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准公共品和外部性
• 有学者主张:当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上 具有可排斥性,就宜采取收费方式: • 一方面防止过度消费; • 另一方面减轻税收负担。 • ——“谁享受谁负担”原则。 • ——香港比较倾向于这样的原则。
3.负外部性(外部成本)分析
• 3.1 负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以排放污 染为例) •P 社会边际成本 • • 内部边际成本
• 实践中需要判断:
• (1)是否有外部效益?
• • ——能否通过市场获得补偿?
• (2)外部效益有多大?
——如果外部效益不大 ,考虑政府的税收 效率损失、行政成本等,政府介入也许得不偿失。
2.具有非竞争性和可排斥性的产品 ——以桥梁为例
2.1 市场提供的社会净效 益 P = AOB - C1- C2 –收费的效率损失 A C1:桥梁成本; C2:收费成本 2.2 公共提供的社会净效 益 = AOB – C1 – 收税成本 O – 税收的效率损失
最大容量
C2 C1
D
E
B Q
2.3
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的选择
1.3
具有外部性的产品
个体的行为不通过市场的传导机制而直接影 响其他人的福利时,是外部性。
•
1.3.1 负外部性(外部成本) • 个体的行为使别人受损,并且无法通过市场 的方式使他对受损的人做出补偿,产生负外 部性。
• 1.3.2 正外部性(外部效益) • 个体的行为使别人受益,并且无法通过市场 的方式使他从受益的人获取补偿,产生正外 部性。
• • • • O 社会边际成本
内部边际成本
外部边际成本 边际效益 Q* Q1 Q
• 科斯定理的问题: • ——不考虑交易成本; • ——外部性涉及的对象(污染源和受污染 者)很多时,责任和补偿难于划分清楚, 没人愿意去谈判; • ——产权安排决定了收入分配情况。 • 科斯定理的适用情况: • ——当事人少; • ——外部性来源很清楚。
• 减少负外部性,受益者主要是谁? • ——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对环境质量的效用 评价高于低收入者。
• 3.4.2 从成本承担者角度分析
• ——主要消费者是谁? • 污染企业的产品将变得昂贵,使消费该产品 的人付出更多。 • ——企业减产,失业增加。
4.正外部性(外部效益)分析
——内部效益可排斥、竞争性;外部效益非排斥、非竞争
判断社会净收益的大小:
• 公共提供 • ①—桥梁成本 • ②—收税成本 • ③—收税的效率损失 市场提供 —桥梁成本 —收费成本 —收费的效率损失
• • • •
收税成本取决于税制的复杂程度。 税收的效率损失取决于税收政策的扭曲 性和中性程度。 ——在税收政策既定时,主要考虑收费成本 和收费的效率损失。 收费成本主要取决于收费的难易程度。 收费的效率损失主要取决于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越大,效率损失越大。 结论:收费难度越大、需求弹性越大,越适 合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
• 4.1
• P • • • •
正外部性对效率的影响
社会边际效益 内部边际效益 效率损失
外部边际效益
•
O
Q1 Q*
Q
4.2
•
解决办法:庇古补贴
补贴量为多少?依据是什么?
• ——政府补贴的量取决于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 ——这是理论上的标准。
4.3
实践中正外部性及其大小的判断
• 如果严格定义,许多产品都有正外部性。关键的 是,正外部性显著到什么程度可以看为准公共产 品、由政府补贴?
• • O
D Q(污染量)
• 与庇古税比较: • 市场对污染权定价比政府定的价格(税收) 更能反应减少污染的成本的变化; • 市场价格能够自发涨落(税制的调整过程 缓慢得多)。 • 问题: • 企业可能以高价购买污染许可证以阻止其 他企业进入,达到垄断目的。
3.4 减少负外部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3.4.1 从受益者角度分析
第五章.1具有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
品
增加消费者会使消费受到影响却无法阻止消 费者。 ——拥挤的城市街道;春节时放焰火。 由于非排斥性,只能公共提供。
1.2 具有非竞争性和可排斥性的产品
增加消费者不影响消费;可以阻止消费 者。
其中 :俱乐部产品 ——一定程度上的非竞争性: 在一定的消费量约束之内许多人共同消费, 增加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人消费的质量;但当 消费者人数超过了一定的规模就会发生拥挤。 ——可排斥性
• • • • O Q* Q1 • ——阴影部分为效率损失 外部边际成本 边际效益 Q
3.2
市场化的解决办法
• 3.2.1 合并(企业一体化) P79 • 问题: • 3.2.2 科斯定理 P77-79 • ——只要界定产权,就可以用市场 化的方式来处理外部性问题,无须 政府干预。 • 如图:
• 科斯定理:界定产权(无论产权界定给 谁);交易成本为零。 •P • •
3.3
• • •
政府干预的办法
• 3.3.1 庇古税 (排污费) • P 税后内部边际成本
税前内部边际成本 外部边际成本
• O Q* Q1 • ——阴影部分为税收量。
Q
3.3.2
• P
庇古补贴
• •
•
O
Q* Q1
——阴影部分为补贴量
Q
• 征税和补贴,从效率角度都可取;但 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
• 征税:外部成本内部化 • 补贴:道德问题,对污染者应该惩罚 而不是补贴。
3.3.3
数量管制(规制)
——规定企业的产量,使产量保持 在一个符合效率的水平上。 问题: (1)政府要为每一个企业规定各自 的限量 。 (2)并没有将外部成本内部化,仍 然由社会承担企业的成本。
3.3.4 污染权拍卖
——按照符合效率的产量确定排污量,将排 污指标放到市场上去拍卖。 • P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