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代表大会总结(1大--17大)

人民代表大会总结(1大--17大)

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召开。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1.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党的纲领。

2.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3.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4.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1922,上海举行。

1.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2.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5.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

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召开。

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

1.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2.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四大:1925年,上海举行。

1.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2.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

3.但对如何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过程中的种种复杂问题,大会没有作出具体回答,对建立政权和武装的极端重要性仍缺乏认识。

中共五大:1927年,武汉举行。

1.对汪精卫一派的右倾迁就政策,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

2.第一次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共六大: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1928年,苏联莫斯科召开。

1.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2.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

3.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右倾”,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开始长达四年的统治。

4.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进一步确立毛泽东思想的地位5.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召开。

1.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讲话2.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大会拟定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提出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任务4.大会宣布要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把能否解放、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政党政策的根本标准。

5.概括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强调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对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组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6.毛泽东着重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7.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8.七大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9.七大生动地全面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

它通过的党的政治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表明党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9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1.制定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确定了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2.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3.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中共八大:1956年,北京举行。

1.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3.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4.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5.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6.在政治关系方面,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7.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8.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9.大会还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10.首次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1.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2.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中共十大:1973年举行。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仍然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文化大革命”。

十大以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四人帮”,江青集团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共十一大:1977年召开。

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2.邓小平实际上已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5.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6.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7.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8.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共十二大:1982年召开。

1.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又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3.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4.1984年10月20日,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

1.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3.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大会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替,保证了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国家的稳定,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继续前进。

这是党在政治上高度成熟、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明证。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1.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2.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3.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的4.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

1.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2.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3.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4.江泽民强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5.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大会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十六大:2002年,北京举行。

1.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3.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4.大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5.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6.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共十七大: 2007年,北京举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