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物化学复习题

大学生物化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5′末端:核酸链有游离的5’磷酸基团(或羟基)的一端。

2、糖蛋白:糖与蛋白之间,以蛋白质为主,其一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分子链相连所构成的分子。

3、成苷作用: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醇或酚或含氮碱基N上的H反应,失水而形成缩醛式衍生物的作用。

4、必需脂肪酸:机体本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因此称为必需脂肪酸。

5、分子病: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而产生的遗传病。

6、N-末端:肽链中有游离α-氨基的一端为N-末端。

7、亚基: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

一般来说一条肽链就是一个亚基8、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其紫外吸收明显增强的效应。

9、分子杂交:不同来源地核酸变性后,合并在一处进行复性,这时只要这些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碱基互补配对,复性也会发生于不同来源地核酸链之间。

10、端粒:染色体末端的结构,是由许多富含鸟嘌呤核苷酸的特殊的重复顺序的DNA及相关蛋白组成的复合体。

11、熔化温度(Tm):DNA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解链温度,即熔化温度。

12、辅酶:和酶蛋白之间以非共价键结合,用透析法可以除去的辅助因子13、黄素蛋白:以FAD和FMN为辅基的蛋白质。

14、维生素: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特别是维持人类和动物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大部分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中摄取15、寡聚酶:寡聚酶由相同或不同的若干亚基构成。

16、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17、P/O值: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传到氧产生的ATP数18、呼吸链:电子从NAD+或FAD到O2所经过的途径,分布于线粒体内膜,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

19、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20、β-氧化:在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每切掉一个二碳单位(乙酰辅酶A)的过程。

21、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β-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由于不能完全氧化,有一部分转变为乙酰乙酸,β-羟丁酸或丙酮,这三种中间产物称为酮体。

22、不对称转录:由于转录仅以转录单位中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因而称为不对称转录。

23、密码子:mRNA上5’→3’每三个连续核苷酸编码一个氨基酸,这三个核苷酸称为一个密码子。

24、同义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25、启动子:在基因上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确定转录起始位置的特定序列。

26、C-末端:肽链中有游离α羧基的一端。

三、写出物质的名称1、GDP:鸟苷二磷酸2、dN:脱氧核甘3、18:0:硬脂酸4、Phe:苯丙氨酸5、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6、Ala:丙氨酸7、Met:甲硫氨酸8、16:0:软脂酸9、Trp:色氨酸10、dC:脱氧胞苷12、18:1△9:油酸13、dNTP: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14、:α-D-吡喃葡萄糖15、:β-D-吡喃葡萄糖16、:β-D-呋喃核糖17、Arg :精氨酸 18、Leu :亮氨酸19、Phe :苯丙胺酸 20、Thr :苏氨酸 21、Val :缬氨酸 22、18:2△9,12 : 亚油酸四、计算题Ala 、Gly 、Lys 、Glu 解离方程式,等电点计算,pH>pI, pH<pI 带何种电荷。

Gly(甘氨酸):pI=(p '1K +p '2K )÷2=(2.34+9.60)÷2=5.97 Ala(丙氨酸):C HHH 3N+COOH C HCH 3H 3N+COOH '1H K H ++-+垐垐垐垎噲垐垐垐H 3N+CH 3COO-HC '1H K H ++-+垐垐垐垎噲垐垐垐C COO -HH 3N+HC COO -HH 3N +H'2HK H ++-+垐垐垐垎噲垐垐垐N H 2C COO-HHpI=(p '1K +p '2K )÷2=(2.34+9.69)÷2=6.015 pH>pI 带负电荷,pH<pI 带正电。

五、简答题1、写出NADH 、FADH 2呼吸链的顺序。

NADH 呼吸链:NAD +→FMN →CoQ →b →C 1→C →aa 3→O 2 FADH 2呼吸链:FAD →CoQ →b →C 1→C →aa 3→O 2 2、叙述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中间产物学说:E (酶)+S (底物)可逆号ES(中间产物)→E(酶)+P(产物)酶与底物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诱导契合学说: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底物的构象也发生变化,这样就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正确排序和定向,使酶和底物完全契合而结合成中间产物并引起底物发生反应。

3、说明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在二战时期作为神经毒剂的机理 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 生成胆碱和乙酸。

DFP 共价的结合到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羟基上, 造成乙酰胆碱酯酶不可逆抑制,使酶失活。

乙酰胆碱不能被水解,造成乙酰胆碱的堆积,引起恶心、呕吐、肌肉震颤 H 3N+CH3COO -HC '2H K H ++-+垐垐垐垎噲垐垐垐C COO-HCH 3N H 24、举出4种不能进出线粒体的物质,并指出其转变为什么物质才能进出线粒体NADH,转变为α-磷酸甘油和苹果酸(3-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苹果酸穿梭系统)。

草酰乙酸,转变为苹果酸或天冬氨酸。

长链脂酰辅酶A,转变为脂酰肉毒碱。

乙酰辅酶A,转变为柠檬酸5、举出几种能进出线粒体的物质α-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苹果酸、谷氨酸、α-酮戊二酸、天冬氨酸、鸟氨酸、瓜氨酸、丙氨酸、PEP。

丙酮酸6、分别说明NAD+、HSCOA、FAD、磷酸吡哆醛、TPP、是何种酶的辅酶,所起的作用,及所包含的维生素6、写出你知道的黄素蛋白。

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脂酰CoA脱氢酶、α-磷酸甘油脱氢酶(在线粒体中)7、写出糖代谢的EMP和TCA途径中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糖酵解(EMP)途径:1,3-二磷酸甘油酸+ADP 磷酸甘油酸激酶垐垐垐垐垐?噲垐垐垐垐?3-磷酸甘油酸+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ADP 2丙酮酸激酶或KMg ++−−−−−−→烯醇式丙酮酸+ATP 三羧酸循环(TCA)途径:琥珀酰辅酶A+H 3PO 4+GDP 2琥珀酸硫激酶Mg+垐垐垐垐垎噲垐垐垐垐琥珀酸+GTP+CoASE GTP+ADP 核苷二磷酸激酶垐垐垐垐垐?噲垐垐垐垐?ATP+GDP8、什么是竞争性抑制作用,并举例说明。

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和底物结构极为相似,可和底物竞争与酶结合,当抑制剂与酶结合后,就妨碍了底物与酶的结合,因而降低了酶的活力。

琥珀酸+FAD 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FADH2 ,这个反应是在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下 丙二酸 草酰乙酸和苹果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 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9、写出蛋白质酸水解、碱水解的产物。

酸水解:色氨酸被破坏 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转化成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能测17种氨基酸)产物是除Trp 、Asn 、Gln 以外的17种氨基酸 碱水解:只能测色氨酸10、说明胰凝乳蛋白酶中 His 57、Ser 195的作用。

11、His 57担当两次广义酸碱催化。

Ser195 担当一次共价催化12、写出Glu,Asp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所产生的ATP数(不用写反应,但要写出主要过程及ATP生成的方式)1.Glu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与NH3及NADH和H+(线粒体内2.5molATP)2.α-酮戊二酸进入TCA循环生成草酰乙酸、2mol (NADH、H+)+FADH2+GTP。

(生成7.5molATP)3.草酰乙酸脱羧变为PEP再变为丙酮酸(-ATP,+ATP)4.丙酮酸变为乙酰CoA和NADH+H+( NADH+H+,生成2.5molATP)5.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变为CO2+H2O(3MolNADH+H+,FADH2,ATP生成10molATP) 共生产22.5mol ATP。

1.Asp转氨和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和谷氨酸2.Glu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与NH3及NADH和H+(线粒体内2.5molATP)3.草酰乙酸脱羧变为PEP再变为丙酮酸(-ATP,+ATP)4.丙酮酸变为乙酰CoA和NADH+H+( NADH+H+,生成2.5molATP)5.乙酰CoA进入TCA循环变为CO2+H2O(3MolNADH+H+,FADH2,ATP生成10molATP) 共生成15molATP13、写出联合脱氨基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第一步:氨基酸+α-酮戊二酸转氨酶垐垐垐垎噲垐垐垐α-酮酸+L-谷氨酸第二步:L-谷氨酸+NAD+(NADP+)+H2O L-谷氨酸脱氢酶垐垐垐垐垐?噲垐垐垐垐?α-酮戊二酸+NH3+NADH+H+14、什么是多酶复合体,举例说明?多酶复合体:由几种酶靠非共价键嵌合而成的复合体。

其催化的反应依次连接,有利于一系列反应的依次进行,可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同时也便于机体对酶的调控。

例如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羧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15、写出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1.电子沿着呼吸链传递2.释放的自由能将氢离子泵出线粒体内膜3.形成质子驱动力,它由电势能(外正内负)、化学能(外酸内碱)组成4.质子梯度中蕴藏着电化学势能直接用来驱动f1-f0 ATP 合成酶合成ATP16、写出脂酰CoA 的β-氧化过程。

(1)脱氢脂酰辅酶A+FAD 反式-Δ2-烯脂酰辅酶A+FADH 2 (2)水化反式-Δ2-烯脂酰辅酶A+H 2O L-β-羟脂酰辅酶A(3)脱氢L-β-羟脂酰辅酶A+NAD +β-酮脂酰辅酶A+NADH+H +(4)硫解β-酮脂酰辅酶A+HSCoA 脂酰辅酶A(少两个碳)+乙酰辅酶A 17、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肽聚糖组成、键。

18、解释大肠杆菌的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 双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合成子代脂酰辅酶脱氢酶A 垐垐垐垐垐垎噲垐垐垐垐垐烯脂酰辅酶水化酶A 垐垐垐垐垐垎噲垐垐垐垐垐-羟脂酰辅酶脱氢酶A 垐垐垐垐垐垐唸噲垐垐垐垐垐垐硫解酶垐垐垐垎噲垐垐垐DNA,这样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以3’到5’方向的亲代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式连续合成的滞后链:以5’-3’方向的亲代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先合成冈崎片段,再连接成滞后链在复制叉上新生的DNA链一条按5’-3’方向连续合成另一条按5’-3’方向不连续合成19、说明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作用部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