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40分)1.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每空一分,12分)(1),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2)酒困路长惟欲睡,,(苏轼《浣溪沙》)(3),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5)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6)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7)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8),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7)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诗中,描写诗人无限愁绪的诗句是:,。
(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给他建功立业的诗句是:,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风骚满堂彩娇揉造作铤而走险B.恣睢关联词严惩不贷彬彬有礼C.漫游蒸溜水冥思苦想锐不可挡D.诀别大拇指相得益障自惭形秽3. 下列文学文化知识错误的一项是()(3分)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5.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成长的路上,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就能打出灿烂的明天。
B.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
C.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
D.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别怕,有我在。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B. 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7.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8分)【材料一】类似“脑残”“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
同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得多。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
”(摘自《文汇报》)【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
(摘自《文汇报》)(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分)(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
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的缺陷。
(2分)(3)请你另外举出两个流行而又不雅的词语:,(2分)(4)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2分)社会:个人:8.名著阅读(5分)A.阅读《水浒传》,补全回目。
(填人名)(2分)(1).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_ _ 拳打镇关西(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 _ 卖刀B. 《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有好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的共同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3分)二、现代文阅读理解:(一)《敬业与乐业》片段(14分)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9.什么是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0.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具体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从选文的语言来看,说说演讲稿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22分)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陈思呈①有一天下午,我坐在村子里的一条小石头路旁边的树下刷手机。
②用眼久了,便闭眼休息一下。
四周是乡村特有的宁静。
突然,我听到一阵又轻又快的“刷、刷、刷”,不是风吹竹叶,风吹竹叶的声音高蹈一些,有猎猎之感。
也不是细雨落池塘,雨落池塘,再小的声音也有共鸣,是连成一大片的,成规模的。
③原来,是一只小狗,在那条铺着小碎石头的路上来回地走,它厚厚的肉掌摩挲路面的小碎石头,就发出了那种非常轻快的“刷刷”声。
真好听,让人心里毛茸茸的。
更重要的是,这细微的声音,好像给我的耳朵开了光,我的耳朵仿佛瞬间有了明暗的对比,它突然听懂了此处的安静。
此处并非纯粹的安静,如果混沌一片地听着,会觉得一切本该如此,但如果是一双新鲜的耳朵,就能听出多层次多声部。
④首先,蝉鸣,是一片不知疲倦的背景色,连绵一片又易被忽略,但它与蓝天是多么般配。
⑤然后一些鸟的啼叫点缀其上,勾勒出纵深。
短促而干净的叫声,仿佛乐意发表意见、但又决不饶舌,那大概是长尾缝叶莺?另一个更有底气的声音,明显它发表的意见更有分量,也更准确,那大概是黑脸噪鹛?还有一个跟班……是红耳鹎?⑥群鸟的叫声与远远的群山唱和。
而这时,低音部不可或缺,那是蛙鸣。
沼蛙的声音像狗叫,本来应该是刺耳的,但又融入了混沌的寂静,竟让人不觉突兀。
还有弹琴蛙,叫起来是“哎哎哎,哎哎哎”的发声,与悠扬的鸟声相比,像以大老粗为荣的文盲。
一阵“都都都”的声音,那是附近养的两只番鸭,它们在喝水,嘴巴碰触搪瓷碗底。
⑦各种声音被分解的过程,让我想到电影《八月迷情》。
小男孩埃文有个好耳朵。
第一次走出孤儿院来到街上,第一次听到街声,街上各种车子的喇叭声、车轮摩擦声、刹车声、人们的交谈声……组成了天然又有序的乐章,他能听到很多细节,仿佛把一出演奏会中的乐器,一件件识别出来。
又想到宫崎骏的电影《借物小人艾莉斯蒂》,借物小人只有10厘米,所以在她的听觉里,人类世界无数声音被放大,她能听到水流在水管里流动的缓急,能听到昆虫在叶子表面腾翅飞走时带动的空气气流。
⑧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声音呢?作为一个用眼过度的资深近视者,我意识到自己对听觉的荒废。
⑨但比大自然的声音更迷人的,还是街市巷陌中,人类的声音。
⑩那天仍然在乡村,听到有人挑着担子来卖鱼。
叫卖声从远及近、由近及远地笼罩整个村子。
那是一首自创的歌谣,歌谣的内容不外是把各种鱼的鱼名,按它们的发音顺口程度连缀起来而已。
但他天生的好歌喉,加上韵律的科学搭配、鱼名的合理罗列,叫卖声悠扬远传,高处直入云霄,低处拖曳不去,戏曲一般,竹筐里的每一片鳍翅鳞光大概都是他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