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秦连横约纵

苏秦连横约纵

苏秦连横约纵
战国策
《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 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 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 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 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 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 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 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 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 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 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 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 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 者,不可烦大臣.
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
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 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 教之,愿以异日.”
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
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 听您的教诲。”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 然後可建大功.
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
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 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
是故兵胜於外;义强於内.威立於上; 民服於下.
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
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 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 民才能驯服。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 敌国,制海内, 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
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 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 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 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 与他匹敌。
段意和艺术特色
苏秦和纵的策略取得成功,六国联
合,都听从苏秦的决策.苏秦一下子 从一介贫民成为权势显赫,无人可 匹敌的人物. 本段用数据和比较的手法形象地表 现了苏秦前后的巨大反差.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 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
秦而归.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
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 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 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 返回家乡。
羸滕履蹶,负书担橐,形容枯槁, 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
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 一脸羞愧之色。
《苏秦始将连横》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记载苏秦初出, 游说秦惠王素星的事,记其说辞,并 叙述他失败之后发奋读书,悉心体察 天下形势,转而游说赵国成功,在政 治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借此也刻画 了苏秦的个人奋斗者的形象,揭露了 炎凉的世态,歌颂了纵横之士之一新 兴阶层的才能和勇气。
连横合纵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 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叁十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
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 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 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
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 四拜自跪而谢.
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
他说话。嫂子象蛇一样在地上匍 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
苏秦简介

苏秦,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 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苏秦擅长于战略 谋划、长篇游说和辩论,他所解决的问题都是当 时国际上的首要问题或者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 对具体问题和局部问题的策略,他不是太感兴趣。 他游说时善于抓住要害和本质问题,单刀直入、 鞭辟入里;富有逻辑性,说理清楚、极具信服力。 他也是最讲究语言修辞的说客,他的辞藻华丽、 排比气势如虹、比喻夸张随手拈来,各种修辞手 段应有尽有,可以说他是战国时代说客、谋士中 的集大成者。
段意和艺术特色


苏秦历举古代帝王无不用战,进而说明当今一切 外交活动,政令,典籍,文辞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废文任武”,采用战争才能统一天下. 第二部分重在刻画苏秦的形象,作者运用了言行 神态描写、外在形象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描写 等多种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作者 能够从人物的肖像、外貌情态上作细腻的描写, 能够从人物情态的描写和典型化的语言上深刻揭 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归至家,妻不下纫, 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
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 说话。
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 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 是皆秦之罪也!”
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
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 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 啊!”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 符 》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 摩.
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 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 其後.
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
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 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 面.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 於赵,而关不通
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
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 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段意和艺术特色
段意和艺术特色

苏秦用秦国的地理条件和强大的国力来鼓动秦惠 王吞并诸侯,统一天下. 第一部分重点记述了苏秦的说辞,主要运用了铺 张排比、夸张渲染等手法,以此来增强说辞的鼓 动力量,而且语句流畅,富于气势,典型地体现 了纵横家说理论事的语言特点。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 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
於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 甲厉兵,效胜於战场.
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
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 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 帝叁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 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
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
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 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 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 来解决问题.
苏秦简介

.战国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 轩里人据(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战国时期 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 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 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 与赵 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 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汉书· 艺文 志》著录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使。帛书《战 国策》残卷中,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与 《史记》所载有出入。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 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
“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 汉中的富饶,
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 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
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 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 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 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也!
苏秦说赵王,得到赵王赏识,封赐武
安君,并拜为赵相,从此苏秦又以合 纵决策人的身份联合六国诸侯以抗 秦. 通过赵王的赏赐和获得的权势以显 示苏秦身价百倍,显赫的地位.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 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 策.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
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 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 定。
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 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 理.
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收藏武
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 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 以清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 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
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
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 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 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南北为纵, 是以魏国、韩国、赵国为中心,北联燕国, 南联楚国,东联齐国,共同联合起来对付 秦国的霸权和侵略的国际战略。此战略核 心人物就是苏秦。 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东西为 横,曾是齐、秦两国用武力迫使弱国听命, 继而兼并其他弱国的国际战略。在战国后 期齐国衰弱之后,连横便成为秦国专用的 吞并六国的谋略。此战略核心人物是张仪。
段意和艺术特色

秦惠王认为秦国 统一天下用兵的条件不成 熟,委婉拒绝了苏秦的游说. 当时,秦惠王刚刚杀了变法的商鞅,厌恶游说 的辩士,不愿意采纳苏秦的建议.用含蓄委婉 的语言回绝了苏秦.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
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尧伐兜,舜伐叁苗,禹伐共工,汤伐有 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 霸天下.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
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
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 《阴符》 , 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 究、体会。
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
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 成语:头悬梁,锥刺股.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 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并自言自语说:“哪里有去游说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 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於兄 弟.
不化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
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 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 相亲,胜过兄弟。
夫 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 下从.
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
被用而天下顺从,
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 廊庙之内,不式於四境之外.”
国君,而不能说服他,却让他拿 出金玉锦绣来赏赐你,让你取得 卿相之尊的人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