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文献综述】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第斯多惠(Friendrich Ado1f Wilhelm Diesterwe 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教育家、民主教育的代表性人物。

1811年,第斯多惠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霍尔姆谢城中学、法兰克福模范学校、默尔斯师范学校、柏林师范学校,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改革,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

因其对师范教育所作出的贡献,被誉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和“德国的裴斯泰洛齐”。

第斯多惠是西方第一位较完整地提出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家,1835年出版了其教育理论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在这本以培养教师为主旨的著作中,第斯多惠首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这对西方和谐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功不可没。

因此,对他的理论研究将检视我国现在所提倡和实施的和谐教育。

目前关于第斯多惠的研究,主要是以《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为本,集中力量研究他的教师教育思想及一般教育理论。

如学者陈利在《第斯多惠教师观解读》中重点论述了教师的读书观。

教育目的就是唤起人的主动性,引导人主动的追求真、善、美的和谐。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唤醒学生的本能,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学习、发展。

教师要达到这一目的,则要求教师本身是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个体。

教师自我教育和完善的方式中,读书是最重要的方式。

在读书过程中应怀有追求真理之心、具有研究的精神以及专心一意、持之以恒的精神。

李定仁在《教会学生主动寻求真知》—问中谈到第斯多惠论认为教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观点和科学,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自己主动去掌握知识”,等等。

近年来,随着对全社会对和谐教育的关注热情和深入研究,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他的教育思想中所闪耀的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这些研究使得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和谐教育思想的发端与本意,从而能够正确、全面的评价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对当时以至现在和谐教育的启示。

和谐教育思想的考察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第一,和谐教育的内涵。

学者朱其训在《和谐教育论》中指出,和谐教育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就其广义上来说,和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从形式上来说,包括家庭教育与和谐、单位教育和谐、学校教育和谐、社会教育和谐;狭义上来说,和谐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人们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

这种和谐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形式上包括
了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谐、品德健康的教育和谐、信仰的教育和谐。

在《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审视和谐教育的内涵》一文中,伏元实认为,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控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

第二,和谐教育的目的。

学者张晓瑾在《第斯多惠的现代教育思想》一文中论述道,第斯多惠认为基础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人格的协调一致和全面发展。

普通教育是一种超越社会短期需要和个体私利而进行的一种培养人的一般性、普遍性、基础性素养的教育,是人进行的一种理性、适应性教育。

因此,基础教育的目的必须是促进人格的协调一致和全面发展。

又有尹文芬在《第斯多惠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中指出,第斯多惠认为和谐教育应该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品质的国民,为此,他提出了了培养“全人”的教育概念,认为人的和谐是身心的协调发展,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协调统一。

第三,和谐教育的教育教学原则。

李明德在《教育名著评介》中重点介绍了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一书中所阐述的教育原则:第一,是教育和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是教育和教学要遵循文化的要求;第三,是教育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的能力;第四,是教学要符合“认识的自然进程”;第五,是教学要符合“认识的自然进程”。

等等和谐思想是个广泛而阔大的概念,以致多数学者的精力和笔墨往往着落在宏观层面,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出发点和目的地都应该是人,所以,从人本身的和谐出发去探究和谐教育思想是研究的应有之意。

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思想闪光之处正在于探讨教育内部,特别是人的和谐。

其次,教育研究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促进现实教育的发展,而大多数关于第斯多惠的研究主要还在于阐述其论点,而忽略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现实启示。

因此,随着和谐教育在得到普遍认可和追逐的现在,我们应该追源溯本,更加全面的分析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观念,这对于当代和谐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OOO:32-40
[2] 李明德.教育名著评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38-145
[3]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53-345
[4] 朱其训.和谐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
[5]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1979.
[6] 李和平.素质教育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7] 樊香兰.第斯多惠的教师学习思想及其启示[M].教学与管理,2O03.O3.
[9]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09).
[10]朱勃,王孟宪.比较教育:名著与评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11] 宋一.略论和谐教育[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