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戈壁玄奘之路第五届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比赛路线位于古丝绸之路的重点路段,也是玄奘西行取经九死一生实现人生超越的经典路段,古称八百里流沙。
位于今天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境内,全长399公里。
赛事路段为A段,即塔尔寺到白墩子,全程111.7公里。
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05月24日“横越生命中的戈壁”/roll/20100524/01357987971.shtml前言我是很少用脚走路的人,2010年5月1日前记忆中未曾有过10公里以上的行走经验,信奉“健康来源于静止”的生命哲学。
因“静”,可以倾听身体器官的不谐声音,及时调整,所以走向这次“玄奘之路”前,身体部件无伤。
下面的文字,都是这几天走出来的,写给和我一样“菜鸟”级别心怀畏惧却又想挑战自我的“新驴”,所谓的C大队成员。
“玄奘之路”其实没有什么C大队,只有比赛的A队和体验的B队。
之所以自称为C大队,是因为迟到的我觉得进入B队的门槛也不低。
走完全程,安全点儿,别拖团队后腿,这就是我的所谓C 队目标。
我用语尽可能纪实简略,但矫情难免。
情动,之于戈壁之行也是一种体验,所以泪水也是美。
尝试2010年5月1日,选购了似乎全套的装备,进入潮白河开始训练,第一次训练,可能也是人生第一次这样的长距离徒步,28.8公里.右图:新衣服,新包,新鞋子,新手,低头学习使用GPS。
开始简单,最后就是坚持了,因为被鼓励,也因为不好意思放弃,最后是拄着一根很结实的枯树干,拖行回到驻地。
没准备手杖。
下半身无力,上半身还有力量,身体分离状态,身体内断了“通路”,余缺无法调配。
感觉不对。
第二天,18公里,第三天10公里。
最后回来,拉伤了右腿肌肉,大夫诊断是过度疲劳导致肌肉损伤。
这便是不对之处。
不能动,就上网恶补户外运动常识。
因为枯树干的作用,首先寻找手杖的使用知识,选择并购买合适的手杖;因为腿伤,寻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知识。
我曾经和一位喜欢“激情飞扬”开车的朋友说:交通规则是无数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我也相信户外徒步这一领域一定有很多的人用伤痛和血汗做过总结。
不勤奋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仅仅依靠勤奋刻苦也是不行的。
这也许就是大家不断地走进课堂的原因。
提示:最好循序渐进,逐步寻找到身体的感觉。
这是开一辆新车一样。
如果事先做些徒步知识方面的准备,会好很多。
西行第一天,担心中体验古丝绸之路文物遗址区—戈壁—沙漠—雅丹,徒步27.7公里。
老驴全程陪走。
踏上起点之前,因为初次训练受伤之后,除了看大夫贴膏药外几乎一动没动,现在直接站在了冷风嗖嗖的玄奘之路起点:塔尔寺。
还有或许是因为兴奋或担心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几乎一夜未眠。
就这样,我开始走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因为心有所惧,所以细心体会脚底传来的信息,安置身体在舒适的位置上。
还要躲避据说能拉破鞋子的骆驼刺。
我只带了一双鞋子,得要保护好。
因为不知道腿会如何,一路没离开手杖,我“六条腿”走到终点。
另外两条腿是绰号老驴的戈四队友。
那身影是消瘦的,但于我而言,却像是学步的小孩身旁的大人。
有些人有些气场不可多得,特别是对于一个团队的构建。
爬过一段小沙丘时,看着前后的人影,风中的红柳,忽然觉得我好像来过这里,老驴说那你是河妖。
果然,脚底下是很大一段龟裂的粘土“方砖”。
这里也曾有水。
到终点时,心中略觉歉疚,夕阳下风沙中终点处已是寂然落寞。
我回头:平坦戈壁风沙漫过,不见人影。
工作人员言语安慰多过鼓励:“你后面还有一个”。
去医疗室修理。
背包磨破了后腰两侧的皮,不知道是包的原因还是多出来的肉的原因。
因为伤处被老驴贴上了大块头的卫生巾,县医院的大夫和护士边暴笑边处理,用纱布做成腰带缠上,这是我的主意,反正几天不洗澡。
后来我发现,打开前面绑在腰上的背包扣,把胸口扣带收紧,让背包的底部不与身体过分紧密的接触,后面行走,就不曾注意这个位置的痛,回来后已经结了痂。
左脚前掌拉伤,贴上奇正膏药,我又让护士把前脚掌绑起来,我的理论是“拉伤了”,我再给你绑住,不就恢复了吗?鬼个理论。
主要是考虑为第二天走路做个保护,绑住,至少再拉伤的机会小一些。
这个似乎有道理,因为没有医学知识武装头脑,我只能用“常识”做些推断。
很晚了去吃饭,晚来的晚吃。
冷,喝了两晚浓羊汤。
躺在帐篷里,有些崩溃,各种逃走的借口、意外的状况,像是老电影播放时倒计时画面,絮乱飘渺。
今日提示:我这般非常新驴,运动菜鸟,几乎不懂得什么热身,只能在行走中逐渐调整让身体热乎活络起来。
这一天的早晨非常寒冷,再加大风,只穿一件速干衣裤,几乎冻僵,这可能也是身体不能很好贯通协调,导致受伤的原因。
我决定在速干衣服里面穿一身柔软材质的莫代尔内衣。
我个人体质不怕热,怕冷,所以后面几天身体感觉好很多。
第二天寻找感觉戈壁-盐碱地,徒步32.3公里独自行走约20公里睡得还行,胃口一般,吃了一点儿,为减重没带多干粮,四条腿继续开走。
平坦戈壁滩,看到很多人不用手杖,走得轻松,我也试试?横握手杖,感觉到脚掌和腿部不同的肌肉群开始工作。
左脚踏实,右脚再踏实,晃悠着走,又有不同。
一上一下起伏地颠着走,又是不同。
甩开手臂,大步流星,嘿,还有不同,慢步小跑呢?于是想,如果这样让不同系统的肌肉“倒班”工作,是不是会…..老驴说:“今天你走得挺好,你一个人先走。
”我开步超前。
一个人,或歪或斜,或快或慢,摇摇脊椎晃晃腿,弯腰屈膝,身体开始听话,我开始超人。
路上有几次饥饿的感觉,还好有队友的救济,补给站吃得到西红柿。
心中默记明天要带足餐盒。
饿和渴的感觉就像是汽车的仪表盘亮给你的信号灯,还可以暂时行走,但是不会“持续”。
在最后的检查点,我们三人一起,开始休息放松,心里想着明天的30公里。
六工城营地这是比赛的第一天,次日早上看到了令我很开心的成绩单:B组总人数92人,两人没能在有效第三天:自由驾驭盐碱地-戈壁,徒步28.1公里独自行走盐碱地约10公里睡得好,起得早,自己用绷带绑起两只脚,昨天左脚的感觉不错。
打上了绑腿,检查了纱布“腰带”,都好。
今天,我想要试试了。
还是慢走在后面,等待身体的气血通畅运行,像是热车。
上了公路,我开始跑,跑走结合。
很多时候是用小步伐,确切说是小腿跑,身形不动(有背包),急行如风,像是神行太保?超过不少人,感觉好。
超过他人的确是很开心,于是,我们的车开得越来越快,我们的企业追求做大做强,直到“砰”...。
行进中全然忘了我们来的目的,忘了人来的目的。
只把他人作为参照物吧,像路过的村庄树木,自己做自己的标尺就好。
其实你想,也许被你超过的人浑不在意,人家只在“走自己的路”,如此一来,无输赢胜负,乐趣岂不大减?这一天有很长盐碱地,软的硬的。
为了速度,尽量不用手杖,变换肌肉群工作时,偶尔用手杖调节。
前半段几个人结伴,后半段一个人行走,天下地上,独行。
开始的时候,试图看见人影,那是一种安慰。
但是大面积的荒漠,会产生很多个人的判断。
再加上长距离行走,不同的速度产生的前后差距,想要看见同行者,想来就是个奢望,所以只能照着GPS的指示“一直前行”。
走着走着,发现自己好像在哼着各式各样的曲调,曲调更多的作用像是给出“一二一”一样的行走节奏,调子随机变化。
现在只记得其中一曲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穿越兄弟连搭建的疏勒河时,有人告诉我前面还有三四公里的“烂路”。
好在大家到这里聚焦后(打卡点)很多人逐渐达成了“共识”,地上已经走出了一条“小路”,我“寻迹”而行,轻松不少。
走进最后一段戈壁滩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摄像机。
爬过铁丝网的前后,配合了不少镜头。
这一来,去了追赶的想法,没了比拼的念头,等后面的队友吧。
卸下装备,取出相机,拍拍走过的路。
红旗后面是大约15公里的盐碱地,我刚从那里走出来。
包里还有很多没吃完的干粮,今天备多了。
等队友没事儿干,喝了最后一罐红牛,今天第三个。
后来发现这又是个错,可能是当晚一夜不眠的原因。
松懈了就会犯错,看来不假。
我对咖啡和茶很敏感,下午不喝。
最后的冲刺,一路小跑。
去医务室卸掉所有绷带纱布,左右脚趾的上面各有一个小泡。
大夫忙不过来,自己要了针头和消毒棉签处理了。
这三天的速度越来越快,得到了不少队友的祝贺,感谢。
祝贺,也是一种奖励。
看淡了“奖励”?现下还是不能。
今天是人大B组的第三名,可惜的是第四天因为早起早出发,没看到在全体参赛队员中的排名。
看淡那个排“名”?现在也不能。
躺在帐蓬里,看帐外的天空,怎一个“蓝”字说得。
明天,最后一天了,决定“裸”行:不要绷带,不要纱布,不贴膏药,不带护膝,“净”身行走,再次检测身体机器,也算是惜别戈壁。
今日提示:这一天进入盐碱地后,只能跟随GPS的指示前进,没有“捷径”。
敏感茶和咖啡的人,最后一桶红牛在中午前喝掉就可以了。
最佳行走状态是要拥有柔软的腿和柔软的脚。
第四天:缓行,不歇脚山丘-戈壁,徒步23.6公里独自行走约15公里计划是缓行和拍照。
早上起来却有些担心了,因为又是一夜未眠,能找到的原因只能是红牛了,或许还有兴奋过度?缓行成为“不得不”的选择。
还是慢走在最后,前5公里处于头晕状态。
手台里不断传来A队拼搏冲锋的声音,恍惚隔世旁观,没气力再模仿许三多说:“我在跟进,完毕。
”穿了抓绒衣行走,寄希望热量打通身体通路,脑袋可以去指挥身体,原准备留待最后10公里再喝掉的一桶红牛,在2公里的时候就被干掉:都是你害的(总得抓个替罪羊),看看你能否将功补过。
大约七八公里的时候,卸掉了抓绒衣,速干上衣已经全部变了深色,湿透,不过脑袋与身体的信息通路好像通了。
尾队要歇脚,我趋前独行。
漫漫戈壁滩,起起伏伏,我只一个念头:一直向前,不能停。
今天没有小曲儿,也没能拍照,因为昨晚团队布置“收队”要早。
脚疼,不能休息也没敢看,怕看了走不动。
一直慢走,想着别耽误大队行程,今夜能洗澡能睡床,不留余地也罢。
快到终点了,四个队友聚齐,一起撞线。
没看见线,被人撞没?欢呼拥抱拍照,上车看脚,完好,ok,这个算是今天唯一的完成很好的计划,“裸”行成功。
还有一个完成很好的计划是,所有参赛人员全部走完全程,无一掉队,我们团队乘坐的大巴第一个离开赛道回敦煌山庄酒店。
次日在酒店看到成绩单,媒体报道参赛人数约有240人,我的位置是114。
成绩单看上去每天少一些时间,不过路程在缩短。
要补充的一个数据是,第一名比赛三天总用时不到13个小时。
今日提示:登山杖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让你变化出很多前进的方式。
为了加速度:手杖要着力点放在脚后,手杖与身体成45度角(大约,仅用于表述),手臂的力量通过手杖“推动”你的身体快速前进。
为了保护疲劳的腿或者脚,手杖要落地在脚掌前,杆身与身体基本垂直,甚至略微再向前,臂力通过杆身向下传递,“撑起”你的身体,减轻脚的压力。
在下坡的时候,双手手杖着地点同时放在身体前两脚掌的位置,像是滑雪杖的用法,“托住”身体,以减缓膝盖和前脚趾受到的冲击。
自信第五天恢复可以洗去的是一身的沙尘,有什么永远留下?记的很多,好像忘掉得也很快,如果强要记住,却又为了什么?恢复其实很快,用红牛的话说:“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