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说明

. 规划设计说明. .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依据三.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现状建筑及自然生态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体育、文脉特色四.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生态优势,创建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2.公共活动综合区,体现包融性与以人为本3.古典风格,院落空间五.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化景观规划设计4.建筑群体设计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3.电力规划4.电信规划5.燃气规划6.热力规划七.环境卫生保护八.经济技术指标附表:附表1 规划建筑面积统计一览表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忻州市第一中学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和平东街。

新建路和七一路中间。

学校创建于1902年,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

建校以来,不断改革创新,构筑主体教育模式,教育思想超前,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

建校100余年来,忻州第一中学始终秉承校训精神,师资力量不断壮大,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现有学生3600余人,58个班级。

2.现状与评价忻州市第一中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虽然各项硬件设施和现代化改造升级后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受周围用地和交通情况的限制,原校址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新城建设新校区,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用地周围交通便利。

基地内地势主体平缓,略有起伏。

位于城市的中心城区,交通方便,但是景观环境不是很好,绿化面积较少。

受周围用地环境影响,无法进行拓展。

学校现状规模较小,用地较为紧张,功能布置混乱,道路系统不明显,建筑间距过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建筑风格缺乏统一,古典与现代并存,没有与周围环境和校园的总体文化内涵相协调。

因此在城市新城建设新校区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现状用地汇总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如何利用地形,结合实际,合理学校功能分区2、协调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升校园的总体文化内涵。

3、实现与其它用地的资源互补,功能置换。

4、与学校百年老校的文化衔接和保护5、借用得天独厚的城市新城环境。

二.规划设计依据:①忻州市总体规划(2004-2020)②忻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③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④忻州市第一中学校园规划设计招标说明书⑤中学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⑥新城区地形图(1:500)⑦《中、小幼拖建筑设计规范》⑧国家相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三、规划设计思想忻州市第一中学建校时间长,历史悠久,在校园文化和底蕴上有很大优势,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忻州市第一中学经过现代化的升级改造,虽然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在教育设施和教育硬件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新校区规划设计上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解决学校分区混乱,功能布局不合理,主体建筑不够健全的问题。

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要点、任务书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我们确定这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为:“保护文化,构筑系统,突出特色”。

1.保护现状文化建筑及自然生态格局忻州市第一中学是建校百年的老校,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同时内有建校时候就已经存在的文庙,因此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要将这一古建筑保护下来,要在新校区的建设中体现这一文化内涵。

因为原有的老校区结构紧凑,用地紧张,因此除了部分老的古树外,绿化景观较少,所以在新校区的规划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规划设计,结合地形合理的设计校园的景观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好的景观设计不仅美化环境,还起到了隔音效果,同时也是学校蒸蒸日上的最好体现。

规划新校园为四条城市道路包围的用地范围,整体形状为一个方形。

在规划时要体现校园百年老校的校园文化内涵,要注意主体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布置校园生态环境格局。

注意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校园内部景观采用现代风格,园林式布局,但是在校园内部环境的布置上要体现出百年老校的历史感。

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和建筑的合理布置是对生态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尊重与发展,是校园个性魅力的所在。

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老校区和现代新校区的有机结合,在景观环境设计和建筑总体布局方面体现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保留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独具一格,在新建的各类建筑中得到有机的整合,力求大到最大的效益,使忻一中的各项发展的到最好的表现。

成为一颗璀璨明珠。

本次规划设计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合理化建筑与生态格局,其次是设计空间视廊与自然环境保护面,突出其景观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系统是形成校园空间秩序的重要方法,集成高效的组织原则是进行功能分区,道路网络和空间使用设计的准则。

在忻州市第一中学的规划中,不仅仅关注校园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同时亦关注校区内部与周边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

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贯彻在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地貌的利用和肌理联系等方面,力求使校园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良性互动。

形成了较好的用地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和景观系统等。

3.突出科技、文脉特色由于忻州市第一中学前身为秀容书院,同时位于以重学闻名的忻州地区,因此在学校的建设和规划中都有体现。

也有自己独有的特色:科技和创新见长。

忻一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之处,多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还参加过国际大赛,并获奖。

同时在学生的体育发展方面也很重视,多次举办市级的体育比赛。

规划将体育与人文相结合,从而使校园体现出“文”与“武”的双重特质,全面提升忻一中的战略地位。

四.校园规划总体特色从本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出发,忻州一中校园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生态优势,创建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生态优先是当代环境建设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本次规划将天然地貌基本保留,并将校园中心水面与人工构筑空间有机的结合,同时结合新规划的综合活动区,成为校园整体的一大特色之一。

在校园西南角设置一个公共游憩活动区,成为校园景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协调。

·公共活动综合区,体现包融性与以人为本本次规划在学校大门口设置100m进深公共活动综合区,内置休闲步道,与传统的校园景观道不同,这些步行活动带包含了交通、休闲、游憩、交往等许多功能,景观亦随着行进的序列抑扬顿挫,体现新时代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新趋势。

符合师生户外学习、思考和交往的行为要求。

·古典风格,院落空间注重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同时利用地形设置新的景观节点,且将自然要素作为构筑空间的要素,将古典的建筑与现代功能建筑相结合形成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活动空间。

在校园北部水面中心小岛将原有老校区的文庙进行仿制,构筑古典的园林景观,既体现了校园原有的文化内涵又丰富了校园建筑的整体景观布局,在新校区内部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提升了心校区的整体品味。

使校园更具亲和力、文化性和地域特色。

五.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结合校园特点,规划将校园结构定为“两轴四片区”,四个不同的功能分区由两条“文化主轴”和“体育主轴”联系贯穿。

校区规划用地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教学区以教学楼、图文信息中心和实践楼为主体,教学楼与图问信息中心和实践楼布置在中心广场外围,形成凹字型布局,三栋教学楼之间之间布置有小型的绿化景观和各种花,有同时具有芳香校园的功能。

图文信息中心北侧为靠近文瀛湖,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处很好的学习和放松的环境。

中心广场是学校户外集会的场所,同时也是户外活动的地方,中间布置有水池和喷泉。

也是学校的主要景观节点。

体育活动区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连片集中布局,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北角,对外和对内通用的体育馆位于西侧城市道路旁和校园西面次入口处。

两大分区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

以体育馆、体育运动设施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为主体,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供活动后短暂休息。

各个小区之间都有校园道路相连接,西部次要出入口方便对外联系,可以举办各种外部比赛等。

生活区分为学生生活区和教职工小区。

学生生活区以六栋宿舍楼为主体,对称布置,辅以一定的绿化和服务设施。

教职工生活区采用组合院落式布局,院内镶嵌大片绿地和休闲、运动设施,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达到和谐的境界。

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将教职工小区分为单元楼和单身宿舍。

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

院内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完备,充分考虑了教职工的生活需求。

2.道路交通组织主入口设在南侧,一条2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东西两条校园主要道路连接西、北两次入口,西边道路通过文瀛湖直通体育馆联通西部出入口,东部道路沿教学楼、食堂等联通北出入口;教师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并保证消防车通过。

3.绿地景观系统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以营造“人文化、园林化、生态化”的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绿化景观以文瀛湖为主要中心,围绕湖面形成了校园游憩的主要景观环境系统。

辅以建筑周围的区域绿化景观形成了校园可持续的绿地景观系统。

4.建筑群体设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新校园,规划中强调了传统延续与前瞻性相结合。

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承,成为建筑群体设计的重要方法。

将空间院落的传统理念与理性简约的现代主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文化意境与功能使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展现忻一中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

以艺术楼和实践楼为代表的校园建筑以运用现代天窗技术将古典建筑中的天井的表现手法融入其中,以使建筑的到足够的日照,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现代与古典的结合充分展示了校园的创新和文化的双重内涵,并以此继续激励学生向上。

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1)规划依据①《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②《给水排水设计手册》③《建筑给水设计规范》(2)给水水源给水水源由规划城市道路城市给水管网供应。

(3)用水量预测本规划区内学生生活人数按3600人计算(备注:现状学校学生人数为3600人,但随着人年龄结构的变化,学生的生源会随之减少,规划预测学生人数为3000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