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摘要】: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而,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高效课堂生物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生物教材的设计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所以,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如今我市将生物设为七年级、八年级教学科目,并于八年级进行初中生物结业考试,将成绩加权计入中考总分。

这样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但生物教师面临的现实更加严峻——课时紧,任务重。

因而,生物教师一定要改革教学模式,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

若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严格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把握核心思想。

高尔基曾经说过:“思想的火焰,能照亮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所以任何改革都要遵循教育的核心思想。

现代教学理论的核心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是主导。

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应为现代课
堂教学的核心。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高效课堂要求老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老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可见,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教师教授怎么学,还要及时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要从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出发,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同时根据生物学科自身特点,实施教学模式,目前所采用的“讲练结合”的模式就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设计“学案”。

学案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互动为主线,构建了复习重点、目标导学、知识梳理、问题讨论、师生解疑、知识自测、学生反思七大环节。

使用“学案”的好处:1.利于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学案上设立了本课时内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
2.为学生减负:学生可利用学案,省时、省力的顺利记录笔记,并且保证笔记的完整性,突出了重点、难点;
3.利于学生复习:学案上设立了精选的本课习题,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后,课后也可以依据学案再度复习;
4.利于学生思考:应用学案作为教学手段,为学生节约出时间,思路可以紧跟课堂,也有时间进行讨论、思考、做练习。

这样才能做到在一堂课上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并且以学生作为
主体,讲练结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手段。

1.课前准备充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有了充分的认识,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备课既要单独备课,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逐句的思考,使教材上的知识能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查找并借鉴相关资料和优秀教案;又要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运用到备课和教学中去,讨论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对课堂进行预设,最后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案。

创建优质的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起着渲染气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或提出富有启发性
的问题等,启迪学生思维,从而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

如我在讲《人的生殖》这一节课的时候,先出示一组胎儿发育的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好奇,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再提出相关问题:人的生命的起点从什么开始的?胎儿发育的场所在哪?……这样吸
引住学生,进一步展开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课堂评价观察,这节课的课堂效果很好。

运用直观教具,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等教具,实现抽象问题具体化,
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

这样可以造成一种气氛,使学生在兴趣的前提下求学、求知、求会。

例如在讲“被子植物双受精”这一过程时,由于内容不直观,所以利用了多媒体动画展示受精过程。

学生很有兴趣的观看,随后可以完整表达出受精的过程。

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优化教学语言,解除学生的疑点。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教师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又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师修养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运用时间的必要条件。

”由此可见,教学语言的好坏,对于教学过程的展开,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学过程的现实就是教师教学语言与学生学习过程产生信息交流,两相互动的过程,教学效果就是教师教学语言在课堂上发展的成果,也就是教学效果是教学语言的产物,所以,经过优化的好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指导,对于激励学生智力因素,对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夯实“双基”培养“两能”,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基础作用,同时也具有促进作用。

精练、精讲。

练习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力保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精选习题。

做到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
学生的易错点有的放矢;难易适中,做到不选偏题、怪题。

通过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注重课堂总结,充分利用学案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精心设计总结,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每节新课最后都要做知识小结,并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再次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提高生物学习能力。

四、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氛围。

1.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2.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在研读中发现的问题,或教师预设的问题。

贴别是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符合生物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把握好讨论时间,既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又要不影响教学进度,控制好课堂纪律,做到全员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提出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并与同学科教师多交流想法和经验,这关系到学生课业负担高低。

培养学生课堂上高效率听课,高效率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施过程中灵活调整,永远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会逐渐构建起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学生高效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闫朝军.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生物课堂[j].中学生物
学.2005(1):21-23
薛彦.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生物学教
学.2005(2):30-31
3.巩春华.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j].中学生物
学.2006(10):24-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