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家庭制度理论学说

婚姻家庭制度理论学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婚姻家庭制度理论学说
篇一:婚姻家庭法学课程说明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是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也是法学专业专科阶段的一门限选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4学时,3学分。

一学期开设。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婚姻家庭法学是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婚姻家庭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婚姻家庭法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关于婚姻家庭的基本理论。

2、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3、我国有关婚姻家庭问题的法律和政策。

婚姻家庭法是适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法律,它涉及到男女
老幼、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家庭纠纷最多、情况最复杂。

所以要从事司法工作就必须掌握婚姻家庭法。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领会马列主义关于婚姻家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掌握婚姻家庭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我国婚姻家庭法的立法理由及其精神实质,熟悉有关的法律条文和民事政策的规定,并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际。

篇二: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理论第2章,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2章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第1节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一、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
1、婚姻的定义: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
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2、家庭的定义: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
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二、社会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1、婚姻家庭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

2、婚姻家庭的本质取决于它的社会属性。

三、婚姻家庭的社会功能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功能2、组织经济生活的功能
3、教
育的功能四、婚姻家庭的历史类型
1、广义:群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制
2、狭义: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专指
一夫一妻制形成以来的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

3、族本位、
家本位、个人本位
第2节原始社会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会形式一、前婚姻时代的原始群体二、群婚制
1、血缘群婚:排除直系血亲之间的两性关系(低)
2、亚血缘群婚:已排除兄弟姐妹间的两性关系(高)三、对偶婚四、一夫一妻制
第3节古代宗法社会的婚姻家庭
一、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礼与律1、奴隶制时代的婚礼
和家礼2、封建制时代的户婚律二、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
的基本特征1、封建的包办强迫婚姻2、剥削阶级的多妻制3、男尊女卑、夫权统治4、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
5、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男子专权离婚
第4节近代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
一、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延伸和改革的尝试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婚姻家庭的变化和有关立法
2、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改革婚姻家庭制度的尝试二、革命根据地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
第5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法》的颁行与修改一、
1950年《婚姻法》的颁行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婚姻家庭制度改革
二、1980年《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1、对总则的补充
2、对法定婚龄和禁婚亲规定的修改
3、扩大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
4、对离婚条款的增补
三、20XX年对《婚姻法》的修正和立法前瞻1、关于总则2、关于结婚制度3、关于家庭关系4、关于离婚制度
5、关于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
第6节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与问题一、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流1、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
2、择偶观念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
3、正确评价离婚率的不断上升
4、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5、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6、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结婚消费的上升
7、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活动形成规模二、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主要问题1、不健康的择偶观依然存在2、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呈上升趋势3、婚姻质量有待提高4、离婚带来某些社会问题5、非婚生子女相应增加6、独生子女问题
篇三:制度现代制度现代婚姻家庭
现代婚姻家庭制度
刘菊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
[教学目的和要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的婚姻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
一。

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正确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民族的兴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而婚姻法就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法律。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和婚姻家庭法律的建设,和其他法律相比,婚姻法的起步比较早,但是有关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法律制度尚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中心内容]
中心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及婚姻法的发展概况;二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三是,亲属制度;四是,婚姻制度;五是,婚姻家庭财产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习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内容,对婚姻家庭的人身和财产关系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弘扬高尚的社会主义婚姻道德观。

[导语]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的婚姻家庭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正确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涉及到千家万户。

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

涉及到民族的兴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发展,而婚姻法就是调整婚姻
家庭关系的重要法律。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和婚姻家庭法律的建设,和其他法律相比,婚姻法的起步最
应该说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女性和婚姻家庭的
问题。

婚姻和家庭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间,我们在不同的人类居住的区域环境中间,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听到和发现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关注。

那么今天我就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婚姻和家庭的问题。

[正文]
一、婚姻家庭制度的本质和我国婚姻法的发展概况
(一)本质
1、婚姻家庭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
婚姻家庭这种社会学现象并不是姿势存在、永恒不变的,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两性和血缘关系的社
会形式。

婚姻是两性结合并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有一定范围的亲属所构成的生活单位,这种亲属关系是基于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而发生的。

自然属性: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所固有的性的本能,是婚姻生理上的基础。

家庭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有血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