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单元作业2023年2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1至8页,答题卡1至4页。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3.1—4题使用2B铅笔涂答题卡,5—23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识字与写字(共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举箸.(zhù)婆娑.(suō)洨(xiáo)河惟妙惟肖.(xiào)B.遏.(è)制濒.(pín)临雕镂.(lòu)坦荡如砥.(dǐ)C.鲜腴.(yú)遒劲.(jìng)罅.(xià)隙长途跋涉.(shè)D.绿釉.(yòu)踌躇.(chú)嶙.(lín)峋络绎.(yì)不绝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蹒跚瞻仰春寒料峭巧妙绝纶B.篱笆挑衅无动于衷因地制宜C.牛犊天堑俯仰生姿自出心裁D.斟酌喧嚣舳舻相接旁逸斜出二、梳理与探究(共17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日里,来趵突泉欣赏菊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公园外的车辆摩肩接踵....。
B.灵岩村人手扛肩挑修出万里山路,凭愚公移山....的精神让荒山变金山。
C.小明在图书馆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了心仪已久的小说,可谓妙手偶得....。
D.同学们都在兴奋地讨论着假期的计划,他心里却是无动于衷....。
4.下到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烽火”指战事,“征蓬”喻指远行之人,“阳”指山南水北。
B.孟子,名轲,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C.《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作者是李清照,词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D.《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影响深远,作者是东汉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鲁迅盛赞这部作品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1)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茅盾《白杨礼赞》)(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______。
(《列子·汤问》)(3)______,不觉船移。
(欧阳修《采桑子》)(4)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5)常记溪亭日暮,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6)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7)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6.语言运用(6分)①植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也是诗人青睐的意象。
②唐诗中出现了近四百多种植物,几乎触及了唐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植物种类。
③在众多的植物中,柳的出现频率最高,3463首的数量表明唐代文人大多愿意通过它寄托“离情。
”④到了宋代词人笔下,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梅的频率上升且居第二。
这和它凌寒独放的特性有莫大关系。
⑤荷桃吉祥,松竹高洁,历代的文人们总是对独美寓意的植物兴味盎然,他们不吝笔墨地对其进行品咏,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
(1)文中第______句有语病,修改方式为:______。
(2分)(2)文中第______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修改方式为:______。
(2分)(3)请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
(2分)草木缘情,花果寄意。
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茂盛浓密,可消解你似滔滔江水的哀愁;王维《竹里馆》中的“竹”,竹荫幽深,可伴随你照月弹琴的闲情;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与鉴赏(49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什么?(2分)8.后三联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愿望?(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1分)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2)而后作.作:(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已而之.细柳军B.必先苦其.心志其.妻献疑曰C.征于.色告之于.帝D.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若孀妻弱子1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主要讲了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第①段所举人物都历经磨难,但最终都有卓越成就,可见“逆境造就人才”。
C.第②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谈人侧重于从正面论证,论国侧重于从反面论证。
D.本文大量使用排比句,使文章说理雄辩,气势非凡,增强了感染力。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5题。
(5分)种子方舟杨舒①清明一过,73岁的老农刘怀智取出一把珍珠玉米“老种子”。
这种小粒玉米产量不高,整个翼城只有他还在种,却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科研人员如获至宝。
“这是一个至少有100年历史的珍贵地方品种。
爆米花率99%以上,极具开发价值,能保留下来的概率非常小!”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
如今,这把濒临消失的种子有了安全的家。
②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作为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组种质库,这里可收藏各类珍贵品种资源150万份,贮藏寿命最长可达50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
③小小种子,为什么要精心保护?1954年,美国大豆产业遭遇孢囊线虫病毁灭性打击,该国科学家“翻箱倒柜”,从种质资源库中找到了20世纪初从中国收集到的独特品种——北京小黑豆,正是利用其特有的抗病基因,培育出大豆新品种,才令产业复苏。
④高产、抗病、抗旱、耐盐碱……农作物种子蕴含的巨量遗传基因,成为培育新种的坚实“素材库”,然而,许多像珍珠玉米这样的品种正加速消失,种质资源库应运而生。
⑤一份种子想要入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先要田间种植“考验”2到3年,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存在显著差异后,才可被“收编”。
要入库的种子再通过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干燥等十多道“关卡”,最终装瓶密封。
⑥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在-18℃,湿度低于50%的低湿库,含水量5%—8%的农作物种子将就此“沉睡”,寿命可从1—2年延长到数十年;在试管苗库,草莓、香蕉、马铃薯等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作物以茎尖作为保存材料,在试管中可一待数月;在超低温库,-196℃的液氮能让作物组织迅速冷冻休眠,几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减。
此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有、珍稀、濒危、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
⑦不仅如此,带有视觉识别功能的机器人滚筒输送线实现了种子快速存取,电子传感器可以隔空分辨种子的代谢变化,监测种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相助,让科研人员不再“穿着棉大衣、登梯爬高存种子”。
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启动了三次全国性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但直到1986年才建成自己的国家作物种质库(老库)。
如今,我国已保存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居世界第二,其中约28万份资源已是“绝版”。
在院士钱前看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国重器,是作物种质资源的“人才库”,也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弹药库”。
⑨依靠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学家们正通过杂交、分子设计等手段,将优异的农作物基因结合在一起,培育出突破性的新品种,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刘老农的珍珠玉米种子让科研人员如获至宝,不仅因其有100年历史,更因为它爆米花率极高,极具开发价值。
B.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已收藏的52万余份种质资源可保存50年,是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种质库。
C.一份种子在田间种植2到3年后就可以入库,再经过处理、清选、生活力检测等十多道工序,才能最终密封装瓶。
D.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马铃薯这类作物的茎尖可以作为保存材料,存放到试管苗库的试管中,寿命可达数月之久。
15.试简要分析文中第⑤段至第⑦段的说明顺序。
(3分)(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9分)父亲归来那一天明前茶①我小时候,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的那一天一样不可思议。
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科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不少观测星系的望远镜都是他设计的。
设计组装好的望远镜,小心翼翼地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需要父亲前往调试,确保望远镜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
通常,他一出差就是一个月左右。
②为了避免城市的灯光干扰,各地的天文台都建在市郊的高山上。
父亲去调试望远镜,业余时间会跟当地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一起种菜,用以改善生活。
那年头的人都讲奉献,调试好望远镜,就能开启观测圆顶,观察浩瀚星空,研究宇宙奥秘,这是让人无比欣喜的事情,所以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因为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的石榴丰收,父亲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
那是物流极不发达的时代,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
父亲按照临潼小贩教他的方法,在石榴果顶上找到一个下刀处,在外皮上轻划了一圈,用力掰开。
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
我们用勺子挖着石榴籽,细细品尝,它的甜是多维的、立体的、丰富的,有些许醇厚甜蜜,还有些许酸爽。
④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当时绿皮火车要走56个小时的漫长旅程。
父亲带足了榨菜、方便面。
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是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回了新疆的棉花,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