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随堂检测]1.恩格斯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解析:选B。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提取有效信息,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两次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下产生的,故D项错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普遍确立,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文学领域中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
2.英国作家萧伯纳在剧作《人与超人》中有一句名言:“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
”这表明他( )A.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B.认为享受自由是人的天性C.对现实采取了逃避态度D.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解析:选A。
“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这句话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想法。
要自由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故排除C、D 两项。
B项所述与题目无关,排除。
本题选A项。
3.下列文学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的是( )①《西游记》②《红楼梦》③《人间喜剧》④《等待戈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特点。
《西游记》属于浪漫主义小说,故①错误;《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②正确;《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③正确;《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
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十日谈》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时间和创作风格来看,语言风格悖离传统应该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
5.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阅读材料,简述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有哪些探索?解析:注意问题中的“弊”、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的限定词,本问从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两个角度分析人们对工业革命弊端的思考与回应,结合马克思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史实回答。
答案:评价: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
探索:社会政治思想——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文学——拜伦、雪莱等人创作了一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
”“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
”这种思潮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选B。
面对“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艺术家表露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体现出浪漫主义思潮,故B项正确;古典主义是指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的文艺思潮,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人民生活,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出现在20世纪,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某一流派的作品被一些人认为它是现代性文化的开端,一些人将它视为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
有人这样形容该流派的作品:“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符合这一特征的作品是( )解析:选A。
由题目中的信息“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随着感觉而走”可知这应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的浪漫主义,故A项正确;《战争与和平》和《人间喜剧》均为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与题目中的信息“随着感觉而走”不符,故B、C项错误;《等待戈多》发表于二战后,晚于法国大革命,故D项错误。
3.有学生提出:“拜伦的《唐璜》具有批判现实倾向,为什么却列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作者属于浪漫主义诗人B.强调理性,追求自由C.手法离奇,注重抒情D.关注现实,揭露时弊解析:选C。
本题考查拜伦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根据教材所学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拜伦的《唐璜》写奇人奇事,情节离奇曲折,充满异国情调,场面多变,作者在叙述中穿插大量的说明和议论,自由抒情。
虽有现实主义因素加入,《唐璜》仍是一部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
据此选C项。
4.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 ) A.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寻B.着眼于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渲染D.注重于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解析:选D。
据“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可知是指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故D项正确;A、C项对应的是浪漫主义文学,故A、C项错误;现实主义文学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的情况下兴起,故B项错误。
5.“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与材料所述风格类似的作品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人间喜剧》C.《等待戈多》D.《唐璜》解析:选B。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材料所描述风格的作品深入剖析和努力揭示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体现了现实主义。
A、D两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符合题意,均排除;B项《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作品,符合题意。
C是现代主义文学,不符合题意,排除。
6.“他的作品客观地反映了劳动者气喘吁吁,勾勒出当时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画出生活的无奈与潦倒。
”下列文学作品中,与他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解析:选D。
据题干“客观”“勾勒”和“画出生活的无奈与潦倒”可以得出是现实主义流派的特点,D项《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D项正确;A项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抒情长诗,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A项错误;《西游记》运用的也是浪漫主义手法,故B 项错误;《唐璜》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C项错误。
7.“垮掉的一代”是兴起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这个所谓的‘垮掉的一代’是一群人,来自不同国家,他们持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拒绝理性,认为这个社会不可救药了。
”由此可见,该流派兴起的背景是( )A.种族歧视、毒品等充斥着美国社会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极度失望C.人们深刻审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D.世界大战和危机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利解析:选D。
种族歧视、毒品是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但与材料信息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极度失望应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人们深刻审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且未上升到深刻高度,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冷战和麦卡锡主义的泛滥使美国公民对国家的安全充满了焦虑与担忧,社会中弥漫着恐怖的气氛,故D 项正确。
8.“如果将敏锐的想象力和逻辑掺拌到荒谬的程度,结果将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诡谲”“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
材料评价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选D。
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荒谬的程度”“似是而非的诡谲”“新奇形式”“精神贫困”,都反映出现代主义这一特有的特征,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这次革命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它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但是,在保卫和巩固这次革命成果的过程中,曾出现极其复杂的形势,经历了一场革命和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斗争。
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动荡、混乱、灾难的局面,完全不是人们期望的。
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预言的那个理想社会根本没有出现。
贫富对立变得更加尖锐,阶级压迫更加残酷,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摘自《世界近代文学简史》材料二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须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摘自《19世纪文学·中编导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