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11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18.11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丰润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陈光(友情提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所有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题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冠.冕(guàn) 凝.望(níng) 日星隐曜.(yào) 抽丝剥茧.(jiǎn)B.积攒.(zhǎn) 濡.养(rú) 山肴野蔌.(sù) 锲.而不舍(qì)C.麾.下(huī) 谪.守(zhé) 李代桃僵.(jiāng) 觥.筹交错(gōng)D.矗.立(zhù) 阴翳.(yì) 琼.楼玉宇(qióng) 伛偻.提携(lǚ)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亵读劫掠言不及义疲惫不堪B.贸然广袤形消骨立不知所错C.腐烂聘婷扭捏作态金戈铁马D.宽宥汲取附庸风雅自吹自擂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⑤在这些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B.①③④⑤②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⑤③②4. 古诗文默写。

(8分)(1)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不应有恨,?,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句子是:,。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5)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5.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4分)①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②因此,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③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2)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6. 综合性学习(4分)【材料一】天津首条地铁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运营,至2016年12月,天津地铁共有5条线路。

2017年年底地铁5号线全线建成并网后,城市轨道交通将覆盖11个行政区,一张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正在形成。

【材料二】天津地铁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举措,提高服务水平。

地铁各站点设置爱心伞,行车时车厢温度控制在26℃±1℃,高峰时段缩短行车间隔,平安夜延长运营时间,大客流时启动限流措施并增设临时售票点……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地铁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第二部分阅读(7~20题 45分)一. 赏析下面这首词,回答7~8题。

(6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二. 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2题。

(12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进行解释。

(4分)(1)林壑尤.美尤:(2)峰回.路转回:(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4)饮少辄.醉辄:10.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语段(甲)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3分)12.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怀,范仲淹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欧阳修却以旷达的胸襟坦然视之,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3分)三. 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4题。

(6分)窑洞文化寻踪①置身于陕北的黄土高原之上,眼前是苍莽的北国风光,沟壑纵横,山峁迭起,像海浪一样涌向天际,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

就是面前的这片黄土孕育着华夏土地上独特的文化,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便是这种文化的直接体现。

前不久,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省文联联合主办的“中国窑洞文化遗产田野考察活动”,就将焦点放在这些独具风格的民居之上,旨在寻找窑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之路。

②窑洞是一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穴。

《诗经》曾云:“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它的稳固性。

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来看,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A】③经过千年的演化,窑洞已经成为人类穴居文明的居住典范,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

而此次考察的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它既得益于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又得益于高原干燥的气候,它和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地契合在一起。

它不仅仅是人们的居所,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衍生出很多与此相关的民俗,比如独具风格的剪纸便是用来装饰窑洞的。

其中,米脂县杨家沟村的马氏庄园可以说是窑洞建筑中的佼佼者。

它是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的窑洞式四合院遍布村落。

其中被命名为“新院”的四合院建筑,是其中最富艺术性的代表。

这座院落的主人曾早年留学海外,后归居于此,将西方的建筑风格与窑洞文化巧妙融合。

【B】④如今,窑洞文化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方面是窑洞的“空巢化”,窑洞空置、损坏的现象严重;一方面是窑洞类型不断消失。

在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我们看到了现存的唯一一座完整的束条拱屋顶柳把庵式窑洞,而这一样式原本普遍存在。

⑤可以说,困境既源于窑洞自身的缺点,如采光性较差;也源于人们认识观念的错误,认为窑洞代表着落后,应被摒弃。

面对窑洞文化遗产,如何将保护和创新结合,成为关键。

政府、专家以及各方面的有识之士正在积极探索。

【C】⑥面对正在消失的窑洞村落,寻求保护和传承之路势在必行,我们应记住失落的“乡愁”,接续传统民居的文化基因。

13.下面这个句子是从文章中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哪一处?请说明理由。

(3分)咸阳市永寿县的黄土地窑洞生态庄园就是一个代表,它运用现代科技将窑洞打造成宜居的空间,让人们看到了窑洞文化传承的希望与可能。

1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 (3分)A.河南巩县的沿崖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B.独具风格的剪纸是窑洞衍生出的民俗,说明窑洞不仅仅是人们的居所,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

C.米脂县杨家沟村的马氏庄园是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他的主人曾早年留学海外,后归居于此,将西方的建筑风格与窑洞文化巧妙融合。

D.因为窑洞采光性较差,所以窑洞代表着落后,应被摒弃。

窑洞村落的消失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9分)交友之道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

《诗经·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

《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

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

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

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

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

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

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

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

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

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

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

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

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他的双手未必为你鼓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