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与理论试题8

国际贸易与理论试题8

C 穆勒、D 赫克歇尔俄林Array2、关贸总协定最长的一次谈判1986~1993年12月15日在日内瓦举行,称为( C )A “多哈回合”谈判B “香港回合”谈判C “乌拉圭回合”谈判D “日内瓦回合”谈判3、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阶段是( D )A 自由贸易区B 共同市场C 关税同盟D 完全经济一体化4、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是( A )A.禁止货币出口B.保持贸易顺差C.保护幼稚工业D.保护成熟的垄断工业5、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 D )A.规模经济论 B.技术差距论C.人力资本说 D.偏好相似论6、保护关税论主张以()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

( A )。

A. 关税,制造B. 非关税,制造C. 关税,农业D. 关税,幼稚7、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B )A. 提高福利水平B. 发展生产力C. 增加社会财富D. 获取交换价值8、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B )。

A.一般保护理论B. 超保护贸易理论C. 战略性贸易理论D.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9、以下哪些内容不属于早期重商主义:( C )A. 主张多卖少买B. 主张国家应该严禁金银流出C. 认为货币闲置是不会增值的D. 代表人物有孟克列钦10、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C )。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将各题正确答案添在下列括号内:1、()2、()3、()4、()5、()6、()7、()8、()9、()10、()(/ )学年第()学期()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试卷(8)第1 页共5页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 ABCDE )阶段。

A 新产品阶段。

B 即产品成长阶段。

C 产品成熟阶段。

D 其他发达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

E 美国成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国际贸易理论大致可分为:( ABD )A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B 保护贸易理论C 超保护贸易理论D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 ABCD )A.要素驱动阶段B.投资驱动阶段C.创新驱动阶段D.财富驱动阶段4、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分为以下类型( AD )A 水平经济一体化B 部门经济一体化C 产业经济一体化D 垂直经济一体化5、凯恩斯把失业分为( ACB )A 摩擦失业B 自然失业C 自愿失业D 非自愿失业。

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创新机制包括( ABD )三个层面A、微观竞争机制。

B、中观竞争机制。

C、国家竞争机制D、宏观竞争机制。

7、根据补贴对国际贸易的扭曲程度,补贴可分为( ACE )A 禁止性补贴B 间接补贴C 不可申诉补贴D 直接补贴E 可申诉补贴8、出口鼓励中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ABCD )A 出口补贴B 出口退税C 出口奖励D 出口减税9、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两大基本体系指的是( AD )。

A.比较优势论B.要素禀赋论C.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贸易理论10、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的保护贸易理论有( ABC )A.保护关税论B.中心-外围论C.幼稚工业保护论D.战略性贸易政策论四、连线题(将左边的“代表人物”与右边的“理论”用直线连接起来,共7分)代表人物理论要素禀赋论亚当·斯密超贸易保护论斯塔芬·林德产品生命周期论凯恩斯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汉密尔顿绝对利益论赫克歇尔、俄林保护关税论弗农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小岛清五、判断题(对的记为“√”,错的记为“×”;每题1分,共10分)1、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体现的是绝对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

( N)2、部长会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

(Y)3、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原产地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N )4、技术差距理论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

(N)5、要素丰裕,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高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N )6、以货物的计量单位作为征收的标准,以每一计量单位应纳的关税金额作为税率的关税称为从价税。

( N )7、只有当禁止性补贴和可申诉补贴对进口成员方的工业造成损害时,才可采用反补贴措施,而对不可申诉补贴则不允许进行反补贴措施。

( Y )8、出口税是进口国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根据海关税则对本国的进口商征收的关税。

(N )班级: 学号: 姓名:( / )学年 第 ( ) 学期 ( )专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试卷(8) 第 3 页 共5页9、 1995年1月1日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1995年与GATT 共存一年,1996年1月1日起便独自担当全球经济贸易组织的角色 。

( Y )10、偏好相似理论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认为产业内贸易是由需求偏好相似导致的。

( Y )六、名词解释 (每题2分, 共6分)1、进口配额制2、原产地规则3、绿色壁垒七、简述题(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2、简述相互需求法则。

3、简述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4、配额的效应与关税的效应有什么异同?5、保障措施有何特点?八、论述题( 11分)试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新机制角度,谈我国如何从创新层面获得国家竞争优势。

1、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高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并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能力。

(2分)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迈克尔·波特 1990年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2分)3、他认为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赢得国家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形成有赖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源泉在于国家是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阐述: (3分) (1)微观竞争机制,使产品增值的创新。

它的要害在于激活企业的创新能力,更新换代能力,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开发、能力,降低产品成本等能力。

国家竞争的优势的基础是建立在企业(公司)竞争的优势之上的。

企业没有活力,缺乏创新机制,国家就难以在竞争对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上立足。

(2)中观竞争机制。

中观竞争机制分析的是从企业转向产业。

企业经营过程的升级有赖于企业向前,向后与旁侧关联产业的辅助与支持。

企业在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推广过程中,不但要靠内部因素,更要靠外部因素,要制定好自己发展的空间战略。

(3)宏观竞争机制。

波特认为,个别企业、产业的竞争并不必然导致国家竞争优势,国家整体竞争优势取决于四个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的整合作用。

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性或支持性行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

四因素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除此之外,政府和机遇也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都应出口中四个组成部分都处于有利地位的产业中的产品,进口四个组成部分都处于不利地位产业的产品。

4、创新机制给予我们的启事。

(4分)近年来在国际贸易领域,专门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例逐年增多,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和大量资源能源消耗基础上的国家竞争优势面临严峻考验…(1)企业要在创新中求发展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而建立在基本要素和一般要素上的竞争优势往往是脆弱的、易逝的,只有建立在高级要素和特定要素基础上的竞争优势才能长久维持。

波特指出,只有不断创新,要素优势才不至于丧失,企业的基业才能长存。

(2)企业要在高科技的引领带动下向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凝聚竞争力。

我国目前虽然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

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基本上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品处在低端,竞争能力差,获利低微。

因此,企业要在高科技的引领下走产业化、集团化的道路。

(3)加强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

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也很重要,它们往往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新的竞争方法,从而能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因此,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具有经常的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就会构成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政府应协助产业和地区之间的良性互动。

(4)稳步迈入创新驱动阶段,增强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一国经济地位上升的过程就是其竞争优势加强的过程,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

在创新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创新。

在这一阶段,企业能够在广泛的领域成功地进行市场竞争,并实现不断的技术升级;一些率先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产业,不断实现新的升级,并向其它产业扩散,进而形成一系列产业以及产业群的横向扩展能力,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高水平的服务业,高水平的服务业具有愈来愈高的国际地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贸易的提升积蓄了力量,为了创造高层次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进行持续的创新,除了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道路,更要坚持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我国的国家竞争优势。

九、案例分析题(6分)美国对中国浓缩苹果汁反倾销案班级: 学号: 姓名:( / )学年 第 ( ) 学期 ( )专业《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试卷(8) 第 5 页 共5页案 情 介 绍1999年7月6日,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浓缩苹果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我国共12家企业应诉,分别为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烟台北方安德利)、陕西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陕西机械)、山东中鲁果汁有限公司(山东中鲁)、陕西海升果汁有限公司(陕西海升)、三门峡湖滨果汁有限公司(三门峡湖滨)、烟台源通果汁有限公司(烟台源通)、青岛南南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南南)、咸阳富安果汁有限公司(咸阳富安)、西安亚秦果汁有限公司(西安亚秦)、陕西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长沙工矿进出口有限公司(长沙工矿)和山东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山东食品)。

其中,陕西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于1999年8月23日退出应诉;陕西机械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于2000年1月10日退出应诉。

2000年6月,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各涉案企业反倾销税率分别为,烟台北方安德利0%,陕西海升、三门峡湖滨、山东中鲁、烟台源通、青岛南南5家企业8.98%~27.57%,咸阳富安、西安亚秦、长沙工矿及山东食品4家企业获14.88%的加权平均税率。

随后,除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有限公司由于裁定零税率未提起上诉外,其余9家应诉企业就美国商务部不公正的裁决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上诉,认为该裁决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要求美国商务部进行重新修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