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圣女公墓介绍及感想

新圣女公墓介绍及感想


叶利钦出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 夫斯克州的普通农户家庭。满月时, 父母带其到教堂接受洗礼,心不在焉 的神父只顾跟别人闲聊,忘记将桶中 叶利钦捞出来,等叶利钦的母亲扑过 去将儿子救起来时,婴儿已是奄奄一 息。父亲因此给大难不死的儿子取名 “鲍里斯· 叶利钦”,“鲍里斯”在俄 语中意为勇士、斗士。
叶利钦曾说自己的叛逆性格是天生的,从懂事开始就不断地制 造恶作剧,经常会遭到父亲的毒打,甚至险些被学校开除。从叶利 钦的性格来看,他在执政时期的所作所为,包括后来反民主的举动, 都是有迹可寻的。也就不难理解,他会站在坦克上,公然下令对议 会大楼进行炮攻。
契诃夫
果戈里
奥斯特洛夫斯基
米高扬
这里还孤独地躺着一位中国人。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王明这个名字 并不陌生。 王明的墓也在这里,一尊半身雕 像掩在一棵柏树下。王明身穿中山装, 两眼直视前方。与其它墓碑相比,王 明墓平淡无奇,没有独特之处,在墓 区里千姿百态如似雕塑艺术的殿堂中 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1956年王明去苏联治病,再未返 回中国,1974年病逝。其妻孟庆树 1983年去世后,也葬在他的对面,相 隔不到两米。但是他(她)的墓碑上 都没有中文,连拼音字母也没有,只 有俄文(王明的俄文名字叫马马维 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只能悄 无声息地长眠在异国的土地上。
尼基塔· 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于卡利诺夫卡出生,在莫斯科逝 世,曾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任 内对苏联各方面实行积极改革。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 黑白大理石衔接雕琢而成, 代表了他鲜明的个性和充满 争议、毁誉参半的一生。据 说,赫鲁晓夫生前曾经辱骂 过这位雕塑家(涅伊兹维斯 内),但是,在他临终前却 嘱咐家人一定要请这位雕塑 家为他建造墓碑。于是就有 了这样一座构思奇特、寓意 无穷的雕塑精品。雕塑家是 公允而大度的,他雕刻的赫 鲁晓夫的头像甚至带有一丝 幽默与玩世不恭的色彩,很 好地诠释出赫鲁晓夫不按常 理出牌的狡黠的政治家个性。
死亡,永远都是悲哀的故事,是人类永恒的、无法愈合的伤痕。无论生 命的道路上有多么枝繁叶茂,花果累累,优美迷人,路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 未知的黑暗。 在满地都是空酒瓶的俄罗斯,东正教的信徒在教堂里失声啜泣;在俄罗 斯人能歌善舞的背后,是牵狗散步的妇人凝望河流默默沉思的背景。即便是 夏日,这里也有阳光下的哀愁。然而,这哀愁里却有一种哀而不伤的淡定, 有一种镇静、坚韧甚至优雅的情怀。 这就是新圣女公墓给我的感受。这片埋葬着俄罗斯历史上两万多名人的 墓园,就这样带着骄傲、带着尊贵、带着超越世间烟火的沉静,来到我的面 前。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Ельцин 1931年2月01日~2007年4月23日
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出生地: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主要成就:建立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首任总统
叶利钦的墓碑是一面做成俄罗斯国土的国旗。鲜明地彰示了他 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的历史地位。
人的一生必须活得像支巨大而明亮的火把,尽全力去点亮生命。 尽管到最后会化为灰烬,但却远胜于一生卑微。 ——1990年,叶利钦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坦克炮的设计师拉夫 里洛维奇,由于他设计的 穿甲炮弹,可以穿透100 厘米厚的钢板,雕塑家就 将他的墓碑设计成一块厚 度为100厘米的弯曲钢板, 而墓碑上的三个弹孔则形 象地向后人炫耀着这位武 器专家研制的炮弹威力是 多么的巨大。
俄罗斯著名演员、歌唱家 夏里亚宾的墓前立着一座全身 雕像。雕像的姿态是当年著名 画家列宾为他画的肖像。夏里 亚宾靠坐在沙发里,一手搭在 扶手上,一手插在坎肩里,头 略微上扬,神情专注,似乎在 聚精会神地倾听音乐。这座传 神的雕像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夏 里亚宾歌声的追忆,更唤起了 许多俄罗斯老人对他的挚爱和 怀念。
这就是时间的魔法,血雨腥风,可能褪色成一 抹浅浅的痕迹;惊心动魄,也可能变成可以在阳光 下娓娓道来的传奇。
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它的总面积7.5 公顷,埋葬着26000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 人尸骨。这里沉睡着著名文学家普希金,作家果 戈理、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 家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舞蹈家乌兰诺娃,画家列维坦,科学家图波列夫、 瓦维洛夫,政治家米高扬、波德戈尔内等等。这 些曾经对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 世纪伟人都长眠于此,而且每个人通过自己独特 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 俄罗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 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做“全盘否定”斯大林的 “秘密报告”的赫鲁晓夫(在以 前的会议上,赫鲁晓夫曾高呼斯 大林是他的父亲),对着西方官 员叫嚣“我们一定会将你们埋葬” 的赫鲁晓夫,在大裁军的军怒人 怒中,在经济改革的民不聊生中, 终是难逃在“政变”中仓惶下台 的命运。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一位失败 的改革者,也有人说赫鲁晓夫是 历史的巨人。但无论如何,赫鲁 晓夫向人们摊开了一段真实的历 史。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写道: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赫鲁晓夫揭 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行动, 这是对集权体制的第一次冲击, 也是使前苏联朝民主化迈进的第 一次尝试。”
以下摘自舒乙博客:
墓地文化是文化中的一支,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支。在西方发 达国家,文化名人墓地历来是名胜景点,是朝拜盛地,也是旅游 重点,几乎是人人必看的。我对北京文化人的墓地已调查了近二 十年。对其分布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得到的印象是: 北京尚缺乏专门埋葬文化人的陵园; 北京现当代文化人的墓地既比较分散,又不太讲究,形制一 般,优点是小巧简朴,但普遍缺少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没有个 性,这和九十年代之前的时代大环境颇有关系,旧社会如此,在 新社会也是如此。九十年代之后情况渐有好转,开始出现少量有 艺术品味的墓地。 … …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去缅怀去亲近去受启迪,并得到心灵的陶 冶和净化。说到底,文化名人墓地既是一种原真性的历史载体, 又会对人们了解文艺家及其精神产品的产生有所邦助。
芭蕾舞舞蹈家乌 兰诺娃(Ulanova, Galina Sergeevna )的墓碑。 她生命中最美的 一刻被永远凝固了下 来。
苏联著名男高音歌 唱家索比诺夫去世后, 女雕刻家穆希娜对他墓 碑的设计倾注了大量的 心血。终于,一只垂死 的天鹅形象震撼了所有 前来参观的游客。这只 美丽的天鹅成为了索比 诺夫灵魂的化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