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教师共同成长发展
——烈山区新蔡镇青谷小学魏清涛魏兰芹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理念的变化的感悟有:
一、教师的职业关注
1、教师关注的不同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从课程观的角度看,现在较之以前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教师对学生的不当关注,是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表现
了教育关注出狭隘性,对于考试学科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对于态度、情感、价值观,很少甚至不予理会。
这将使教育发生多大的误差。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
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不当关注,是仅仅关注“考试关”的通过,对学生的近期发展尚不能全面关注,对学生的中远期发展更难以顾及。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刘勇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应该得到满足。
而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合理的、应当的学习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
这样不但学生的成长受到挫伤,也使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大大降低。
(4)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
在教师不当的关注中,将学习看作是统一、共性的活动。
对学习的指导,也采取一种“知识灌输”的方式,甚至进行个人学习方式的复制和迁移。
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
(5)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
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一些教师往往见“物”不见“人”,从而降低了学校教育中的“育人性”。
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2、教师关注的影响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完全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它是由许多相关因素组成的,有时已是教师集体的一种无意识行为。
它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制度的痕迹,最根本的是源于社会影响和课程的目标和教育环境,当然也包括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
(1)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师不当关注中的主要表现是对学生“考试学科成绩”关注,这是“学而优则士”的社会传统思想的反映。
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是新课程实施中社会性矛盾。
这一矛盾将贯穿于课程改革的始终。
课程改革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部分,它既受社会转型的带动,又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
它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在课程领域里解决着社会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课程改革者的历史责任。
(2)教育期待的影响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育筛选功能的强化,社会对学校教
育在选拔人才方面的要求,也就非常突出。
由于这些社会期待和学校期待的偏差,教师的教学活动被推到一个“应试”的狭小空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也就盯在“升学”的焦点上。
随着社会对教育期待的变化,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将日益显现。
教师的教育关注将放宽、放远,学生的整体发展将进入教师的视野。
(3)教育评价的影响
传统教育评价,是它存在的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期待的体现,是维持一种教育秩序的工具。
它规定着教师行为的方向和活动方式,是教师不当关注的直接影响源。
从评价的角度看,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全面关注的基本保证。
(4)课程价值观的影响
课程的价值取向,往往是教师行为的价值取向。
原课程价值观的单一性和不完整性,也是造成教师关注不当的原因之一。
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将全面修复教师的不当关注。
当然还需要教师对此作出深入理解并且身体力行。
(5)个人教育信念的影响
以上两位教师在同样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为什么对学生的关注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个人教育信念的不同。
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进行革新的必备条件,它可以使教师的课程改革更富有动力、激情和策略。
二、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
1、新课程对常规教学的整体影响
(1)新课程对课堂中知识的影响
在课堂中,课程的授受知识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如图所示):A 型,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B 型,教师个人的知识;C 型,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必将引发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 产生新知识的变化。
(2)新课程对课堂控制方式的影响
课程改革使课程授受知识中,A 型、B 型、C 型三者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其中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控制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方式,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的,A 型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B 型、几乎无C 型知识。
教师在新课程的授受时,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
“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
的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A的比例相对较少,B+C的比例较大。
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权力型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2、课堂常规活动方式的重新审视
如:
●教师站在哪里
●课前准备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里做些什么
●什么是胜任或有困难的教师
●练习
●提问
●留作业
●批作业
●点名册
●课桌椅的摆放
三、教师的工作方式与技能
1、教师的合作
(1)教师需要摆脱职业的孤独处境
(2)教师的合作是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教师进行合作
(3)教师间交流的益处
2、与家长的合作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
4、交往与合作的技术
倾听
谈话
沟通
在新课程中,大家将看到教育理念的变化有:
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
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改变了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
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
因此,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
教师的职业将真正成为人们所羡慕的职业。
他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愉悦。
200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