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变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为择偶标准的变化、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婚姻礼仪形式的变化等。
婚姻习俗表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
【关键词】改革开放;婚姻习俗;变迁
婚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复杂最富革命性的行为,婚俗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它忠实地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特征。
一、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婚姻习俗与时尚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习俗表现出开放性、个性化、多元化、性解放等特点。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择偶标准的变化
中国封建时代男女婚嫁讲究门当户对,建国后,人们选择配偶则讲究政治条件。
20世纪50年代,姑娘心目中伴侣的标准是:踏实肯干,劳动模范;小伙子心中的最佳伴侣的标准是:不慕虚荣,勤劳贤惠。
“文革时期,人们谈婚论嫁的首要标准是看出身,看成分,军人、工人是姑娘最钟情的对象,能找个共产党员则是无上荣光。
”到了90年代,人们的择偶标准趋于多元化,一方面要情投意合,有事业心;另一方面则越来越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
另外,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发现男性征婚者自身的经济水平始终是竞争中明显的衡量因素。
”征婚样本中,但女性自身的经济水平并不被视为竞争的重要因素。
2、男女结缘形式的变化
中国婚姻的古老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五四时期,这种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受到冲击,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种与生俱来的爱的神圣权利,仍然受到世俗的限制。
改革开放使情感备受压抑的中国人能够直抒胸臆地追求所爱。
80年代初,报刊征婚兴起,与此同时,“大中城市的婚姻介绍所也陆续出现。
到90年代,通过荧屏谈情说爱成为时髦,进入21世纪网恋又成为现代人最前卫的恋爱方式。
”现代化的沟通方式的确成就了不少因缘,但落入圈套上当受骗的也不少,有人更将其作为捞取钱财的手段。
3、婚姻仪式的变化
中国传统婚姻礼仪式很繁琐,从周代起,就有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道程序,谓之六礼,后世演化为请庚、相亲、定亲、报期、行盘、妆奁、迎娶、成婚、回门,包括坐花轿、拜天地,闹洞房。
清末民初,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一些大都市出现了新式的文明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结婚仪式应运而生。
但是在农村,旧的礼仪习俗的痕迹仍存在,男方家要派人去女方家将新娘子接过来,“有用轿子抬的,有用大马车接的,有用自行车接的,有骑毛驴的,也有新娘步行来的。
女方一般是要送嫁妆的,嫁妆有桌子、箱子、蚊帐、被子、茶壶等。
男女方都要办酒筵招待来宾和亲戚。
”
改革开放以后,结婚费用成倍上翻,日益高涨。
“据调查数据显示,1999年一对城市新人的结婚支出介于5万元到20万元之间。
”婚礼方式也是各种各样,旅行结婚已不时髦,传统婚姻礼仪再度出现,此外,还有到郊外度假村或生态花园举办绿色婚礼,滑翔伞婚礼,短跑婚礼;全凭想象去追求精神享受,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
4、婚姻形式的变化
1934年4月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
这一新的婚姻制度在根据地和新中国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改革开放以后,婚姻中追求性快乐观念代替了性罪恶观念,人们对性行为的选择自由权越来越尊重。
性开放性自由性意识的复苏,使传统一元化的婚姻模式受到冲击,非婚同居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社会对性越轨行为的容忍度也提高了,过去被称为“流氓”、“通奸”的婚外两性关系,现在被称为“第三者插足”、“婚外恋”、“情人现象”,据调查,1989年人们对婚前性行为反对的比例高达88%,而2002
年调查显示对婚前同居表示反对的只占14.3%。
二、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变化的原因
婚姻习俗的变化缘于社会大变革,每一次社会大变革,都会引起婚姻文化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着由封闭的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从而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
”
首先,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仍是一个农业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经济形式单一,管理高度集中,政治生活影响众多人的命运,社会相对封闭,人们交往范围很小,生活方式受到很大的限制。
其次,改革开放后,妇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增大,独立生存能力越来越强,为实现男女平等、实现男女两性的自由交往奠定了物质基础。
市场化体制改革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和人际关系的纽带,人们摆脱传统计划机制的束缚,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流动自由,从而使婚姻选择范围扩大。
同时,“现代社会价值观体现为对个人的平等、自由、权利的认可,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尊重。
”
三、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变化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变化,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进步中的困难与矛盾,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变化使婚姻摆脱了昔日沉重的生儿育女和养家糊口的重负,摆脱了传统观念的约束和政治生活的干预,使夫妻可望通过婚姻实现自身的利益的需求得到满足,人的基本权利被尊重,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
2、消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习俗的变化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
第一,结婚费用日益高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不但促成社会浪费、奢糜、虚荣之风,严重妨碍了千家万户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形式;而且将有限的资金消耗在结婚上,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第二,性开放及拜金主义盛行违反了社会主义婚姻道德,重情轻理、重体验轻责任、重享受轻道德,导致婚姻家庭解体,离婚率上升,婚外情、包二奶、卖淫嫖娼丑恶现象流行,促成权力腐败。
离婚使离婚者双方都要经受一次沉重的精神打击,尤其是对子女的身心损害更大。
综上所述,一方面,婚姻的社会性要求人们遵循传统的两性道德规范,履行婚姻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的实现又为两性行为的个人化提供了现实的土壤,从而影响了婚姻的社会目标的实现。
如何将满足个人两性情感需要和履行婚姻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在现实的婚姻生活当中,是现代人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真正走向了高层次的文明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