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技术和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技术和方法
⑥从商场回家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
(2)活动理论(activity_base)
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理论。它基于社会学原理,认为交通行为是基于一系 列人们活动而产生的,关注交通行为与活动之间的联系。该理论将“家”作 为一个人一次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例如:按照出行理论,右图有4次 出行;按照活动理论,右图有一次
三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四、 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势
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势
1、预测深度、要求的“前挪”:
轨道交通规划、工可、设计各程序 1 2 3 4 线网规划 建设规划 工可研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往往要求客流预测: 达到建设规划阶段的深度 达到工可要求的深度 达到初步设计的要求
比如某市工可客流预测要求提供的换乘表(达初步设计要求):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开展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上位依据: 主要依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综合交通调查及相关交通调查; 相关专项规划。 ……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现状
内 容 概 要:
一、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三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四、 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势
内 容 概 要:
一、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三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四、 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势
活动:家→工作单位→开会地点→
工作单位→家
内 容 概 要:
一、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
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流程
三 、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分析技术 四、 影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流程
(1)交通需求增长基本过程
• 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岗位、小汽 车…… • 交通需求增长:出行总量、空间分布、 交通方式…… • 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公共交通、道 路交通……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线路工可阶段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要求: 1、主要作用: 为比选线位与设站方案,确定系统制式、车辆选型和编组、车站规模,编制运营 组织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分析等提供依据。 2、预测年限: 含初、近、远三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 3、主要预测内容: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全国各城市关于轨道客流预测“不准”的主要原因大致有:
(6)某领导拍板定了车型,车辆已经提前订购,要求客流应与之匹配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不准”的问题,如何改进:
(1)工可初期、试运营开通前的客流预测等——尽量依赖城市现状判断
由于预测年限距现状年较近,大原则上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
内 容 概 要:
一、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三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四、 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不同阶段均需要作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线路建设、运营的不同阶段,相应地可分为线网规划客 流预测、建设规划客流预测、工程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初步设计客流预测、开通运 营前关于试运营期的客流预测。
开展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础资料要求: 1、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 包括城市社会经济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就业及就学数据、机动车发展 数据等。
2、综合交通与交通设施调查:
综合交通调查应至少包括居民出行、机动车流量、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枢纽 与吸引点等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城市交通设施调查应包括现状与规划的城市道路网络、常规公交网络、轨道交 通网络、对外交通枢纽等调查。 注:客流预测的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数据须是近5年内的,超过5年应重新进行 调查。
(1)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应包含交通出行总量、出行时空分布分析等。 (2) 比选方案和推荐方案线网客流预测,应包含线网方案的客流量、客流强度、 换乘系数、平均乘距,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比重等。 (3) 推荐方案线路客流预测,应包含全日及高峰小时线路客流量、换乘量、平 均运距、站点乘降量、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等。 (4) 敏感性分析,应包含人口规模、重大交通政策等因素。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定义: 以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等方面的现状和规划基础资料为依据, 利用交通模型等技术手段,预测各目标年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或线路相关客流指标的 过程。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目前国内开展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主流方法仍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传统的四阶段 客流预测法(广州市在个别地铁线路上尝试采用过类似基于出行链的预测方法),即 出行产生预测、出行分布预测、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预测。
(1)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应包含三期交通出行总量、出行时空分布分析、交通方式结构等。 (2) 线网客流分析,应包含远期轨道网各线路全日客流量及平均运距、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分析等。 (3) 线路客流预测,应包含预测线路客流成长曲线和三期全日及高峰小时客流量、换乘量、平均运距、站点乘降量、单向 最大断面客流量,全日客流周转量、客流强度、客流时段分布曲线等。 (4) 特殊站点客流分析,对于设置在商业中心、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火车站、机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的特殊站点,应预测 分析站点突发客流乘降量及其对线路最大断面客流量的影响。 (5) 站间OD预测,应包含预测线路各站点全日及高峰小时站间OD矩阵及不同运距的客流量分布。 (6) 换乘客流预测,应包含预测线路与其他线路之间全日及高峰小时换乘客流量。 (7) 敏感性分析,应包含预测线路沿线人口规模、票制票价、服务水平、交通衔接等因素,给出全日客流量及高峰小时单 向最大断面客流量的波动范围。
一、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
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流程
三 、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分析技术 四、 影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内 容 概 要:
一、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
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流程
三 、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链分析技术 四、 影响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
(1)出行理论(trip_base)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建设规划阶段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要求: 1、主要作用: 为确定轨道交通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提供依据,为建设方案的经济评价等提供客 流数据支持。 2、预测年限: 原则上应对推荐方案中安排建设的各线路客流预测年限应含初、近、远三期,也 有部分城市按照建设规划末期年份推算线网整体的初、近、远期进行预测。 3、主要预测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 技术和方法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总工程师 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主讲人:陈必壮
主要内容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现状
2.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新技术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及预测方法
4. 城市交通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的应用技术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流程
(2)“四步骤”交通出行需求预测流程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线网规划阶段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要求: 1、主要作用: 为论证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确定线网总体规模、评价线网规划方案、研究分期 建设时序、控制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等提供依据。 2、预测年限: 与线网规划的年限一致,一般为城市总规目标年和城市远景年两个年份。 3、主要预测内容: (1)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分析交通出行总量、出行时空分布、交通方式结构、 客流走廊及量级等,开展有无轨道交通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分析。 (2) 线网比选方案客流预测:预测各比选方案的轨道交通出行总量、出行分担 率,以及各比选方案的日客流总量、线网负荷强度、平均乘距、换乘客流量和换乘系 数、主要客流走廊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及分布。 (3) 线网推荐方案客流预测:预测推荐线网方案中各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日客运 量、线路负荷强度、平均运距和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
内 容 概 要:
一、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
二、各阶段作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三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四、 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势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核心问题:
预测有误差(通俗说法“不准”!)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不准”的案例: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 预测2012年客流与当年实际客流的比较
(3)城市规划有调整,或规划已经实施但人气未达预期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全国各城市关于轨道客流预测“不准”的主要原因大致有:
(4)公交、轨道票价调整、发车间隔等因素
目前开展轨道客流预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原因
全国各城市关于轨道客流预测“不准”的主要原因大致有:
(5)轨道交通网络其余线路建设进度的调整(涉及线路换乘量等)
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势
2、现代有轨电车:
最近几年,多城市立项或拟立项,其在网络规划及工可研究中关于客流预 测,有些做法是参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要求、指标进行论证及数据分析的。
最新的一些发展趋势
3、城际铁路:
类似情况,城际铁路也是最近的热点。
第二部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新技术
内 容 概 要:
(3) 全日及站点高峰小时,各站点出入口进、出客流量及超高峰小时系数。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要求
线路开通运营前的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要求: 1、主要作用: 为运营前的运营组织筹划、票制票价方案制定、政府招商谈判,以及运营后的车 辆增购、系统设备扩容、项目后评估等提供依据。 2、预测年限: 预测年限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通常为开通第一年)。 3、主要预测内容: 参照工可要求,提供相关的预测内容、指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