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冰片药效学研究进展

冰片药效学研究进展

够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血管壁通透性,开放血.脑脊液屏障及血脑屏障,抑制药物肝脏代谢,从而提高其他药物的治 疗效果。 [关键词]冰片;药效学;毒副作用
冰片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
菊科植物艾纳香叶提取的结晶,或以松节油、樟脑 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精制品。龙脑冰片的主
作用№】。 1.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2.1抗细菌作用有研究发现,在14种常见致病 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 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对冰片药液敏感,抑 菌效果随药物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在剂型方面,油
面也增强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3影响神经递质效应 国内外均有学者研究冰片对神经递质效应的影 响,这些影响可能是冰片药理作用的主要机制。 研究发现,冰片可降低大鼠外周血浆及下丘脑 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含量[35,蚓;升 高大鼠下丘脑5一羟色胺含量【勰1;升高长时连续作业
内直接注入阿司匹林相似,但天然冰片对胃黏膜屏
膀缺血的保护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4):
323-325.
大鼠前额叶皮层NE和5-羟色胺含量口7】。另外,采
用牛肾上腺嗜铬细胞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冰片能 抑制二甲基苯基哌嗪诱导的钙增加、钠增加、3H.去
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及胞吐作用,提示冰片能拮抗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38|。 冰片对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效应有双向作用。
2006,8(2):101.104.
blocker方式可逆地抑制IGABA,
提示冰片可能通过抑制GABA.受体来提高中枢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发挥其醒脑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冰片可增加大鼠长时连续 跑台作业后的自主活动量和觉醒时间,缩短穿梭箱
主动回避反应时间,提示冰片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
假性鼻通气药,因为冰片能引起鼻气道通畅感,但 对鼻气道阻力并无明显影响¨3I。
长时连续作业对大鼠觉醒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通讯作者]
・6・
+郭珊珊,E.mail:carmencarol@163.com。
障则无显著影响ⅢJ。 4.3生殖毒性
1.59・kg。1合成冰片(约相当于《药典》推荐临床 剂量600倍)可降低雄鼠生育率和体质量,降低Fl
代小鼠生长指数;高剂量合成冰片对小鼠的一般生 殖毒性高于天然冰片,天然冰片、合成冰片最大无 毒性反应剂量分别为0.68,0.759・kg。1ⅢJ。
目前,尚未发现冰片具有致突变性、遗传毒性、 口服及滴眼毒副作用。
收。有研究采用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法发现,冰片 能促进川芎嗪的鼻腔吸收,且冰片浓度在1.09・L一 以下时,川芎嗪吸收速率随冰片浓度增加呈上升趋 势,而1.Og・L一以上时则呈下降趋势,推测其促透 作用具有极限¨61。此外,冰片还能促进人参皂苷 RgI以及眼镜蛇神经毒素的鼻腔吸收¨7,18]。 冰片也可促进药物透过口腔黏膜吸收。有研究 发现0.12%的冰片能显著促进胰岛素透口腔黏膜的 吸收,但由于冰片水溶性差,其剂量依赖性不
2008年6月第10卷第6期
中国现代中药Modem
Chinese Medicine
Jun.2008
V01.10
No.6
综遮
冰片药效学研究进展
郭珊珊¨,余玲1,陈巧玲1,刘煜德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广州
510405;
510405)
[摘要]通过整理归纳近10年国内外对冰片的药效学研究文献,发现冰片不仅具有多种直接治疗作用,而且能
剂抗菌活性最好,粉剂和水剂次之【7 J。
1.2.2抗真菌作用
从冰片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研
究发现,冰片可破坏从外耳道分泌物分离的黑曲菌
真菌细胞结构,导致真菌溶解死亡,表现出抑菌杀
菌功能,其最低抑真菌浓度为5%,杀真菌浓度
为10%IS]。 1.2.3抗病毒作用
体外直接抗病毒试验及鸡胚法
的作用,结果发现冰片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冰 片可以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能量代谢,提高脑组织 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炎症 反应,从而使脑组织免受损伤。冰片注射液应用于 脑缺血动物模型后,可以延长其存活时间、爬杆及
此外,冰片可增加大鼠生理及病理状态下BBB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C)中eNOS的表达量,明显减 弱病理状态下BBB脑微血管EC中ICAM一1及iNOS 的表达,提示冰片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促 BBB的开放为生理性开放,与脑炎、脑外伤的病理 性BBB开放有质的区别¨…。
用,例如促进秦皮甲素透过兔眼角膜进入前房‘22l, 选择性促进葛根素滴眼液和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透过离体眼角膜旧]。冰片对眼角膜促渗作用与其改 善角膜上皮细胞膜磷脂分子排列有关Ⅲ】。
量,且与组胺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冰片滴鼻可
明显增加豚鼠鼻黏膜血管和脑血管的通透性∞1。值 得注意的是,冰片提高血管壁通透性作用与前述的 抗炎作用存在联系与区别。 2.2.2提高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 冰片能可逆性增 加血.脑脊液屏障(BCB)通透性。实验发现冰片可提 高给药后兔脑脊液中丙戊酸钠浓度,而脑组织超微 结构显示冰片可使硝酸镧颗粒弥漫分布于神经细胞 间隙和轴突周围m o。 2.2.3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20世纪90年代初广州 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进行的“CT动态扫描观 察冰片对兔血脑屏障作用的影响”以及“冰片对
2.2影响药物分布 药物在机体的分布受多因素影响,冰片可通过 提高血管壁通透性,开放血一脑脊液屏障及血脑屏 障,使药物更容易进入治疗部位,从而提高疗效。 2.2.1提高血管壁通透性实验表明,给豚鼠2.0% 冰片滴鼻可增加鼻黏膜和脑组织中伊文思蓝的渗出
经药”配伍应用。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该作用可
能与影响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包括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有关。综合多项研究发现,冰片对其他 药物有促进吸收、影响分布、抑制代谢的作用,有 利于减少用药量,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从而提高药 物疗效。 2.1促进药物吸收 2.1.1透皮肤吸收 目前大量研究发现,单用冰片
5结语 近10年国内外冰片药效学研究表明,冰片不仅
具有多种直接治疗作用,而且能够促进药物吸收,
提高血管壁通透性,开放血一脑脊液屏障及血脑屏
障,抑制药物肝脏代谢,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因此,冰片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 广。匮圈
参考文献 [1]何晓静,肇丽梅,刘玉兰,等.冰片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
或联合其他皮肤促透剂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药物的透
皮吸收。对冰片透皮吸收研究也开始深入到作用机
理层面。体外实验显示,随着冰片浓度的增加,盐 酸川芎嗪的透皮渗透系数逐渐增大,提示冰片对药 物透皮吸收有促进作用,同时发现该作用主要在角 质层发挥¨41。另有学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冰 片可以使小鼠皮肤角质细胞疏松、细胞间隙增大、 毛囊口孔径加宽¨5|。 2.1.2透黏膜吸收 冰片可促进药物透过鼻黏膜吸
明显㈣。
另外,冰片可促进药物透过胃肠黏膜吸收。冰 片灌胃给药可显著升高利福平小肠吸收速度常数和 吸收速率,提示冰片能促进大鼠小肠对利福平的吸 收Ⅲ1;冰片还能显著提高三七皂苷R,和人参皂苷 Rg。的小肠吸收速率呤川。 2.1.3透眼角膜吸收 冰片对眼科外用药具促渗作
相似,提示冰片开放BBB与抑制P-糖蛋白活性有关。
负重游泳时间,缩短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提高行为 学评分,减少跳台试验及回避反应中的错误次数, 延长Y型迷宫试验中的潜伏期,缩短逃避时间,降
显示冰片具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1;异龙脑能有效
抑制I型单纯疱疹病毒,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多 肽的糖基化旧1。 1.3抗炎镇痛作用 天然冰片胶囊的药效学试验发现,口服天然冰 片能明显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及醋酸引起 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抗炎作用; 还能明显延长热刺激引起小鼠痛反应时间,减少化
兔、大鼠脑组织伊文氏蓝染色作用的观察”等实验,
首次证实冰片具有开放血脑屏障(BBB)的作用。随 后,关于冰片开放BBB、冰片促进药物进入脑组织 治疗脑部疾病的研究逐渐丰富,这些研究的给药途 径包括口服、静脉给药、穴位注射旧列等,药物则包 括庆大霉素、利福平、丹皮酚、川芎嗪、卡马西平、 顺铂、砷剂、丙戊酸钠等,此外冰片还能促进骨髓 基质于细胞透过BBBⅢo。 2l世纪以来,有研究者从多角度展开对冰片开放 血脑屏障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陈艳明等旧3研究发 现,冰片能可逆地使BBB体外模型的细胞间紧密连接 松散,从而加速物质经细胞间通道转运;还能使BBB 细胞吞饮小泡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从而加速经细胞 吞饮的物质转运。李伟荣等㈣1研究发现灌服冰片可 升高大鼠下丘脑组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从而介导 BBB开放。王宁生等∞u研究发现冰片能明显增强长 春新碱所致的细胞毒性,作用与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
血的保护作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2):
171.173.
000%,其作用相当于麻醉药依托咪酯而远超过抗
精神失常药地西泮,从而解释传统医学中冰片的麻 醉止痛作用。而程新萍等㈨1研究冰片对培养的大鼠
[4]何晓静,吕庆杰,刘玉兰,等.冰片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 大鼠脑内炎症反应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6,21 (6):523-526.
低脑梗死面积、脑指数及脑卒中指数,降低脑内
MDA含量,升高脑内SOD、LDH、Na+.K+ATP、 Mg“-ATP、Ca“一ATP酶的活力,减少炎症细胞因子 的表达,减少白细胞的浸润。
学刺激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具有镇痛作用¨0|。此 外,冰片创面换药对激光造成的烧伤豚鼠模型亦具
抗炎镇痛作用¨1I。 1.4其他作用 国外有学者报道,口服冰片能有效抑制骨再吸 收作用从而调节骨质代谢¨2|。另有研究者称冰片为
Granger
[2]何晓静,菅凌燕,刘玉兰,等.冰片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
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1):
23-25.
RE等∞引发现左旋龙脑及右旋龙脑均对爪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