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1)班刺客列传一、通假字整理:1.吾曩者目摄.之“摄”同“慑”,威慑,震慑2.嘿.而逃去“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3.北购.于单于“购”同“媾”,媾和,讲和4.旷日弥久,心惛.然“惛”通“昏”,糊涂5.其意不厌.“厌”通“咽”满足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从”同“纵”合纵策政7.使悉反.诸侯侵地“反”通“返”8.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9.右手揕其匈.“匈”通“胸”10.樊於期偏袒扼捥.“捥”同“腕”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腐”同“拊”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豫”通“预”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决”同“诀”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柙”同“匣”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7.卒.起不意“卒”通“猝”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擿”通“掷”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溢”同“镒”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庸”通“佣”21.举筑朴.高皇帝“朴”通“扑”二、一词多义1.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以其求思之深(深刻)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2.假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3.遗厚遗秦王宠臣(wei 赠送)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4.教乃今得闻教(指教)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5.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6.私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8.图请入图之(谋划)图穷而匕首见(地图)不图子自归(料到)9.解可以解燕国之患(解除)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缓解宽释)胡虏益解(同懈,松懈)10.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同震,害怕,恐惧)祸必不振已(挽救)威振四海(同震,震动)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同赈赈济)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11. 擅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擅:独揽,掌握)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1.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及,到。

3.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4.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5.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6.乃造.焉。

造:拜访。

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

跪:两膝着地。

蔽:拂拭。

8.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9.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10.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1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1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1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14.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15.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16.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17.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

谢:谢罪。

1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

穷:尽。

见:同“现”。

19.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20.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达到。

21.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坐:治罪,办罪。

22.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诣:到……去。

23.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1.略:侵占。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深:残酷,刻毒。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把:握。

臣左手把其袖4.揕:直刺。

右手揕其匈。

5.顾:①只是。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6.比:排比,对照。

比诸侯之列。

7.假借: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

8.坐:①治罪,办罪。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②同:“座”。

一坐称善。

9.就:完成,达到。

轲自知事不就。

10.遇:对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1.报:①报复。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②告知。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12.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13.诣:到……去。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14.举:全部,所有。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3、知其非庸人也4、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5、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6、此国之大事也7、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8、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0、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二、省略句1、窥(之)以重利2、然后(荆轲)许诺3、取之(以)百金4、从者以其主5、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6、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7、秦王购之(以)金千斤8、欲与(之)俱(往)9、待吾客与(之)俱(往)10、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治行11、见燕使者(于)咸阳宫12、使(之)得毕使于前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三、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四、状语后置句1、荆轲游于邯郸2、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3、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4、愿足下过太子于宫5、匿作于宋之6、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7、常痛于骨髓8、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9、嘉王先言于秦王10、燕王拜送于庭11、使得毕使于前12、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五、定语后置句1、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六、宾语前置句1、何太子之遣?2、窥以重利。

七、主谓倒装句1、甚矣吾不知人也!四、词类活用1.盖聂怒而目.之(名词用作动词,瞪眼逼视)2.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天天)3.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 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 )4.太子丹受而舍.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住下来)5.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南)6.臣.海内之王者(名词用作动词,使……臣服)7.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名词用作状语,向南,向北)8.舍.上舍(名词用作动词,使……住)9.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名词用作状语,向北)10.於期乃前.曰(名词用作动词,上前)11.荆轲和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12.发尽上.指冠(名词用作状语,向上)13.函.封(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14.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闻)15.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怪)1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迟)17.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衣服,带白帽子)18.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精兵东.保于辽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19.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名词用作动词,上前)20.使击筑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21.宋子传客.之(名词用作动词,用客礼招待)22.稍益近.之(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23.天雨.粟(名词用作动词,下雨,落下,降下)24.其先.乃齐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先人)25.膝.行流涕(名词用作状语,用膝盖)26.箕.踞以骂曰(名词用作状语,像簸箕一样)27.彼秦大将擅长于外而内.有乱(名词用作状语,在国内)28.太子日.造门下(名词用作状语,天天)29.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30.秦王闻之,乃朝服..,设九宾(名词用作动词,穿上朝服)五、难句翻译1.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於野王。

翻译:后来秦攻下魏过,设置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到了野王。

2.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翻译:派人到荆卿寄宿的主人那里,发现荆卿已经驾车离开榆次了!3.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翻译:使者回来报告,盖聂说:“他当然要离开的,刚才我用眼瞪他使他害怕了。

4.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翻译:荆轲喜欢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渐离在燕国街市上喝酒,喝到兴头上之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曲在街市上唱起歌来,互相娱乐,过后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似的。

5.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翻译:荆轲虽然和酒徒交往,但他为人深沉,喜欢读书,在所游历过的诸侯国里,全是跟当地的贤人、豪杰和品德高尚的人结交。

6.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翻译:在燕国不久,恰逢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后逃回燕国。

7.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翻译:回来之后,寻求报复秦王的办法,但国家小,力量不够而不能实现。

8.其後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

翻译:后来秦国经常出兵山东攻伐齐、楚、三晋,一步步蚕食诸侯。

9.柰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丹曰:“然则何由?”对曰:“请入图之。

”翻译:您怎么能因为被秦王欺侮而产生的怨恨,就想去触秦王的逆鳞呢!太子丹问道:“那么该从何处入手呢?”鞠武回答说:“请让我进一步仔细考虑此事。

”10.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於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翻译:像秦王这样凶暴而对燕国又久蓄怒气,这本就足以使人胆战心寒的了,又何况再听到这里是樊将军的存身之处呢?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11.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夫以鸿毛燎於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翻译:鞠武说:“一个人行动冒险却想求得平安,惹出了祸事却想求得幸福,计谋短浅而结怨很深,为了维持樊将军一个人和您新建立的友情、却不顾给国家造成的巨大危害,这就是所谓‘加深怨恨而助长祸患’了。

要知道,把鸿雁的羽毛放在炉炭上烧燎,必然化为乌有。

况且以一个凶恶得像雕鸷那样的秦国,来向您发泄怨毒残暴的怒气,其后果难道还用得着说吗!这叫做‘把肉抛在饿虎经过的路上’,祸患必定是无可挽救的了!12.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翻译:希望太子从速打发樊将军去匈奴,以消除秦国进攻的借口。

13.乃造焉。

翻译:于是去拜访太子14.太子逢迎,卻行为导,跪而蔽席。

翻译:太子迎上前去,倒退着走,引导田光到宫里,跪着为他拂拭座席。

15.太子曰:“原因先生得结交於荆卿,可乎?”翻译:太子说:“希望通过先生的介绍而得以和荆卿结交,可以吗?”16.光窃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原足下过太子於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