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理解
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突破口。
在此,谈谈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
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人,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
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
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如在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课:1、出示制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发酵食品,让学生品尝并思考问题:这些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么?2、出示“爱滋病症”、“痢疾病症”等与微生物有关的病例图片,提出问题致病原因是什么?3、课前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去向专家、教授或医生咨询有关问题,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按计划所作的调查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又如:在讲环境污染危害的这一节,教师先用投影的方式列举了二十世纪的污染事件,如北京的沙尘暴事件,长江的水华事件等,用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教育学生,让他们意识到环境重要性。
从而也愿意去探究自己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以致于努力去改变和保护环境。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
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
三、优化“学、讲、练”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就是效率。
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
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
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
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
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率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教师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早日成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