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类文本之主观题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之主观题答题技巧

在能力层级的考查设置上,分别考查了理解能 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符合考纲要求。在具体考点的 设置上,则分别考查了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对 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 括、对文章思路的把握等,基本沿袭了2012年的命 题思路。第12-13题为选择题,考查基本信息的获 取、筛选、甄别能力。第14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 念的含义第15题,要求运用文本中的原理进行情景 分析,活学活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第14题全省平均分为3.08分,第15题全省平均分为 2.84分。
答案:第四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 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2分)
《创新与想象》第3题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 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 由。(4分 )
答:不重复。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 巧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 (2分) 第四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 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 (2分)
综上所述,问题就集中在九个字上: “读不懂、不懂答、答不准”。
怎么办? 怎样做?
关键要读懂文本
1、做阅读标志,快速整体把握文章 抓关键词句,作简要勾画。
(前面已讲,不复述了)
2.审清题目要求找准答案信息
• 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
怎 要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 样 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
高考现代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想说爱你不容易
考试说明
•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 1、 理解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理解文种重要句子的含义 • 2、 分析综合 • (1)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2)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 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 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 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 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 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 达出来。做这类题目,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 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常见设问形式:
1、某某的原因是什么? 2、某某有哪些(相同、不同)特点? 3、概括文意回答某某问题。
如:《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的第3题 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意概括。 如:《文雅的复杂》的第7题 文雅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请简要概
括。(4分)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第3题 为什么中国古代一般把“竞”、“争”当作不好的
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
做 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
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
? 在相关的词语下打上着重号,以提醒
自己。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 • ①看问题。②看要求。 • ③看分值。④看有无字数限制。
• 3. 整理答题的思路: 怎样做?
• 提问的角度与文本阐述的角度是什么 关系,应该怎样把它们接上轨才符合答 题的要求;需要引用文章的哪些材料, 需要对原材料作什么抽象、概括、引申 或转述的工作。
事情?4分)
1、先弄清概括与归纳的区别 概括,主要靠对要点的抽象 归纳,主要靠对要点的抽取
2、概括题的解题思路是 找准概括的区域 借助抽取与抽象 经过整合来表达
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
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 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 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 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 6 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 .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至 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元 至 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 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 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 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 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 克0.50元提高到0.80元_______(不超 过22个字)
学生作业示例
《文雅的复杂》的第8题
文章第④段中提到了“历时性变化 的批评”的概念,请结合上下文,谈 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4分)
【答案】指的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时代 (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雅俗认识。
提示:此类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 与作者观点的前提下组织答案。要简 要阐述,不贪多、不刻意求详细。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题的解答
确概括的对象、角度、重点。 • 第二步:定区位。 • 从“综观全文”这些提示语推测找答案的
范围。 • 第三步:回到原文,分析本句、上下句
,寻找要点。 • 第四步:从不同角度摘录语句,整合归
纳,组织成句。
答案的组织: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采用摘句 法进行压缩。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在各层意思 不可缺时,采用合并法――可将各层 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提取精要,找准角度 ,独立归纳、概括。
其次,要通过复查来发现并更正拟出来的 答案中的病句、错别字。在这里特别要提出 来的是,在试卷上答题前最好先拟个草稿, 否则辛辛苦苦思考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错 别字耀眼,那岂不可惜?
本节课着重对如何答题 (答案的形成、表述) 进行探讨
答案表述技巧(总述)
1、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 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 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的概念,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一概念 的理解。(4分)
解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所在段落。 第二步: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语句的位置
和范围,明确句子与全文、与该段的关系。 ★语句若在文首(总领)文末(总括),答案将
在全文寻找,或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各 段的大意即可; ★如在段首,答案从本段寻找(阐述);若在段 末,既要考虑本段(归纳),还要考虑下一段 (领起);若在段中,一般在该句前后寻找 (解说)。 ★如句子是比喻句,从修辞入手来分析语句的表 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一般要找出比 喻的“本义”。有时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 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具体如何做此类题? (结合论述文练习一展开)
(1)审:审清题干,锁定区域
举例:《创新与想象》第3题 本文第二段和第 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 请说明理由。(4分 )
答题区域:第二段和第四段前半部分
答:不重复。第二段说的是艺术的表达技巧要 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2分) 第四段说的是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 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2分)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模拟考学生答题情况和试题分析, 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向都是基本一致的(其实这 些问题也是直接指向几个基本考点)。主要体现为:
1. 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 2.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 3.把握观点、理解分析能力较弱
4.限时读懂(读懂内容、把握思路)的能 力有待提高
5.精准答题,准确转述的能力有待提高
要弄清每方面信息归的纳概抽括取意 思,分别是“3月1日”,“电信费 和邮资”,“价格有降有升”。整 合一下表达出来就是:
电信费、邮资3月1日起调价
,价格有降有升。
概括抽象
或:3月1日起邮资上调,电信费有升有 降。
(二)归纳要点、概括中心题的解答步骤
• 第一步:审题干,推测要点。 • 分析题干句子结构,勾画重点词语,明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 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 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 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 .1 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 ,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 为500元至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 准降为500元至 1500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 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 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 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 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 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 元_______(不超过22个字)
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 者在文中的 题

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 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面积推
观点态度
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
,面对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
,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
新课题。依据文意,分析袁隆平
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
4分)
广东2013年
篇名
题目
考点
题型 分 值
《读书 14.数学方法与逻辑方 理解文中重要概 简答题 4
(2)理:理清要点,概括重组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 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 容合并起来;
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 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 内容。
…… (方法多种,日后再补充,不拘泥于某一 种)
举例:《创新与想象》第3题 本文第二段和第四 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 说明理由。(4分)
• 4.组织答题语言: • 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么特殊要求,该
分几点答(往往要参考该题的赋分), 是否对准了答题的点,需要什么关键词, 表述是否完备并简洁。
5.复查检证答案 怎样做?
这个环节往往被我们忽视,事实上这个环 节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拟好后首先要做的是验证一下所答是 否是所问,防止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
①用摘句法和合并法概括第二段的信息:
艺术创作具有科学品格。 u艺术的表达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的问题,也 要符合客观的额规律,即科学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