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雁养殖技术

大雁养殖技术

大雁养殖技术科学养殖大雁大雁是我国的大型野生水禽之一,头、颈、羽毛棕褐色,背部羽毛呈灰褐色,喙黄白色,腰部羽毛黑褐色横斑,腹部羽毛多呈暗白色。

体躯肥大,成雁体重5~6千克,大的可达12千克,肉质鲜美,含蛋白质20.98%,脂肪11.25%,还富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

雁血、料。

选原雁胆、雁掌等均为名贵中药材。

羽毛柔软滑润,丰厚轻软,是各种羽绒制品的首大雁抗病能力和适应性较强,江河、旱地等可圈围之处,均可作为养殖场地。

全国各地都能饲养,食性杂,主食青草,饲料来源广,豆饼、米糠、麸皮、高梁、玉米、豆渣、蚕蛹、菜叶、小鱼虾、蚯蚓、水生植物等均为大雁喜食饲料,可直接投喂,也可配合饲喂。

一、建造场所选择饲养场所,应尽量符合其野生习性。

除栖息室外,还须有广阔动场地。

活动的活。

类场内应设有人工水池,栽种花草树木,水池里培植藻可。

天网高度离雁舍搭建简单,在水塘边钉上木桩,然后用尼龙网围成围网和天网即地2米左右,再拿竹竿和石棉网搭起简易遮阳、雨棚,实行全圈围露地养殖,保持其野性本质。

大雁圈舍要求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并保持有足够的运动空间。

夏天须注意防暑降温工作,保证水源充足、良好、清洁;冬季则要加强保温,注意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二、孵化技术在野生状态下,大雁的性成熟期为2岁左右。

人工饲养时,性成熟的时间大大缩短,最短7~8个月。

人工养殖应按公母1∶3的比例调整好雁群,接种疫苗(亚洲鸡瘟等),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尽量多供给青绿饲料。

人工养殖大雁每隔2~3日产蛋1枚,年产蛋90~120枚。

管理方式和孵化条件与家鸭、家鹅相似,只是孵卵的次数与时间略有增加。

养殖规模较大、种蛋数量较多的饲养单位,最好采用孵化器械进行人工孵化。

孵化时温度应保持在36~38℃,湿度保持在60~70%,每隔3小时翻蛋一枚,翻转角度为90度。

三、养殖管理雏雁生长速度快,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差,因此要精心喂养。

育雏室温度应保持在30~20℃,由高至低。

1、开水雏雁出壳后24小时内,每羽喂1~2滴0.2%的高锰酸钾水,然后再喂清洁饮用水。

2、开食喂足水后2~3小时便可开食,用煮至半熟并用清水滤过的碎米加适量鱼粉拌匀,均匀撒在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

6~7月龄后可用配合饲料添加适量青绿饲料或蚯蚓等饲喂。

30日龄后,逐渐降低饲料内的粗蛋白质含量,增加青绿饲料,促进雁长骨架,提早发育。

3、放水7~8日龄后的雁雏能在大塑料盆中嬉水,1月龄后可赶入池塘中任其自由嬉。

水。

嬉水有益于生长与清洁4、育成雁管理45日龄至产蛋前的育成雁,消化道容积已逐渐增大,消化能力增强,是骨肉与大羽迅速生长阶段,一般日喂3次配合饲料,或精、粗、青绿料的搭配饲料。

夏季质;秋季抽羽季节要适当增加精料比例;冬季则町充分利用各种农作物秸要防止饲料发霉、变吃饱秆粉,如豆秸、花生秧、玉米秸等。

饲喂时须做到定量、定质、定时、定点大雁吃,让时出栏销好。

70~80日龄为大雁体重增加的最高峰,应做到精心饲养和管理。

商品雁应及售。

80 日龄的大雁能作短距离的飞翔,为防止逃逸,运动场四周及上空应张网围养; 也可在大雁幼雏实施断翅手术,割除一侧翅膀的掌骨及指骨; 或切断指伸肌与腕桡侧长伸肌及肌健。

大雁警惕性极高,在受到突然惊吓时常会发生惊群现象,为保证雁群的正常生长,饲养环境须相对安静,防止其他动物或兽害入侵。

大雁抗病力强,繁殖力、成活率高,饲养管理简单,我国南北、东西各地均可饲养,商品雁饲养60~80 天,即可出栏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四、疾病防治1、每次进雁前及销售后须清栏消毒,用2%福尔马林喷洒或用石灰粉撒放消毒。

2、进雁后应注射抗小鹅瘟血清以防发病。

3、流行性感冒,可口服敌菌灵20 毫克/ 千克体重,每日 1 次,或口服呋喃唑酮,每羽用量25 毫克混饲,连服3~5 天,也可肌肉注射链霉素、卡那霉素。

大雁饲养方法与技术要点为了拯救大雁,保护生态平衡,除了现行的禁止使用剧毒诱饵和枪杀外(主要是设立保护区),另一办法是实施人工饲养。

大雁是候鸟,喜冷怕热,对气候要求高, 现将饲养办法介绍如下:一、要巧渡野生驯化接触关大雁性烈畏人,对人持有高度警惕性,自由空间常与人保持在百米开外的距离。

被人缚捉时,会极力挣扎反抗,不食不喝,很快就会死亡。

要度过这一关,可采取家禽诱导法。

家禽是人类驯化了的,如鸡、鸭、鹅,喂食时会听从人的召唤。

把大雁与家禽放在一起(应加笼或对大雁剪翅),使大雁不过于孤独,唤家禽时,家禽蜂拥而至,使大雁看到它们的同类与人的和善关系,从而逐渐解除它对人的畏惧感,使其性情逐渐温和。

另一方面,家禽抢食时,也能诱发它进食。

这一关很重要,是人工饲养大雁的成败关键。

在这一关键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事项:⑴、如果笼养,笼要结实; 如果圈养,圈壁不可用石头或砖块,以免初期大雁发急,冲破笼子或碰壁而亡。

⑵、如果和家禽同养,家禽数量不可过大或过小。

过大时因其排异性,大雁会受到家禽的群击而不安; 过小时,家禽受大雁的攻击密度会增强,可能引起家禽骚乱不安。

但有一点应了解的是,大雁和家禽相比,虽然雁的体大嘴阔,翅膀有力,进攻时貌似凶恶,但实际上大雁嘴不如鸡,爪不如鹰,并不会致家禽于死地。

二、加强食类训化大雁食物比较单纯,食性比较特殊,它食嫩不食老,食散不食粘,食脆不食软。

例如对麦苗、麦子、小青菜特别爱食,进食速度极高,但对馒头、面条、米饭则很少食, 对玉米则一定要用嘴咬碎后才咽下, 对水果一定要切碎后才能食之。

对鱼、虾、肉、油类则根本不食。

为了便于饲养,需要对大雁的食物、食性加强训化。

在野生训化初期,先以小麦、青菜为主食,每天定时喂养。

喂养时要先给以训化口令,再给食物。

半年之后, 大雁对人的畏惧解除。

这时可以适当改变食种, 如玉米、白菜、青草、果皮等。

如果不食,可适当限食,强迫它改变食种。

对粉状食物,要先加水搅拌成颗粒状喂之,以后逐步减少加水量,使其食粉状食物。

三、加强暑天管理,保障安全度夏大雁怕热,度夏是个大难关。

因此,加强暑天管理是大雁安全度夏的关键,也是人工饲养大雁成败的又一关键。

暑天到来时,大雁因忍受不了高温,会急躁不安,食欲大减,喝水量大增,这样就会产生拉稀,逐渐消瘦。

如不加强管理,很快就会死亡。

暑天管理的方法是:⑴、暑天饲料要精,在饲料中可增加防病治病的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AD 3 粉),每隔十天或半月要喂两片土霉素片。

特别是八月一日至八月廿五日之间,是大雁脱羽时间,更容易急躁不食。

⑵、加强降温措施。

把大雁放到背阳有水的地方,如果缺水,至少每天供应两公斤饮水,确保大雁的饮用。

⑶、加强卫生方面的管理。

大雁食量大,胃排空快,进食后很快就会排便,如果不及时清除粪便,就容易使大雁染病。

所以,暑天要加强打扫卫生的次数,以保障大雁有一个卫生的生存环境。

大雁驯化后,就能像鸡鸭鹅一样和人和睦相处,既不怕人,也不攻击人。

大雁人工养殖技术大雁又称野鹅,是鸭科雁属中的鸿雁、灰雁、豆雁、雪雁等的总称,属大型候鸟,是我国重要的水禽之一,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大雁肉蛋白质含量高,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蛋富含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具有极高的滋补保健功效,是传统的上等野味珍品。

其羽绒轻软,保暖性好,可作服装、被褥等的填充材料,较硬的羽毛可制成扇子等工艺品。

近年来野生大雁日趋减少,人工驯化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还可以有效保护这一优良品种。

大雁种蛋的人工孵化1、种蛋消毒。

种蛋产出后往往被垫草和粪便污染,表面有少量细菌,30分钟后细菌便可通过壳孔进入种蛋内部。

因此应及时对种蛋进行消毒。

先将种蛋放入消毒柜内,按每立方米28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和14克高锰酸钾备好药品,将福尔马林倒入玻璃或搪瓷容器内(由于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气泡,所用容器的容积要较所用福尔马林的体积大5倍~7倍),然后倒入高锰酸钾,关闭门窗,数分钟后,甲醛蒸汽溢出,12小时~24小时后打开门窗,放出残余气体,将种蛋移入贮藏室。

2、预热。

孵化前对种蛋进行预热,可使胚胎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种蛋出汗。

先用高锰酸钾或菌毒杀、百毒杀等药物按说明配成所需浓度,将种蛋在药液中浸泡3分钟~5分钟,捞出晾干,放置在孵化室内预热6小时~8小时。

3、孵化管理。

①温、湿度的控制。

整批入孵的种蛋,以变温孵化为主,温度变化范围控制在30℃~37℃;前高后低逐步降温;分批入孵的种蛋则采用38℃~38.5℃的恒温孵化。

湿度的控制原则为两头高,中间低。

1天~3天保持65%~70%,4天~28天控制在60%~65%,29天~31天提高到70%~75%。

此外,在保证正常温、湿度情况下,尽量通风顺畅。

②翻蛋、照蛋与凉蛋。

自动翻蛋的孵化机每2小时翻蛋一次,手动或采用土法孵化时每3小时~4小时翻一次,翻蛋角度为45~90度。

大雁种蛋在整个孵化期内需进行三次照蛋。

第一次在孵化后第5天进行,拣出无精蛋和死蛋。

第二次在第10天进行,拣出死胚蛋,并及时查明原因,调整孵化条件。

第三次在第26天进行,主要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决定落盘时间。

机器孵化每天定时打开机门两次,孵后16天还要将种蛋从蛋盘架上抽出2/3左右进行凉蛋,凉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

土法孵化可通过减少覆盖物,增加通风量等方法凉蛋。

4、助产。

大雁种蛋蛋壳较厚,雏雁的破壳齿不是很锋利,有些幼雏不能正常出壳,因此在出雏期间应适时助产。

将尿囊血管已经枯萎,内壳膜发黄的、胚蛋用剪刀等在蛋钝部轻轻打开,拨开蛋壳1/3左右,并用手将雏雁的头轻轻拉出,放入出雏器内令其自行出壳。

雏雁的饲养管理雏雁是指从孵出到满1月龄这一时期的幼雁。

这一时期是人工驯化的关键阶段,同时。

因雏雁消化机能不全,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需精心饲养管理1、温度与密度。

初生幼雁畏寒怕冷易聚堆挤压造成伤亡,因此必须保持合适的温度与密度。

1日龄~4日龄保持30℃~28℃,每平方米20只~25只;5日龄~14日龄保持27℃~25℃,每平方米15只~20只;15日龄~30日龄保持24℃~18℃,每平方米10只~15只;30日龄以后即可脱温饲养。

2、饮水与饲喂。

雏雁第一次饮水又称潮口,雏雁出壳后12~18小时,在水盘内放入2厘米~2.5厘米深的0.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将雏雁放入水中自由饮水3~5分钟。

饮水后即可开食,开食料为浸泡好的碎米掺切碎的菜叶,也可以是拌潮的配合饲料加菜叶,、洗净、切细;精料宜软不宜硬,但不可过黏。

其比例为1∶2~3。

雏雁所喂青料一定要新鲜1日龄~3日龄将饲料撒在报纸或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每天给料4次~5次,4日龄以后可用料槽饲喂,每天给料6次~7次,并将青饲料的比例提高到70%~80%。

21日龄以后,雏雁消化能力大大增强,可适当掺喂一些粒料或碎玉米。

雏雁饮水量较多,应保证全天不间断供水。

3、防潮防病。

潮湿的环境往往会引发多种疾病,因此育雏室必须宽敞明亮,光照充足,通风顺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