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球化过程及主要缺陷分析 文档

球化过程及主要缺陷分析 文档

球化过程及主要缺陷分析
一、球化处理程序及要点
浇包
①浇包应修成凹式和堤坝式,这样可防止合金漂浮;
②铁包高度与直径之比在1.6~2.2之间为好,比值大,可以保证铁液有足够静压力,从而有效的吸收镁,但比值过大,又不便于工人修包;
③浇包一定要烘干才能使用。

稀土镁合金
①块度适当,过小易结包底,过大则漂浮烧损;
②中间合金要当天开封,当天使用,这样防止吸潮和氧化;
③合金中Mg含量8%~10%之间为好,过高,反应激烈,铁液喷溅,白光眩目。

过低,加入量大,铁液降温太多,不利于夹杂物上浮。

合金装置
①合金放置于凹坑方和堤坝内,适当紧实,表面加盖苏打或稻草灰;
②温度高时,其上适当压铁片和钢板;
③浇包凹坑方要贴近浇包嘴,这样可防止直接冲入合金上方。

球化时间
正常球化反应为1~2分钟,过短则漂浮烧损大,要注意球化衰退,过长也许温度低,要注意皮下气孔。

后补铁液
①后补3/4铁液,必要时可在出铁槽进行1次孕育;
②补铁液时应注意有无火苗窜出,如无火苗(或火苗弱小),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扒渣浇注
扒渣干净,盖好草灰,准备浇注。

二、主要缺陷及防止措施
防止球化不良
现象:在银白色的断口上,分布有肉眼可见的黑点,越往中心越密。

观察其组织,除球状石墨外,尚有大量片状石墨存在。

原因:1、球化元素加入量不够;2、原铁液含硫高;3、铁液中反球化元素含量过高;4、铁液过度氧化;5、补液量过多;6、合金漂浮或冻结包底。

措施:1、炉料方面:每批外购料除要有质保书外,还要自行对关键元素(如Mg、Re、C、
S、As等)进行检测。

自制合金也要随机抽样化验,并要做到当天熔制当天破碎和使用。

2、熔炼方面:严格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配制铁水,各元素的最终成分应该在一定的变化范围内。

3、处理方面:球化剂不可压得过紧和过松,并且放入包内时间越短越好。

一定要做到定量出液,特别要防止包内进渣,处理后要及时搅拌,扒净浮渣,盖好草灰。

防止皮下气孔
现象:经常在铸件上表面的表层内,一般位于表面下0.5m m~3mm处,形成分散细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光滑孔洞,直径多在1~3mm左右。

原因:主要是型砂水分和残余镁量过高,铁液中的MgS及Mg蒸汽和型砂中水分作用而产生皮下气孔,反应式为:
MgS+H2O=MgO+H2S↑(1)
Mg(蒸汽)+ H2O=MgO+H2↑(2)
其次为铁液本身带气过多,加之温度过低,铁液中气孔来不及逸出或逸出受阻。

措施:1、铸型方面:严格控制型砂水分,一般不超过5%为好。

另外在混砂时加入4%~6%的煤粉,工艺上要保证浇注平稳、出气畅通,最好是在铸型表面用布袋撒微量冰晶石粉,其理由是:
2Na3AlF6+3H2O=Al2O3+6NaF+6HF↑ (3)
2Na3AlF6=6NaF+2AlF3 (4)
6NaF+3H2O=Na2O+6HF↑ (5)
2AlF3+3H2O=Al2O3+6HF↑ (6)
(3)~(6)反应的结果,夺走了铸型中的水分,减少了MgS与Mg蒸汽与水分的作用。

从而达到或减少了皮下气孔的目的。

2、熔炼方面:炉料应干洁,不应有锈蚀。

要精心操作,防止铁液氧化。

要保证球化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残余镁量。

阴雨潮湿天气,球化孕育剂必须烘干使用。

提高浇注温度,对于小铸件,最好在1350℃以上,处理后在铁液表面加微量冰晶石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