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PPT幻灯片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PPT幻灯片

药物对病原微生物表现出抑制及/或杀伤作用, 而对宿主细胞无害。 7. 抗生素 antibiotics
经微生物作用得到的一种低分子量的代谢产物, 在低浓度时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
7
第二节 抗菌药物分类
❖ 按作用性质分 ➢ 杀菌药 ➢ 静止期杀菌 ➢ 繁殖期杀菌 ➢ 抑菌药 ➢ 速效 ➢ 慢效
❖ 按来源分 天然、半合成、人工合成
1.抗微生物药联合用药的意义
每年八万人 ① 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提高疗效;
② ③
延扩死迟大或抗于减菌少范抗耐 围生药;菌素的出滥现;用!
④ 减少单一用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
2.滥用抗微生物药物的联合应用不良后果 ① 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② 二重感染;
③ 增加耐药菌株。
15
在使用量、销售量前15位药品药物的药理学任务
➢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作用强度、作用机制; ➢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的过程、耐药机制,预防和
克服耐药的措施; ➢药物对机体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 ➢药物的临床应用
3
药敏试验
抑菌圈
琼脂扩散法(纸片法)
6
3. 抑菌药 bacteriostatic drugs 4. 杀菌药 bacteriocidal drugs 6. 选择性毒性 selective toxicity
抗微生物药
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即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包括抗菌药、抗 真菌药、抗病毒药。
化学治疗药物
应用于临床的一切具有化学结构(含尚未阐明 者)的药物统称。
化学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病原体所致疾病的药物,简称化疗, 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
1
机体
药物
抗病原体作用 耐药性
❖ 按化学结构
8
第三节 抗菌药作用机制
胞浆膜
细胞浆
细胞壁
DNA
RNA
细菌结构与抗菌药物作用部位
蛋白质
9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一、影响细胞壁合成 二、影响细胞膜功能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抑制核酸代谢 五、影响叶酸代谢
10
第四节 细菌的耐药性 resistance
当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菌株不被抑制该菌株 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所抑制时,称之为耐药性
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
50%以上
$
$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80%,其中 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
16
3.联合用药的指征 ① 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及严重混合感 染; ③ 长期用单一抗菌药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④ 减少单一药物毒性反应; ⑤ 临床感染一般用二药联用即可。
4.其他
13
第五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一. 抗微生物药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1. 严格按照适应症,参考诸多因素合理用药; 2. 病毒性感染和发热不明原因者不易用抗菌药; 3. 掌握抗菌药剂量及疗程; 4.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 5.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及联合应用适应。
14
二. 抗微生物药的联合应用
12
二、耐药机制:
1. 产生灭活酶
2. 菌体靶位结构 改变
内酰胺酶-- 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灭活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氯霉素 酯酶I,II--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核苷酸转移酶--林可霉素 降低靶蛋白的亲和力 增加靶蛋白的数量 合成新的靶蛋白
3. 药物不能到达靶部位 降低外膜通透性 加强主动排出系统
17
11
一、细菌耐药性种类: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固有耐药性是由染色体介导的、代代相传的天
然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 获得耐药性主要由质粒(plasmide)介导,携有
耐药基因的质粒又称为R因子(R factor),其携带 的耐药基因往往是编码某些破坏性酶的基因。也可 由染色体介导,当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改 变自身的代谢途径而产生的耐药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