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插花艺术 一 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插花艺术 一 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平安后期,日本插花脱离其完全模仿中国插花的 形式,开始寻求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将民俗信仰 与从中国传来的佛前供花相结合,并发展为最初的形式— —立花。
(3)形成期 随着日本插花由极富宗教色彩的佛前供花向观赏花转变,
产生了日本插花的初期形式——立花。 室町时期,插花开始由之前的宗教性转向观赏性,随着唐物装
隋唐时期插花的盛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部插花理论著作——罗 虬的《花九锡》。《花九锡》不但是我国插花历史上最早的插花专著, 同时还清晰地反映了隋唐时期插花艺术发展之迅速。 隋唐时代正值中日文化交流之最盛期,也是日本传统插花艺术萌芽 时期。
四、鼎盛阶段(宋代时期)
由于宋代陶瓷业的发达,带动了插花容器的制作和改良,发明了三十一孔花器、六孔花瓶、 十九孔花插等,为花材的固定、构图、布局作出重要贡献。
民间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 若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则色鲜如初。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
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 技法发展到写意的技法。不像唐朝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是注重花品花德及寓 意,注意内涵,以花拟人,“理念花”盛行,构图上追求线条美,突出“清”“疏”,形成 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宋代以来的插花风格为基础的
(4)发展与兴盛期 此时期插花的特点:插花形式丰富,立花进一步发展,并在江户初期随着经济发展得
以普及。受投人花与"茶花”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插花形式——生花。受中国插花专著《瓶史》的影 响产生了文人花。此时立花造型有了发展
五、缓慢发展阶段(元代)
元代社会动荡,插花艺术发展缓慢。 文人雅士因避世思想滋长,追求清净和 自由自在,借花明志和消愁,随意挥洒, 无拘无束。产生了“心象花”和“自由 花”。
六、成熟完善阶段(明至清朝中叶,插花艺术系统化) 该时期,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已从一般的娱乐性质走向
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 物,这些人物不仅工于插花艺术,不少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 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是互相渗透的,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 袁宏道的《瓶史》、张德谦的《瓶花谱》、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 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最为后 世所推崇,它代表了中国的文人插花,是现存最早的插花论著,此书在日 本的一些插花刊物里也时有被引用,日本的宏道流就是据此书理论而创立 的。
饰之风的高涨,在宫廷、寺院举行的活动中,花的装饰性开始受到 人们的关注。人们在欣赏唐物花瓶的同时开始关注插在花瓶中的花, 因而花的观赏性倾向不断高涨,促进了插花的发展。随着新样式的 出现,产生了初期的立花。立花体现了佛教的虔诚与庄严,其所强 调的装饰效果具有了实用性与观赏性。
日本插花形成时期的重要标志是诞生了《仙传抄》和《池 坊专应口传》两部著作,这也是日本插花史上非常重要的史料。
二、初级发展阶段(汉、魏及南北朝时期,出现原始容器插花)
汉代的插花艺术构图对称、形象生动、朴实浑厚。东汉末年(220年以前) 印度佛教汉文译本问世,佛前供花及佛教教义的影响促进了我国插花艺术的 发展。民间插花通过与佛事活动相结合而增添了宗教色彩,佛前供花渐兴, 寺庙插花得以发展。
汉魏六朝时期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 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牡丹、灵芝、果实等为主;花器主 要是各种质地和颜色的瓶、盘,类型上以瓶花和盘花为主要花型;结构上以 对称式的构图为主;色彩讲究艳丽,无明显的层次感,总体上以富丽、华美 为主。
三、兴盛发展阶段(隋、唐、五代时期,插花成为一门艺术)
隋唐时期赏花风气昌盛,插花艺术也愈加盛行。插花的形式由佛 前供花发展到了宫廷插花、民间插花。唐时,插花艺术在宫廷中风靡, 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均爱插花。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流行插花。
唐代的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在花材的选取上,讲究雍容华 贵的气势,主要以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为主,此外,还经常选用一 些富含吉祥的花材, 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贵壮丽的风格为主, 故此时期的主要类型为宫体花。
此外,《遵生八笺》、《浮生六记》等,对插花的造型也是论述得十分 生动和详尽的。这些插花理论的问世,为中国的插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清代的插花在继承了明代淡雅、清新、简洁、明快的风格基础上, 趋于华丽明艳的宫廷气派。发明了剑山,出现了谐音花、写景花。
七、衰微阶段(清代中期以后) 到了清代后期,插花受到盆景的冲击,加上战乱频繁,民生困苦,传统插花日渐衰微。
插花艺术
一 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国外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7.1 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一、原始萌芽阶段(先秦) 此时期折枝花(切花)得到广泛应用,民间有用花祭祀、借花传情、
插花饰仪的习俗,虽然这些表现形式无艺术造型,无章法和技巧,但 是极具实用性和浪漫情趣,为以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独特风格的形成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萌芽期 8世纪初,日本花道开始萌芽,但没有规律和形
式可言。佛教的传人和发展促进了日本插花的兴起形成了 花道的雏形——寺庙祭坛插花。最初的插花型严谨面对称。
9世纪中时,日本人开始将花卉置于花瓶内观赏。 894年,日本终止了遣唐使节的派遣,日本文化逐
渐走上本国化的道路。10世纪前后,人们将瓶插花放在居 室最为显著的位置——壁龛内观赏,这种方式后来演化成 一种传统的赏花方式。
八、复苏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插花艺术得以复苏,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喜爱。
7.2 国外插花艺术的发展史
日本插花艺术简史
(1)日本花道的起源 日本花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
本飞鸟时代。遣隋使节小野妹子于607609 年先后三次到访中国,他吸收了中 国佛前供花精髓,并结合日本习俗制定 了祭坛插花时花材配置的规则,同时创 建了日本插花艺术中的第一流派——池 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