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选择题
1.“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

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材料中“它”是指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2.“我们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听到了无处不在而又隐匿不见的布谷鸟的叫声;在雪莱、拜伦和济慈的诗中,
听到了大海的怒涛,西风的呼啸,云雀欢乐的鸣叫,夜莺幽怨的啼鸣,大地上永远不死的蛐蛐和蝈蝈的啾啾声。

”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诗人”()
A.对自然的热爱 B.对自由的追求
C.对未来的幻想 D.对现实的批判
答案 B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
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4.某文学派别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
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

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文明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答案 B
5.“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在其基本的共性基础上,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差异和文学家的自身个性特色、
创作手法和艺术视角不同,又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

”材料中的“共性”是( )
A.采用瑰丽的想象
B.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C.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D.创作手法比较怪诞
答案 B
6.《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在这个宣言书里,主人翁娜拉终于
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对现实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进行了直接的控诉和反抗。

下列与它属于同一流派的作品是( )
A.雪莱的《西风颂》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狄更斯的《双城记》
D.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答案 C
7.《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巨著,享誉世界,深受不同年龄人们的喜爱。

下列关于这两
部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情节跌宕、离奇,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风格
B.都源于对封建社会不满而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C.西学东渐使中国文学汲取了法国文学的优秀因子
D.体现出启蒙运动追求自由、歌颂人性美的主旨
答案 B
8.浪漫主义注重用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面对大自
然的壮丽时所表现出的敬畏情感。

这表明浪漫主义( )
A.反思极端理性 B.否定工业化
C.批判资本主义 D.正视社会现实
答案 A
9.当你问一位作家:“《巴黎圣母院》中描写的‘乞丐王朝’真的存在吗?”他会回答说:“我认为应该存
在。

”如果问另一位作家:“你为什么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把生活描写得那样黑暗污浊?”他会回答说:
“因为生活就是如此黑暗、污浊。

”这说明二者( )
A.对未来社会的看法不同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不同
C.文学作品的风格不同
D.对封建复辟王朝的批判程度不同
答案 C
10.“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

”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D.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答案 D
11.小说《无法称呼的人》的内容简介为:在小说中,时间、空间都消失了,只听到一把挣扎的声音执着地自
我表达,探寻有关它本身存在问题的答案。

它以如下文字作为结束语:“你必须讲下去。

我不能讲下去。

我愿
意讲下去。

”其作者是( )
A.高尔基 B.歌德
C.狄更斯 D.贝克特
答案 D
12.有学者指出,继20世纪某个年代相信社会主义未来的那些人而来的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唯一的避难是艺
术、酒精或毒品;在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社会中,这些作家的主要题材是孤独和“老死不相往来”。

这一评论( )
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向往
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C.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否定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材料二
《安娜·卡列尼娜》插图
材料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
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文学流派力图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体现出怎样的文学特征?
(2)材料二的作品属于哪一流派?该流派有何特点?
(3)你知道材料三中名言的出处吗?该作品代表了哪一地区的文学成就?名言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情感: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特征: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
世界;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2)流派:现实主义。

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
会的罪恶。

(3)出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代表:20世纪上半期的苏联文学。

人生态度:乐观进取、
拼搏向上,人生目标明确。

解析第(1)(2)问注意充分利用材料信息,适当联系所学知识。

材料一反映的是浪漫主义作品,材料二反映的是现实主义作品。

第(3)问判断出处是关键,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社会的
恶习,描写了人在家庭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够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

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
的。


材料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
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他临死时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
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根据材料分析批判现实主义的局限性。

(2)材料二的这部作品属于什么流派?它与20世纪中期西方文学的主流有何不同?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同为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和苏联为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答案(1)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局限性:批判现实主义只是指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并没有给人们指出一条正确的出路,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2)属于现实主义流派。

不同: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是现代主义流派,集中表现自我,故事模糊,反映人的精神危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主题充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事紧凑,线索清晰,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情调,表现出为建立美好
社会努力奋斗的人生态度。

(3)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不同的社会状况决定了它们文学作品的不同特点。

西方国家社会矛盾日趋
尖锐,苏联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蓬勃向上的景象,作品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为这一时期苏联文学
的主要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