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村官职务犯罪

大学生村官职务犯罪

浅议大学生村官职务犯罪
【摘要】不少大学生在做村官期间,禁不住金钱的诱惑,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贪污受贿、侵权渎职等一些职务犯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公务活动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村官)职务犯罪成高发趋势,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极易引发群体上。

因此,有必要在大学生村官中进行职务犯罪教育,提升大学生村官对职务犯罪的了解,从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和建议,有效预防和遏制大学生职务犯罪。

【关键词】大学生;职务犯罪;预防措施;意义
一、大学生村官职务犯罪现状
(一)大学生村官犯罪问题突出
大学生村官身为农村干部,其深入农村后,大都担任村支部书记或者村主任,虽然官小权小,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手农村干部的资金量逐渐增加,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会计等村干部犯罪案件明显增多,犯罪主体有向农村基层纵深发展趋势。

(二)犯罪罪名主要为贪污贿赂罪和渎职罪
由于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力有限,很少涉及决策性的权力,更多的是利用手中掌握的微小权力,贪污、挪用国家、集体的财产,将其非法转变为私有财产。

还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容易意气用事,在
自己的关系范围内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家人和朋友谋利益等。

(三)大学生村官职务犯罪多涉及土地征用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速,国家征用土地逐年增多,基础建设大幅度增长,由此而产生的土地征用费、补偿款等,多由农村基层干部负责管理和发放,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加上大学生村官的自我防范意识比较差,便诱发了一些职务犯罪的现象。

二、大学生村官职务犯罪发案原因
(一)基层农村干部权力过分集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权限迅速增大,很多生产要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权和建设资金、补偿款等款项的管理使用权掌握在少数农村干部手中,有的甚至集党、政、企大权于一身,给滋生职务犯罪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
目前,农村各种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大多数基层组织规章制度和程序存在较大漏洞,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白条子”出入账、随意审批、自收自支等不规范行为较为普遍,特别是对拆迁补偿款、土地出让金、等资金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三)缺乏有效地监督体系
首先是自身监督流于形式。

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清,职责不明,
财务管理混乱,“一言堂”情形严重,内部监督几乎是一片空白。

二是乡镇监管松弛,职能监督不到位。

一些职能部门未能深入基层,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审计。

三是村务与财务公开不落实,瞒着群众暗箱操作,不让群众了解村务、财务和政务,群众无从监督。

(四)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大部分农村村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分不清村干部哪些行为是行使公务,哪些行为是违法违纪,在利益受到侵害时忍气吞声,使得该类违法犯罪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立法不完善,惩处不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只对村委会人员极少数职务犯罪有管辖权,其他犯罪由公安机关管辖,而村级财产管理混乱,乡村干部掌管的资财名目众多,数额巨大,不同种类资金一起管理,导致司法实践中,村干部侵占挪用的资金性质难以界定,案件定性难以把握,管辖不明确。

[2]
三、大学生职务犯罪防范对策
大学生村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预防和遏制大学生村官职务犯罪对今后的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有必要针对大学生职务犯罪提出一些防范对策。

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说,一是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思
想道德及综合素质;二是要认真遵守各项制度,促进村务公开;三是要经得住各种诱惑,增强抗腐蚀能力;四是要谨慎交友,慎言慎行。

其次,要从外部建立有效的遏制和预防大学生职务犯罪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继续加大打击力度
对于大学生职务犯罪,不管是小案子,还是大要案,都应该予以重视,不能因为案子小而不重视、不办理,同时还要提高侦破效率,不让犯罪分子有侥幸心理。

其次要重点查办社会影响恶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委政府关注、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案件,贪污、挪用、私分涉农资金的大案要案,矿产开发、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背后的职务犯罪。

三是要灵活处理管辖有争议案件。

对于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及时进行查处;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及时移送有关单位,确保案件处理有结果;对于有管辖有争议案件,加强协调,防止对群众举报踢皮球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
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干部职责,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村务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等制度。

同时,上级要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加大对各村权力、财务和各种收入来源的监管。

其次要扩大群众监督,积极推行村务公开,赋予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对财务收支和集体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
重大事务及时、定期地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三)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政策观念、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以宣传人民群众易懂的、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典型案例为主,让广大群众知道哪些事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哪些事情应向哪个部门反映,及时向有关机关举报职务犯罪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孟东,陈琦.村官职务犯罪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李坚.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研究[j/ol]
/shownews.asp?id=63781,2012-06-20访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