,称为分配系数),且室温条件下K d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