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气体和溶液

无机化学-气体和溶液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gas and solution)
1-1 气体
一、理想气体(ideal gas)的状态方程:
(1)分子本身不占体积,分子是具有质量的几何点, (2)分子之间没有作用力, (3)分子之间、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碰撞不造成动能损
失(完全弹性碰撞)。
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于273K)、低压(低于数百 kPa)条件下,许多实际气体很接近理想气体。
可见光波长400-700 nm,溶胶直径1-100nm,发生散射。 每一个胶体粒子变成一个小光源,向四周发射与入射 光波长相同的光波。
真溶液粒子太小,光散射微弱,显示不出丁达尔现象。 可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别溶胶和真溶液。
3)电学性质:电泳 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Tb = Kb·b
II = bRT
来测定溶质的摩尔质量。只有对摩尔 质量特别大的物质(如血红素等生物 大分子)才采用渗透压法。
●配制等渗透液:渗透现象在许多生 物过程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特别 是人体静脉输液所用的营养液(如葡 萄糖液等)都需要经过细心调节以使 之与血液具有同样的渗透压(约 780kPa),否则血红细胞将遭到破坏。
五、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coagulation) 1)稳定性: 溶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总是有自发聚集成更大颗粒,降低表面能的倾向,
因此,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胶体具有相对稳定性。 溶胶相对稳定的原因: 1)布朗运动, 2)胶粒带电, 3)溶剂化作用(扩散层和吸附层离子都水合)——起保护作用。 可用来衡量溶胶的稳定性: 越大,胶粒带电量越多,扩散层厚,溶剂化层也厚,溶胶就越稳定。 2)聚沉: 聚沉:溶胶失去稳定性,相互碰撞导致颗粒变大,最后以沉淀形式析出。
p总
n1 V
RT
n2 V
RT
...
nn V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T
p总
RT V
ni
n总
RT V
由此可见:气体状态方程不仅适用于某一纯净气体,也适用于气体混合物。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和分压都符合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pi
ni V
RT
p总
n总
RT V
pi ni p总 n总
pi
ni n总
p总
定义:xi
ni n总
, (x为摩尔分数)
则有:pi xi p总
这是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只有理想气体才严格遵守道尔顿分压定律,实际气体只有在较低压力和 较高温度下才近似适用。
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应用:
道尔顿分压定律对于研究气体混合物非常重要。例如在分析排水法收集 气体中干燥气体的体积。
例题:在25℃下,将0.100 mol的O2和0.350 mol的H2装入3.00L的容器 中,通电后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剩余过量的H2。求反应前后
1-3 胶体溶液(colloid solution)
一、胶体的基本特征
胶体的直径:1-100 nm
多相性、高分散性、热力学不稳定性。 二、胶体的制备:
分散法
研磨法:机械分散法,(球磨机、胶体磨)。 超声波法:超声分散。 胶溶法:在某些沉淀物中加入胶溶剂,使沉淀变成胶体溶液。 电弧法:用于制备贵金属溶胶。
溶剂 水 苯 乙酸 奈 樟脑
沸点/℃ 100 80 118 218 208
常见溶剂的Kb和Kf
Kb /Kkgmol-1 0.512 2.53 2.93 5.80 5.95
凝固点/℃ 0 5.5 17 80 178
Kf /Kkgmol-1 1.86 5.10 3.90 6.9 40.0
2)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因为吸附层中部分反离子抵消了固 相表面电荷, 因此,< E
的大小与反离子在双电层中的分布有关: (1)吸附层中反离子越多,越小,所以,是衡量胶粒带净电荷的多少; (2)胶粒吸附正离子, 为正;吸附负离子, 为负; (3)电解质对的影响非常大,加入电解质,更多反离子进入吸附层,扩散层变薄,
下降。
当电解质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吸附层中的反离子完全抵消了颗 粒表面电荷, 变为0,扩散层厚度为0。
3)影响溶胶聚沉的主要因素: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加入电解质,影响 , 导致聚沉,如: 河口聚沉作用。 聚沉值:使溶胶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单位为mmolL-1。 电解质使溶胶聚沉起作用的是与胶粒相反电荷的离子,价态越高,聚沉能力
越强(叔尔采-哈迪规则)。 反号离子价态相同,不同离子聚沉能力也不一样: 如: 对负溶胶: Cs+ > Rb+ > K+ > Na+ > Li+
多相体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组成的体系。(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 (1)NaCl + CaCl2 溶液,(2)蔗糖溶液,(3)容器中的O2+N2, (4)河水中的泥沙
溶液(solution):一种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另一种 物质中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体系。是分子分散系,是单相体系。
分类:
依数性包括:溶液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等。
1)溶液的蒸气压(vapor pressure) 蒸发: 凝聚:
饱和水蒸气压:当蒸发和凝聚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水面上 的蒸气压不变,此时的蒸气压叫饱和水蒸气压,简称水蒸气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气 压乘以溶剂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即: p = pB*xB pB*为纯溶剂的蒸气压 xB为溶剂的摩尔分数
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
按分散质 粒子大小
分子分散系(粒子直径d<1nm) 胶体分散系(粒子直径d = 1-100 nm ) 粗分散系(粒子直径d > 100 nm )
介绍几个概念: 相(phase):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一部分称为一个相。相与相 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单相体系:只有一个相的体系。(如分子分散系)
2)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
凝固点:
当物质的液相蒸气压和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温度t/℃:
0
-1 -5 -10
-15
冰的蒸汽压p/Pa: 611 562 402 260
165
当固相蒸气压<液相蒸气压 向固相转化(凝固)
当固相蒸气压>液相蒸气压向液相 转化(融化)。
Tf = Kf·b
freezing point Kf:凝固点下降常数,其大小取决于 溶剂的本性,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现象:海水在零度时不结冰。
渗透压的产生:
如果半透膜外不是纯水,而是一种稀 溶液,则稀溶液和浓溶液之间同样产 生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只有当溶液与 纯溶剂被半透膜隔开时才会 产生。
IIV = nRT II = cRT 对于稀溶液:II = bRT
依数性的应用:
由于测定蒸气压和渗透压的技术比较
●致冷剂:冰和盐混合物作致冷剂。 困难,常采用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T, V n1+n2+…+ni p1+p2+…pi
假如n种气体的分压为p1,p2,p3,…,pn,则道尔顿分压定律可表示为:
p总= p1 + p2 + p3+…+ pn
p总 =pi
对于每一组分i的分压为pi,物质的量为n,混合气体的体积为V:
pi
ni V
RT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 p总 p1 p2 p3 ... pn
0.350 0.100
剩余H2的量= 0.350-20.100 = 0.150 mol
p(H2)=124 kPa 反应生成的水所占体积不计,但水产生的蒸气压必须考虑,
p(H2O)=3.17 kPa (查表) p总=124+3.17=127 kPa
1-2 溶液(solution)
一、分散系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以极小的颗粒(称为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
NaCl和冰混合物最低温度可达 250.6K (30gNaCl + 100g水); CaCl2和冰混合物最低温度可达 218K (42.5g CaCl2 + 100g水)。
●防冻剂:在严寒的冬天,为防止 汽车水箱冻裂,常在水箱的水中加 甘油或乙二醇以降低水的凝固点。
●求分子量: p = K·b Tf = Kf·b
凝聚法
利用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相差悬殊的 物理凝聚法: 特点制备溶胶。如Hg蒸汽通入冷水中,制Hg溶
胶;S的乙醇溶液倒入水中制硫磺溶胶。 化学凝聚法: 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制备溶胶。
三、胶体的性质 1)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2)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当分散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主要发生反射;
当分散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主要发生散射。
表明胶体粒子是带电荷的
带负电荷的溶胶:负溶胶; 带正电荷的溶胶:正溶胶。
电泳现象
四、胶团结构和电动电势 1)胶团结构 稀AgNO3 + 过量稀KIAgI溶胶
胶核 吸附层
胶粒
独立运动的单元
扩散层
问题:过量稀AgNO3 + 稀KIAgI溶胶?
KI过量
AgNO3过量
AgI溶胶粒子的胶团示意图
注意:胶体带电荷的原因有多种。
将几种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放在同一容器中,则各种气体如同 单独存在时一样充满整个容器。当气体混合后,各气体的压力将发 生什么变化呢?
道尔顿分压定律(1801年):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分压之和。 分压:该组分在同一温度下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容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T, V
T, V
n1, p1 + n2, p2 +……
注意:当溶质是电解质,或虽非电解质但溶液很浓时,溶液的依数 性规律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讨论依数性只能讨论非电解质稀溶 液的依数性。 p = pB*xB xB = 1-x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