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金融服务
(1)对外的信息需求
国内外宏观经济信息 国家金融政策信息 国家产业政策信息 国内外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信息 金融电子化信息 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信息
2.信息管理的方式 银行业务处理信息系统: 柜台业务处理系统、自动服务系统、清算结 账系统 银行管理信息系统: 银行OA系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系统、银 行决策支持系统
②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方面的风险 由系统设计或实施上的不完善、对外部服 务提供商的依赖、技术过时带来的风险 ③客户误操作风险 ④银行内部组织与管理风险 网上银行业务改变了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 银行针对此进行的变革可能会造成很大的 操作风险
(2)战略风险 如果网上银行业务的决策和实施与该银行 的总体业务目标不一致,这将给银行造成 战略风险。 为了控制战略风险,银行应考虑其总体业 务环境,如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人员的知 识和技能、可用的资源、技术支持能力、 网上银行系统的预期生命周期等
(1)网站:负责提供银行的主要服务,包括 与网上银行系统的超链接、发布信息等。 (2)网上银行中心:在因特网与传统业务处 理系统之间安全地转发网上银行服务请求 和处理结果,负责客户申请受理、业务管 理、安全信息管理等。网上银行中心与 CA之间可以通过Intranet进行通信。
(3)CA认证中心:负责审核、生成、发放和 管理网上银行系统所需要的证书。 (4)传统业务处理系统:即各银行的综合业 务主机系统,一般通过业务前置机介入网 上银行中心。 (5)签约柜台:设置于营业柜台,负责客户 身份及签约账户的真实性审核。
3.独立的虚拟银行——理想化的未来模型 没有传统的营业网点,直接建立在因特网 上的网络银行是一种虚拟银行的形式 实践派支持“水泥+鼠标”形式的经营方 式
4.网上金融门户——关于渠道整合的模式 网上金融门户是指将银行、证券和保险锁 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整合在网络平台上, 实现一揽子网上金融服务 信息和服务打包集成整体出售,获得专业 就爱工的附加价值和市场集中的规模效益 是多家金融机构网上服务的结合,与各金 融机构的交易系统直接物理连接,属于一 站式服务
3.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机构 4.拓宽了业务范围 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提供综合功能 产品,打造“金融超市”。 5.使银行的经营观念发生变化 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6.提高了管理水平
6.1.4 网上银行的发展状况
6.2 国外网上银行发展战略
1.大银行的网上发展战略 (1)收购已有的虚拟网上银行 战略目的:扩大企业的市场业务和份额, 利用被收购银行的存款进行投资;将业务 拓展到新兴的、飞速发展的领域。 (2)组建自己的网上银行机构 战略目的:保留原有客户,开发新的优质 客户
网上银行个人客户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化素 养层次较高,但企业经营的信息化和电子 化应用程度不高; 网上银行业务运营模式、利润的以及与传 统产业的结合方式等问题尚处于不断摸索 中; 外部监管滞后,法规体系不配套;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网络环境需 进一步改善。
2.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突出矛盾 (1)新旧观念的矛盾 (2)“前卫性”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3)先进性、安全性与方便性、市场性的矛 盾 (4)地域性与统一性的矛盾
6.5 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的特点、问题和 发展对策
1.我国网上银行的特点和问题
网上银行功能循序渐进式发展,与金融分 页管理体制相适应; 网上银行完全依托于现有银行,是传统银 行的网络化,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延伸和提 高; 网上银行由各银行独自开发、推销,开发 模式、业务功能和发展规模有较大差异, 发展部均衡;
网上银行的交易流程为: 客户通过浏览器连接到网上银行中心并发 起网上交易请求; 网上银行中心接收、审核客户的交易请求, 然后将交易请求转发给相应的综合业务处 理主机; 综合业务处理主机完成交易处理,返回处 理结果给网上银行中心; 网上银行中心对交易结果进行再处理后返 回相应的信息给客户。
6.6 网上金融信息服务
6.6.1 金融信息的作用 二八定律 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因 子,其余的百分之二十的价值则来自百分 之八十的因子。
1.信息需求的内Leabharlann (1)对内的信息需求
贷款业务信息 存款业务信息 结算业务信息 储蓄信息 国际业务信息 信托业务信息 租赁业务信息
6.4.2 系统功能 (1)信息服务类 内容包括:银行基本信息发布、银行业务 和服务项目介绍、银行网点、ATM网点和 特约商户的分布情况。
(2)查询类 内容包括:个人综合账户余额查询、交易 历史查询;企业综合账户余额查询、交易 历史查询;支票情况查询、企业受信额度 查询、客户贷款账户资料查询、汇兑状态 查询、利率查询。
3.发展对策 健全完善的制度环境: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系统的建设; 加强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快电子商务 的标准、法律规定; 大力推进信息化普及率; 加快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加大与政府的沟通,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
(1)子业务体系上,积极创新,完善服务方式, 丰富服务品种,提供“金融超市”式的服务。 (2)在经营方式上,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 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多渠道并存”的道理。 (3)在经营理念上,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 “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 (4)在战略倒像是,调整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争取成为网络经济的金融门户。
(3)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是指负面的公众舆论而导致资金 或客户流失的风险。 信誉风险可能产生波及效应,危害整个银 行业的信誉
(4)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违反或不遵守有关的法律、 法规,后者没能完善地约定各方在法律上 的权利和义务而造成的风险。 我国的“数字签名法”
2.风险管理 (1)评估风险 评估风险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是管理 和监控风险的前提,包括三个步骤:识别 风险、确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风 险暴露时否在银行的承受能力之内。
(3)交易类 内容包括:网上转账、网间转账、代收和 代付费业务、个人小额抵押贷款、个人外 汇买卖、兑换等。 (4)扩展业务类 内容包括:企业银行业务、中间业务、网 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移动电子交易、个性 化金融服务等。
6.4.3 系统安全措施 (1)严格的身份认证 (2)网络传输数据保护 (3)系统访问控制 (4)安全交易服务器平台 (5)安全监控及安全漏洞扫描 (6)与传统业务网的安全连接 (7)交易的不可抵赖性 (8)业务安全控制
6.3.3 网上银行业务中的相关风险及管理 1.网上银行业务的相关风险 (1)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可能源于系统的可靠性或完整性 严重不足,也可能源于客户的误操作或系 统设计、实施中的缺陷。
①安全性风险 网上银行系统的访问控制、银行监管措施、 认证机构的可靠性、外部通讯都会造成安 全性风险 认证机构的可靠性是网上银行系统安全性 的前提,银行要对认证机构进行有效的审 查和管理
(2)管理和控制风险 风险管理程序包括:实施安全策略和安全 措施;系统的评估与升级;采取措施来控 制和管理外包风险;信息披露和客户培训; 制定应急计划。 安全措施通常包括:加密、认证机制、防 火墙、病毒控制机制、雇员监管等。
(3)监控风险 监控风险的两个要素:系统测试、审计。 系统测试有助于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出现 严重的系统故障或中断 审计为发现系统不足和减少风险提供了独 立的控制机制
2.社区银行的发展战略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s)的概念来自于 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中的“社区” 既可以指一个省、一个市或一个县,也可 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凡是资 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 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 可称为社区银行。 战略目的:与大银行竞争,防止本社区客 户的流逝,起到战略防御作用
3.虚拟网上银行发展战略 (1)全方位发展战略 所持观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一 步完善,虚拟银行完全可以取代传统银行。 (2)特色化发展战略 所持观点:如果一家银行想将客户局限在 自己提供的业务中是绝对错误的。虚拟网 上银行应专注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的 发展。
6.3 网上银行业务
3.金融信息服务的作用 金融信息是企业、个人及政府管理人员进 行管理活动、投资决策,制定发展战略、 工作规划等方面的依据。
6.7 网上证券
6.4 网上银行的技术实现
6.4.1 系统体系结构 采取网上银行中心——传统业务处理系统 的两级结构模式 整个系统包括网站、网上银行中心、CA 中心、传统业务处理系统、签约柜台等部 分。
网站
传统业务处理系统 业务主机
客户 证书下载站点
交易服务器
网银中心
前置机
CA 签约柜台 营业网点
图6-1 网上银行结构示意图
2.网上银行的特征 (1)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和因特网 (2)利用因特网突破银行传统的业务操作模式 (3)个人用户服务项目丰富 (4)企业集团用户服务项目丰富 (5)提供服务维持金融秩序,减少经济损失 (6)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保障交易的安全
6.1.2 网上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信息技术革命是网上银行产生和发展的根 本原因 构建网上银行给商业银行提供了创造银行 知识优势的平台 网上银行服务使商业银行的管理边界相对 扩展了,管理成本和产业的运作成本相对 地减少,形成无边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的 循环过程
2. 网上银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实现电子商务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 商流的真正统一。 3.网上银行是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6.1.3 网上银行的特点 1.降低了经营成本 银行电子化技术发展的重点是以先进的信 息技术引导整个银行业务流程、经营管理 模式和功能的改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网上银行能提供“3A”服务,即anytime, anywhere, anyhow
电子商务与金融
第六章 网上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