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态黑蒜发酵工艺优化

液态黑蒜发酵工艺优化


0引言
大蒜是葱科葱属植物蒜(Allium Sativum L.)的鳞 茎[1]。它是一种有效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其以丰富 的营养成分、优良的保健作用、显著的疗效、低廉 的价格、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引起 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大蒜本身存在的刺激 性气味和辛辣味[2],而且过度食用会对人的胃肠粘 膜细胞造成损伤,使之成为大蒜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国内消费主要以大蒜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 主[3],致使大蒜及其制品的附加值不高,也影响了 大蒜产业的发展。
右。目前国内大蒜消费主要以其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其附加值不高,故液态黑蒜发酵工艺的研究为大蒜产
业及其深加工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领域。
关键词:发酵,优化,品质调控,SOD 活性,黑蒜
doi:10.3969/j.issn.1002-6819.2013.18.035
中图分类号:TS201.1
文献标志码:A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
收稿日期:2013-05-24 修订日期:2013-08-21 基金项目:西安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11Nxc01-13 作者简介:罗仓学(1959-),男,陕西省扶风县人,教授, 研究方向:食品加工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西安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 学与工程学院,710021。Email:3577180@
市售新鲜紫皮和白皮大蒜(无破损,无发芽)。 1.1.2 试剂
浓硫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邻苯三酚, 没食子酸,无水碳酸钠,葡萄糖,三氯乙酸,
第 18 期
罗仓学等:液态黑蒜发酵工艺优化
293
Folin-Ciocalteu 试剂等,以上皆为分析纯。 1.1.3 仪器设备
722 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金科);600B 电 子天平(常熟市天量仪器有限责任公司);800 电 动离心机(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101-2 型 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 CM-5 色差计(日本科尼卡美能达);榨汁机(广 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1.2 发酵工艺流程
蒜产品感官方面,呈黑褐色,柔软且富有弹性,入 口之后,软烂香甜,且无生食大蒜的辛辣味和刺激 性臭味;在抗氧化性及生理活性方面,多酚类物质 的含量也高出 5 倍以上[5];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比鲜蒜高出 10 倍以上[6]。日本的研究 结果表明,黑蒜具有防治癌症、促进糖尿病人体质 恢复、防治流感、抗疲劳、降血压、降血脂、降血 糖、防血栓、降胆固醇、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 善便秘和失眠症状等明显功效[7-8]。日本研究人员经 过多年的摸索,研制出了黑蒜产品,并开发出黑蒜系 列深加工产品,在大蒜加工产品领域掀起了一股热 潮,使大蒜加工产业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9]。而中 国黑蒜加工的技术主要是从日本和韩国引进的,这 样在技术层面上不具有专利使用权,同时中国大蒜 品种的差异在具体加工方面也有所不同,从而造成 经济效益不高,对于黑蒜加工工艺及其加工品的研 制为中国大蒜资源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领域[10]。
大蒜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黑白 度的变化即 L 值的变化,在恒温发酵阶段,对大蒜 泥定期测定 L 值,由图 1 可知,不同发酵温度对大 蒜 L 值的影响是不同的。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L 值均出现下降趋势,且温度越高,L 值下降趋势越 明显。85℃条件下物料的 L 值在发酵 6 d 内下降较 快,80 和 70℃条件下物料的 L 值在发酵 6 d 内下降 较缓,随后的发酵时间里 L 值变化不明显,这说明, 大蒜黑色素的形成与温度和时间有关,前期高温发 酵可使大蒜中黑色素大量形成。
3)样液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测定:加入 1mL 样品液,相应减少同体积水,按上述方法操作, 测定加样后自氧化速率 ΔA1,平行测 3 次,取平均 值。计算公式如下:
总活力(U/g)= ΔΑ0 − ΔΑ1 ×100%×反应体积(mL) ΔΑ0 × 50% 样液稀释倍数
× 样液体积(mL) 样品质量(g)
Colour (20% weight)
Black garlic texture (20% weight)
很好
黑褐色,色泽均一
柔软,不粘牙
甜酸俱全,微有苦味
微有蒜臭味
较好
黑褐色,色泽差别较大 较柔软,基本不粘牙
有甜酸感,有苦味,微粗糙感
中度蒜臭味
一般
褐色,色泽不均匀
较硬,中度粘牙
几乎无甜酸感,苦味明显,粗糙感明显 很强的蒜臭味
选取新鲜大蒜→蒜瓣去皮→清水清洗→蒜瓣 破碎→装袋真空密封→发酵箱中发酵→去袋干燥 至含水率为 50%左右→成品 1.3 试验方案 1.3.1 温度对发酵黑蒜的影响
1)恒温发酵试验 大蒜在发酵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 Maillard 反 应[11],其反应最佳温度范围是 60~100℃。根据文 献,选取 70、80、85℃3 个温度[12],将破碎粒度为 2 mm 的白皮蒜泥分别进行为期 15 d 的密封、恒温发 酵,在发酵期间定期测定蒜泥的色差变化[13],并对发 酵结束后的黑蒜泥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 量、SOD 活性,确定黑蒜发酵的时间范围,来探讨 不同温度对大蒜黑变过程的影响。 2)变温发酵试验 基于恒温发酵试验的前提下,将破碎粒度为 2 mm 的白皮蒜泥进行变温发酵[14],所选取的温度组 合为:80~65、80~70、85~65、85~70℃,发酵前 期为高温,时间为 5~6 d,发酵后期为低温,时间 为 11~13 d,对发酵结束后对黑蒜泥进行感官评价 并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SOD 活性,来 确定其最佳发酵温度工艺参数。 1.3.2 不同原料品种对液态黑蒜发酵的影响试验 根据相关文献,紫皮蒜肉的大蒜素含量高于白 皮蒜肉[15]。将破碎粒度为 2 mm 的紫皮蒜汁(料液 质量比为 2∶1)和白皮蒜汁(料液质量比为 2∶1), 在一定条件下密封变温发酵,选取的温度组合为 85~70℃,发酵前期时间为 6 d,发酵后期时间为 12 d。发酵结束后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 SOD 活性,来探究两者在黑蒜中成分的变化,选取 大蒜发酵原料。 1.3.3 不同料液质量比的蒜汁对液态黑蒜发酵的 试验 将破碎粒度为 2 mm 的紫皮蒜泥添加不同质量 比的水分制备成不同比例的蒜汁,其料液质量比分 别为 4∶1、2∶1、4∶3、1∶1 和蒜泥,在一定条 件下密封变温发酵,选取的温度组合为 85~70℃, 发酵前期时间为 6 d,发酵后期时间为 12 d。发酵
第 29 卷 第 18 期 292 2013 年 9 月
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l.29 No.18 Sep. 2013
液态黑蒜发酵工艺优化
罗仓学,苏东霞,陈树雨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甜酸俱全,口感协调
Table 1
气味 (权重 30%)
Odor (30% weight)
基本无蒜臭味
Sensory quality standard for black garlic
可接受度
色泽
蒜肉质地
(权重 20%)
(权重 10%)
(权重 10%)
Acceptability (20% weight)

黄色、浅黄色、白色
较硬严重粘牙
得分 Score
80~100 <60~80 <40~60
<40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子
方差分析,Duncan 式多重比较,各表中数值以平 均值±标准差表示,以 P<0.05 作为差异显著性判 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蒜变温发酵工艺参数优化 2.1.1 恒温发酵对发酵黑蒜的影响
结束后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SOD 活性, 来探讨不同添加水量对液态黑蒜发酵的影响。 1.3.4 破碎程度对液态黑蒜发酵的影响试验
将新鲜紫皮大蒜瓣分别破碎成粒度为 1、2、 4 mm 的蒜泥,后制备成蒜汁(料液质量比为 2∶1), 在一定条件下密封变温发酵,选取的温度组合为 85~70℃,发酵前期时间为 6 d,发酵后期时间为 12 d。对发酵结束后的黑蒜汁测定其可溶性糖含量、 总酚含量、SOD 活性,来探讨破碎程度对液态黑蒜 发酵的影响。 1.4 测定方法 1.4.1 感官评价
黑蒜又名黑大蒜、发酵黑蒜,是用新鲜的生蒜, 原料预处理后放在高温高湿的发酵箱里让其自然 发酵一定的时间后制成的食品。它在发酵过程不是 利用微生物发酵而成,而是指在高温高湿条件下, 自身组织遭到破坏后,自身物质所发生的物理、化 学反应,其中黑蒜在黑变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 Maillard 反应,其黑色来源主要为 Maillard 反应最 终产物—蛋白黑素,发酵后期伴有部分酶促褐变[4]。 它不仅保留了生大蒜原有的成分、功能,而且在黑
文章编号:1002-6819(2013)-18-0292-06
罗仓学,苏东霞,陈树雨. 液态黑蒜发酵工艺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8):292-297.
Luo Cangxue, Su Dongxia, Chen Shuyu. Optimization of liquid-fermentation technology for black garlic[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13, 29(18): 292-29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4.3 其他测定方法 色差的测定采用 CM-5 分光测色计;含水量
的测定参照 GB/T5009.3;可溶性糖含量按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18];总酚含量按福林-酚比色法测 定[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