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流行病学论文大纲
0 引言
为了了解佛山市禅城区麻疹流行特点及控制麻疹进展,对2012―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和发病情况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即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麻疹病例免疫史来自广东免疫规划监测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佛山市统计局。
1.2 流行病学调查
依据卫生部1998年印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运)》进行诊断与分类,调查分析中麻疹病例数指临床诊断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之和。
将获得数据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处理,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地区分布
207例麻疹病例中,祖庙街道64例(32.37%),年平均发病率5.32(/10万);石湾镇街道75例(36.23%),年平均发病率9.62(/10万);张槎街道37例(17.87%),年平均发病率5.36(/10万);南庄镇27例(13.04%),年平均发病率4.29(/10万);不详乡镇1例(0.49%),年平均发病率0.00(/10万)。
麻疹病例人数逐年增加。
2.2 时间分布
2012~2014年间,麻疹发病数呈增加趋势;3~8月份为发病季节高峰。
2.3 年龄分布
2012~2014年,以≥15岁发病率最高,占55.1%(分别为66.6%、49.2%、55.4%);其次为8月龄~1岁占21.7%(分别为16.7%、26.9%、20.0%)、<8月龄占15.9%(分别为6.7%、17.9%、17.3%)、1~7岁占6.8%(分别为10.0%、6.0%、6.4%)、7~15岁占0.5%(分别为0.0%、0.0%、0.9%)基本不发病。
麻疹病例人数逐年增加。
2.4 接种史
2012~2014年间,207例患者中接种过麻疹疫苗1剂及以上的有22人,占10.6%(分别为16.7%、7.5%、10.9%);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有75人,占36.3%(分别为20.0%、47.8%、33.6%);接种不详的有110人,占53.1%(分别为63.3%、44.7%、55.5%)。
麻疹病例人数逐年增加。
2.5 发热初疹症状
207例麻疹病例中,从发热到出疹时间所需时间大部分为2~3天,累计占78.7%;从发热到出疹时间所需时间为5天,累计占97.1%。
2.6 其他临床症状
207例麻疹病例中,有咳嗽临床症状的有196人(94.7%),无咳嗽症状的有11
人(5.3%);有卡他临床症状的有161人(77.8%),无咳嗽症状的有45人(21.7%),
不详的有1人(0.5%);有结膜炎临床症状的有142人(68.6%),无咳嗽症状的有63人(30.4%),不详的有2人(1.0%)。
2.7 采样至诊断的时间分布
从标本采集到收入实验室所隔时间大部分为1~2天,累计占96.1%;从收入标本到发布诊断报告相隔时间大部分为2~3天,累计占92.7%。
3 讨论
麻疹是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传染病,尽管全年均有发病,但仍有明显的季节性,3~8月为佛山市禅城区发病的高峰期。
以祖庙街道和石湾镇街道为高发地区,占总病例数68.60%,应加强这两个街道在发病高峰期的监测、隔离和控制,以减少传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在麻疹疫苗接种前,此病大多数在儿童期发病,8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接受来自母亲胎盘的抗体而获得保护,成年人也因在儿童期已感染获得持久免疫力而很少发病。
目前经过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后,发病率大为降低,而且发病年龄发生了很大变化,麻疹发病年龄出现向两极移动的现象。
本组资料显示发病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8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病率占15.9%,15岁以上发病率占55.4%,为此佛山市禅城区应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在初筛方面,从资料中得知从发热到出疹时间所需时间大部分为2~3天,累计占78.7%,在诊断发热病者时应告知其如果近期出现出诊症状请立即就医,发现疑是病例时,可通过是否伴有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临床症状来进行初筛。
麻疹作为乙类传染病,在诊断时,从资料中得知从标本采集到收入实验室所隔时间大部分为1~2天,从收入标本到发布诊断报告相隔时间大部分为2~3天。
应缩短所用时间,加快报告发布时间,从而尽早隔离麻疹病人,减少其传播风险。
对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报告。
综上所述,要屎牢固的免疫屏障建立起来,达到最终使麻疹消除,今后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强对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的监测、隔离和控制。
对8月以下和15岁以上的儿童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加强医院的医生对麻疹的学习,熟悉麻疹的临床症状,更准确、迅速的进行初筛。
缩短诊断所用时间,尽早隔离麻疹病人,减少其传播风险。
加强宣传工作,使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得到提升。
大力推行定时定点接种工作,确保接种的质量。
加强孕前接种和15岁以下儿童的强化免疫工作。
加大疫情监测力度,主动发现和查找高接种率下掩盖的免疫空白人群,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制定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