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孙思邈1,孙思邈总结的房事禁忌不包括:体质。
2,孙思邈创制的治疗肺痈的方剂是:韦茎汤。
3,孙思邈创制的治久病虚赢,寒积腹痛方剂是:温脾汤。
4,创制独活寄生汤的医家是:孙思邈。
5,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孙思邈。
钱乙钱乙的著作是:小儿药证直决钱乙小儿五脏辨证对后世哪个医家创立脏腑辩证影响最大:张元素钱乙阐发小儿生理特点不包括:易寒易热钱乙治疗肾虚证用:地黄丸钱乙认为损伤脾胃的原因不包括:情志所伤刘完素1,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防风通圣散。
2,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心。
3,刘完素创制的地黄饮子用于治疗:暗痱。
4,刘完素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的方剂是:三化汤。
5,刘完素认为中风预后较差的是:中脏。
张元素1,《元史》编修王韦所说的金代医学家中兴代表人物不包括:朱震亨。
2,张元素治疗肝病方法不包括:本寒温之。
3,张元素认为附子乃阳中之阳,是因附子为:气厚。
4,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九味羌活汤。
5,张元素治疗脏腑疾病用药的依据是:寒热虚实。
张从正1,张从正的著作是《儒门事亲》2,创立攻邪学派的医家是:张从正。
3,张从正吐法不包括:泄气。
4,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张从正。
5,张从正病邪理论部包括:安正祛邪。
李杲1,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李杲。
2,李杲治疗肺之脾胃虚的方剂是:升阳益脾汤。
3,李杲治疗肾之脾胃虚的方剂是:沉香温胃丸。
4,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李杲。
5,创制清胃散的医家是:李杲。
朱震亨1,《丹溪心法》论述痰病病机不包括:阴虚。
2,朱震亨认为相火特性是:内阴而外阳。
3,朱震亨阐发阴阳的观点是:阳有余阴不足。
4,朱震亨认为与相火有密切关系的脏腑不包括:心火。
5,《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是:越鞠丸。
薛己1薛己朝夕互补法所用得方剂不包括左归丸2薛己治危急虚证所用的方剂是八味丸3薛己的脾胃肾同治不包括脾肾阴虚4薛己温补肾阳得方剂是八味丸5薛己的学术特点是脾肾并重张介宾1.张介宾阴阳学说内容不包括阴阳平衡2.与张介宾无关的内容是:御医3.张介宾治形的核心是:填精4.张介宾指出命门为:真阴之脏5.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医家是:张介宾吴有性吴有性的著作:瘟疫论吴有性称之为“治疫之全剂”的方剂是:三消饮创立清瘟败毒饮的医家是:余霖瘟疫传变方式不包括:循经传变创立三甲散的医家是:吴有性王清任王清任的著作是:医林改错王清任治疗气虚中风的方剂是:补阳还五汤王清任治疗腹泻血瘀的代表方剂是:膈下逐瘀汤王清任认为导致半身不遂的原因是:元气亏损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多选孙思邈;1,重视医德与行医规范的医家有:A孙思邈B陈实功C缪希雍D万全E喻昌2,孙思邈的运动养生方法包括:A适当运动B按摩C引导D调气E内视3,孙思邈治疗不孕症的朴硝荡胞汤由那些方剂化裁而来:A大黄牡丹皮汤B抵当汤C大黄附子细辛汤4,孙思邈饮食养生内容包括:A饮食清淡C少食多餐D饮食宜忌E食疗5,孙思邈雍药饵养生的方剂有:A地黄汤B黄精膏C不老诞年方E彭祖延年柏子仁方钱乙钱乙小儿五脏辨证的学术渊源是: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备急千金要方钱乙小儿五脏辨证纲领内容是: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钱乙临证善用丸散的理由是:简便救急寓宽于猛便于携带服用方便钱乙化裁古方创制的心方是:六味地黄丸异功散对钱乙著作进行注释的医家有:阎季忠熊宗立薛已张山雷刘完素1,刘完素的弟子有:A穆大黄B马宗素C荆山浮屠2,罗知梯将哪些医家的学术思想传给了朱震亨:刘完素张从正李杲3下列有联系的病机和病症是:诸涩枯凅干劲。
揭皆属于燥4刘完素治疗中风常用的方剂是:加减小续命汤三化汤大秦九汤地黄饮5.刘完素预防中风常用的方剂是:八风散,愈风汤天麻丸张元素1,张元素脏腑辨证内容是:依据脉象辨病症虚实寒热辨病性确立治则定方药天人相应论藏象2,张元素对中药学的贡献是:阐发升降浮沉,创引经归经说创中药分类法发展气味补泄3,张元素将中药分为:风生升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4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渊源于:内经金匮要略中藏经备急千金方小二药证直决5张元素的制方大法有:风制法湿制法燥制法寒制法张从正1,张从正所论邪气包括:天邪地邪人邪七情所伤药邪2,张从正汗法包括:灸法针刺按摩砭石引导3,张从正下法包括: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4,张从正认为大黄功效有:泻热通腑凉血解毒逐淤通经止血5,张从正饮食调补内容包括:五谷养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五果助之李杲1,李杲的弟子有:王好古罗天益2,李杲脾胃内伤病机为:升降失常脾肾失调3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病因为: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情志内伤4李杲所创制的方剂有:升阳散火汤升阳除湿汤当归补当归六黄汤5,李杲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医学发明兰室密藏东恒试效方朱震亨1,朱震亨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情志过极色欲无度饮食厚味2,对朱震亨学术思想影响较大的学者有: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徐谦3《丹溪心法》提出痰证治疗原则有:实脾燥湿痰淤同治治痰先治气4,朱震亨临证将火证分为:郁火虚火实火5朱震亨认为相火寄于:肾肝薛已1,薛已温补脾胃生阴血的常用方剂是:六君子汤四物汤八味丸2,薛已重视脾胃于肾命思想源于:王冰钱乙李杲3,关于薛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补派整体派平补治伤派薛已学派4薛已脾肾同治的方剂是:四神丸六君子加姜,桂八味丸张介宾张介宾“阴阳相济”治虚损的方法: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气血互生体现张介宾:“阴阳互济”的思想方剂是:左归丸右归丸张介宾真阳论内容不包括:形气之辨寒热之辨精气之辨张介宾认为熟地的作用是:守聚重降甘缓镇静重视命门的医家是:薛已赵献可张景岳吴有性论述邪从口鼻而入的医家是:吴有性缪希雍与吴有性学说有关的内容是:疫气从口鼻而入邪伏募原表里分传吴有性疏利募原的方剂是:达原饮三消饮戴天章从哪些方面辨识瘟疫:气色舌神脉吴有性认为杂气致病的特点是:传染性流行性偏中性散发性王清任王清任的主要学术观点是:瘀血理论气虚中风灵机记性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方剂有: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癫狂梦醒汤论述气虚血瘀的医家有:李杲王清任王清任认为血瘀证常兼有:气滞气虚热毒亡阳医林改错所描述的中风先兆有:忽然无记性偶尔一阵头晕耳内无故一阵响或蝉鸣下眼皮经常跳动睡卧口角流填空1.孙思邈:著作有《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其攥写的"大医精诚“主要论述医德,行医规范。
其在《备急千金药方》中专列食治篇,载有食物236种,孙思邈的房室养生包括欲不可绝,欲不可纵。
其治疗产后痹痛的药酒有防风酒,独活酒。
钱乙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誉为幼科之鼻祖的儿科专著是:小儿药证直决,由阎季忠整理钱乙不仅精通儿科,而且还精通内科和外科钱乙认为小儿疾病病因是六淫所侵,或饮食所伤钱乙认为小儿疾病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钱乙认为小儿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2.刘完素:刘完素字守直,自号通玄处士。
其治学主张深入研究《内经》,永创新锐。
其代表作是《素问玄机原病式》《皇帝素问宣明论方》。
其再传弟子是罗知悌,三代弟子是朱震亨。
其创三一承气汤,以通治三承气汤主证,而不至于误用三承气汤。
3.张元素:字洁古,金代易州人。
代表作是《医学起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主张敢于疑古,重视学术创新,其弟子有李杲,王好古。
张元素制方重视气味配伍法。
4.张从正:协助编写《儒门事亲》者有麻知几,常德。
字子和,号戴人,其曾任军医,太医。
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采用以情胜情疗法,治疗情志病变。
5.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
其认为饮食不节则胃病,形体劳役则脾病。
其论述的脾胃功能是脾胃是元气之本,脾胃为升降枢纽。
其认为脾胃内伤两大症候群为阳虚症候群,阴虚症候群。
李杲升脾阳擅长使用的药物是升麻,柴胡。
6.朱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为丹溪翁。
《丹溪心法》认为郁证病位在中焦,以气郁为关键。
其指出相火妄动可以煎熬真阴,耗伤元气。
其将饮食分为天赋与人为两大类。
其代表作是《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7。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
代表作是《内科摘要》《明医杂著》。
其认为“胃气受伤则虚证蜂起。
”其擅长用温补脾胃,补养肾命法治疗疾病。
其重视脾胃思想源于《内经》和李杲。
8.张介宾:代表作是《景岳全书》《类经》。
他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提出的辩证纲领是二纲,六变。
治病擅长应用温补法。
张介宾的药物思维是人参、熟地、大黄、附子。
9.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
他治学主张重视实践,勇创新说。
将瘟疫传变方式分为四大类,九种。
认为瘟疫邪伏募原,传变途径为表里分传。
认为“杂气”无象可见,无声无臭。
10.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
代表作是《医宗必读》《内经知要》。
脾肾同补体现了理脾不拘于辛燥升提,治肾不拘于滋腻呆滞。
他认为,水火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
他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11.王清任:治学注重解剖,勇于创新。
治疗胸中淤血和妇人少腹积块的方剂分别是血府逐淤汤,少府逐淤汤。
认为导致半身不遂的本源是元气亏损,倡导无风论。
淤血一词始见于张机《伤寒杂病论》。
认为将淤血病因分为虚、实两类。
12.吴师机:字尚先,晚年自号潜玉老人。
著作是《理淪骈文》,初名《外治医说》,认为一嚏实兼汗、吐两法。
认为膏药热者易效,凉者次之。
外治中药作用途径是皮肤毛窍,五官九窍吸收。
13.唐宗海:治学主张博采众长,汇通中西医。
撰写《血证论》的医家是唐宗海。
他认为咳血病机为肺失清肃,气机阻逆。
唐宗海论述气血与水火阴阳互相联系说:“水即化气,火即火血。
唐宗海论治血证主张结合肺腑辩证,灵活变通。
简答:孙思邈:1.简述孙思邈精神养生“十要”内容:啬神,爱气,养行,导引,言论,饮食,房室,反俗,医药,禁忌。
2.简述孙思邈方剂学成就:集唐以前方剂之大成、化裁古方,创制新方,方剂剂型丰富及用法多样。
钱乙1.钱乙制方用药特色:善用散丸,创制新方,顾护脾胃,喜用药引,用药柔润平和,力戒呆补峻攻,反对妄攻误下。
2.钱乙喜用药引的原因:有利于丸散加减,便于服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更好发挥疗效,常用药引有薄荷汤,蝉蜕汤,生姜水等。
刘完素:1.简述六气皆能化火理论的意义:风能化热为辛凉或甘寒解表治疗大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热极生风开创了论治中风由外风转向内风的先河;论述燥证病机,补充了《内经》病机十九条的不足。
2.简述防风通圣散配伍特色:辛温药与苦寒药相配伍,辛凉解表;风药与清热药合用治疗火热病,使“火郁发之”;宣、清、通三法和辛苦寒药并举,开发郁结,宣通气液,促进气血流通。
张元素:1.简述张元素归经学说内容:以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临床疗效,并结合中药形、色、气、味等特性,以判断中药归属何经,指导临床用药。
2简述张元素的制方大法:风制法、暑制法、湿制法、燥制法、寒制法。
张从正:1.简述张从正应用汗吐下三法意义:或三法兼用,或三法先后使用,攻逐邪气,改善气血壅滞,促进气血流通,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