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题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题

2017.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A)1.更强调以劳动为中心而展开,着重于劳动力的称谓是A.劳工关系B.产业关系C.劳使关系D.劳资关系(A)2.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劳动关系基本附属于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社会关系D.文化关系(A)3.广义劳动关系的主体是A.政府B.雇员团体C.协会D.雇主以及雇主协会(A)4.劳动关系称谓中又被称为产业关系,源自于美国的是A.产业关系B.雇佣关系C.劳工关系D.劳使关系(A)5.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直接作用于劳动力市场的是A.经济环境B.技术环境C.政策环境D.法律和制度环境(A)6.在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中,经济环境往往会首先影响A.雇员工资福利水平B.产品生产C.工作岗位设计D.工作程序(D)7.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劳动关系影响最为直接的是A.货币政策B.经济政策C.财政政策D.就业政策(B)8.在影响劳动关系的政策环境中,作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供求,对劳动关系具有更加长远影响的是A.就业政策B.教育和培训政策C.经济政策D.货币和财政政策(B)9.“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是劳动者的A.社会定义B.哲学定义C.法律定义D.经济定义(A)10.宪法赋予公民的获得有酬职业劳动的基本权利是A.劳动权B.就业权C.休息权D.择业权(B)11.在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中,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是A.取得报酬的权利B.平等就业的权利C.选择职业的权利D.享有休息的权利(B)12.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中,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保护的为A.取得劳动报酬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C.享有休息权利D.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B)13.劳动者首要的义务是A.遵守职业道德B.完成劳动任务C.提高职业技能D.遵纪守法(B)14.更强调企业所有权的雇主概念是A.经营者B.企业主C.用人单位D.企业家(C)15.德国在雇主身份认定时所考虑最关键的因素是A.组织标准B.经济标准C.控制标准D.执行标准(A)16.古典管理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科学管理理论B.权变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决策理论(B)17.认为工人数“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的雇主管理理论是A.古典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理论(D)18.认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的雇主管理理论是A.古典管理理论B.权变理论C.经验主义理论D.行为科学理论(B)19.人际关系学说—早期行为科学的创建者是A.马斯洛B.梅奥C.斯金纳D.泰罗(C)20.现代意义的雇主组织出现在A.18世纪末19世纪初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70年代(B)21.国际雇主组织成立于A.1905年B.1920年C.1932年D.1941年(B)22.国际雇主组织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企业自主发展B.在国际上维护雇主利益C.促进雇主间经贸合作D.建立和加强国家级雇主组织(C)23.我国雇主组织实行A.一元化原则B.水平化原则C.多元化原则D.垂直化原则(C)24.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是A.蓝领工会B.白领工会C.同行工会D.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C)25.1880年法国成立全世界第一个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是A.共和党B.人民党C.工人党D.民众党(A)26.1871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A)27.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5月正式成立于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C)28.工会的基本职责是A.参与企业民主管理B.完成国家经济建设C.维护职工合法权益D.接受思想文化教育(B)29.在工会的权利中,代表权和维护权的具体化的是A.财产权B.参与权C.监督权D.诉讼权(B)30.工会的基本权利是A.参与权B.代表权C.监督权D.维护权(A)31.政府在劳动关系的5P角色中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A.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B.劳动争议的调停者C.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D.公共部门的雇佣者(C)32.主张政府应该扮演“守夜人”角色的劳动关系政府理论是A.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B.B.管理主义政府理论C.新保守主义政府理论D.激进主义政府理论(C)33.劳动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A.制定劳动政策B.建立劳动力市场C.确定劳动条件D.协调劳动关系(B)34.代表是精英理论的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是A.管理主义政府理论B.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C.激进主义政府理论D.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C)35.从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和根本对立出发分析政府的角色的劳动关系理论是A.管理主义政府理论B.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C.激进主义政府理论D.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B)36.2008年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处理实行A.一裁两审B.一裁终局C.二裁一审D.二裁终局(C)37.调节劳动关系最基础的法律制度是A.劳动管理法B.劳动就业法C.劳动关系协调法D.劳动标准法(C)38.属于强制性规范,用人单位必须遵守执行的劳动法内容是A.劳动管理法B.劳动就业法C.劳动标准法D.社会保险法(C)39.标志着中国劳动法诞生的是A.《劳动法案大纲》B.《劳动立法原则》C.《暂行工厂通则》D.《关于开展劳动立法运动的通告》(C)4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是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B.三方合作原则C.按劳分配原则D.劳动自由原则(C)4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中,在社会连带关系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是A.劳动自由原则B.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C.三方合作原则D.推行劳动争议协商原则(A)42.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A.2个月B.3个月C.6个月D.9个月(B)43.劳动合同规定试用期不超过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D)44.以下属于劳动合同约定条款内容的是A.劳动保护条款B.劳动合同期限条款C.劳动报酬条款D.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条款(C)45.由劳动本身特点决定的劳动合同履行原则是A.全面履行原则B.协作履行原则C.亲自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C)46.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中,判断劳动合同是否履行,是否违法的法律标准是A.亲自履行原则B.协作履行原则C.全面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C)47.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A.10天B.15天C.30天D.60天(A)48.目的是保护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度过暂时难关的解雇类型是A.经济性解雇B.过失性解雇C.缓冲性解雇D.非过失性解雇(C)49.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A.2小时B.3小时C.4小时D.6小时(C)50.非全日制用工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A.15小时B.18小时C.24小时D.30小时(B)51.弹性工作制提出于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D)52.主要在企业困难时期采用的弹性工作制形式是A.工作任务中心制B.工作分担方案C.紧缩工作时间制D.临时性工作分担方案(A)53.集体谈判各项功能中,强调了工会和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是A.决策功能B.市场功能C.经济功能D.政府调控作用(A)54.集体谈判的核心内容是A.工资谈判B.工作时间谈判C.劳动安全与卫生谈判D.休息休假谈判.(A)55.集体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自发行动的环节是A.谈判准备B.谈判代表资格确定C.正式谈判D.签订集体合同(C)56.集体合同的合法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合同内容和A.谈判地点B.当事人身份C.订立程序D.有限期限(A)57.我国第一份行业集体合同诞生在A.济南B.上海C.广州D.天津(D)58.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审查实行A.专项管辖B.属人管辖C.协议管辖D.属地管辖(D)59.我国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中规定,月最低工资一般是月平均工资的A.25%-45%B.30%-50%C.35%-55%D.40%-60%(C)60.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道防线是A.协商B.仲裁C.调节D.诉讼(D)61.劳动争议的最终解决手段是A.协商B.调解C.仲裁D.诉讼(B)62.劳动争议调解原则中,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性质决定的是A.自愿原则B.民主说服原则C.公开原则D.透明原则(D)63.民法通则规定一般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A90天B.180天C.1年D.2年(D)64.我国民事通则规定,特殊的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二、多选题(ABCDE)1.劳动关系主体包括A.雇员B.雇员团体C.政府D.雇主E.雇主组织(ABCDE)2.对劳动关系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A.经济环境B.法律和制度环境C.政策环境D.技术环境B.E.社会文化环境(DE)3.劳动者的范围较广,包括()A.社会工作者B.办公人员C.底层管理者D.自由职业者E.自雇佣者(ABC)4.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权的区别主要包括A.根据不同B.内容不同C.意义不同D.属性不同E.作用不同(ABC)5.制约公民劳动权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A.户籍B.职数C.制裁D.年龄E.性别(ABCDE)6.根据我国《劳动法》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有A.企业B.国家机关C.事业组织D.社会团体E.个体经济组织(CD)7.雇主在企业层面拥有的核心权利有()A.组织权B.分配权C.劳动指挥权D.奖惩权E.招工权(ADE)8.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A.协作效果B.组织结构C.政府D.协作效率E.组织目标应和环境相适应(ABE)9.劳动关系中的雇主管理模式根据职权结构维度可划分为A.独裁型B.集权型C.复合型D.边缘型E.自主型(BCD)10.工会组织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中经历的历史阶段有A.萌芽期B.禁止期C.承认期D.保障期E.扩张期(BCDE)11.工会的职能主要体现为A.协调职能B.参与职能C.维护职能D.建设职能E.教育职能(ABCD)12.工会的行为方式分为A.互保护互助B.集体谈判C.劳动立法D.直接行动E.经济行动(ABCDE)13.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设置是A.全国总工会B.全国和地方产业工会C.基层工会委员会D.地方总工会E.乡镇和城市街道基层工会(ADE)14.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有A.劳动自由原则B.实现劳动效率最大化C.协调劳资关系D.三方合作原则E.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ABDE)15.劳动合同订立程序中的要约阶段具体步骤有A.招工B.应聘者报名C.调研D.考核E.择优录用(ABCD)16.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包括A.亲自履行原则B.全面履行原则C.协作履行原则D.实际履行原则E.选择履行原则(ABCD)17.劳务派遣公司经营服务基本原则有A.雇员租赁原则B.同工同酬原则C.拒绝垫付原则D.受益归责原则E.风险分摊原则(BE)18.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有A.民主说服原则B.协商一致原则C.经济合理原则D.公正公开原则E.合法变更原则(BE)19.集体谈判的非正式谈判结构包括A.迂回性谈判B.协调性谈判C.兼容性谈判D.递进性谈判E.示范性谈判(BCDE)20.集体谈判的过程有A.发布公告B.谈判准备C.谈判代表资格确定D.正式谈判E.签订集体合同(ADE)21.在集体谈判实践中,运用协商技巧的原则有A.双赢原则B.4P原则C.让步原则D.经济原则E.2C原则(ABCDE)22.集体合同订立的内容包括A.工作时间B.奖惩C.劳动合同管理D.休息休假E.裁员(BE)23.劳动争议根据争议的内容可以划分为A.理解争议B.权利争议C.概念争议D.主张争议E.利益争议(AB)24.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包括A.自愿原则B.民主说服原则C.全局原则D.效率原则E.责权兼顾原则三、填空题1.劳动关系冲突的根据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