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梯形辅助线专题训练 (1)

梯形辅助线专题训练 (1)

梯形辅助线专题训练 (1)梯形辅助线专题训练题(5.1作业)班级姓名常见的梯形辅助线规律口诀为:梯形问题巧转化,变为△和□;要想尽快解决好,添加辅助线最重要;平移两腰作出高,延长两腰也是关键;记着平移对角线,上下底和差就出现;如果出现腰中点,就把中位线细心连;上述方法不奏效,过中点旋转成全等;灵活添加辅助线,帮你度过梯形难关;想要易解梯形题,还得注意特题特解;注意梯形割与补,巧变成为□和△.基本图形如下:课后练习:1、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DC ,∠D=60°,∠C=45°,AB=2,AD=4,求梯形ABCD 的面积.2、在梯形ABCD 中,AD//BC ,AB=DC=AD=2, BC=4,求∠B 的度数及AC 的长。

3、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B =60°,AD =2,BC =8,求等腰梯形的周长。

A BCD4、 如图所示,AB ∥CD ,AE ⊥DC ,AE =12,BD =20,AC =15,求梯形ABCD 的面积。

5、 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AD ∥BC ,对角线AC 与BD 互相垂直,且AD =30,BC =70,求BD 的长. 6、 已知等腰梯形的锐角等于60°,它的两底分别为15cm 和49cm ,求它的腰长.7、 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C ⊥BD ,AD +BC =10,DE ⊥BC 于E ,求DE 的长.8、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B=DC ,ABCDABCDB CA DE∠BAD 、∠CDA 的平分线AE 、DF 分别交直线BC 于点E 、F .求证: CE=BF .9、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9038BD CD BDC AD BC =∠===,°,,.求AB的长.10、如图6,在梯形ABCD 中,AD BC ∥,90A ∠=︒,︒=∠45C ,DE=EC ,AB=4,AD=2,求BE 的长.ABCDE11、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DC ∥AB ,AD=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COD=60°,若CD=3,AB=8,求梯形ABCD 的高.12、已知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D=2,BC=DC=5,点P 在BC 上移动,则当PA+PD 取最小值时,△APD 中边AP 上的高为 .1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0CD B C ==,21AB =,9AD =.求AC 的长.BC DOA12题特殊四边形补充题:1.如图,将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 D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的中点E 处,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MN ,则线段CN 的长是( )A .3cm B .4cm C .5cm D .6cm2.如图,矩形ABCD 中,35AB BC ==,.过对角线交点O 作OE AC ⊥交AD 于E ,则AE 的长是( )A .1.6B .2.5C .3D .3.43.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将长为2的线段QR 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的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Q 点从A 点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A→B→C→D→A 滑动到A 止,同时点R 从B 点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B→C→D→A→B 滑动到B 止,在这个过程中,线段QR 的中点M 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A .2 B .4π- C .π D .π1- 4.如图,一块砖的外侧面积为x ,那么图中残留部分墙面的面积为( ) A .4x B .12x C .8xD .16xAB CQR MD5.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EF 为折痕,∠BAE =30°,AB =3,折叠后,点C 落在AD 边上的C 1处,并且点B 落在EC 1边上的B 1处.则BC 的长为( ).A 、3B 、2C 、3D 、326.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23B .26C .3D .6 7.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长为1,M 、N 分别是AD 、BC 边上的点,将纸片的一角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A 落在MN 上,落点记为A ′,折痕交AD 于点E ,若M 、N 分别是AD 、BC 边的中点,则A ′N = ; 若M 、N 分别是AD 、BC 边的上距DC 最近的n 等分点(2n ≥,且n 为整数),则A ′N = (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8.如图,在菱形ABCD 中,72ADC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BD 于点P ,垂足为E ,连接CP ,则CPB ∠=________度.A DE PB C ADF9.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E BD ⊥于E ,若13OE ED =∶∶,3AE =,则BD = .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cm ,E 、F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连接BF 、D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 2.11.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BC 边上一点,BE =3,M 为线段AE 上一点,射线BM 交正方形的一边于点F ,且BF =AE ,则BM 的长为 .1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DE AF DC E F ∥,∥,∥,、 两点在边BC 上,且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 (1)AD 与BC 有何等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AB DC =时,求证:ABCD 是矩形.1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过AB 的中点EF DCA BE MFD CABE MA D CF E B作AC 的垂线EF ,交AD 于点M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M =DM ;(2)若DF =2,求菱形ABCD 的周长.14.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90ABC =︒∠.将Rt ABC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DEC △,点E 在AC 上,再将Rt ABC △沿着AB 所在直线翻转180︒得到ABF △.连接AD .(1)求证:四边形AFCD 是菱形;(2)连接BE 并延长交AD 于G ,连接CG ,请问:四边形ABCG 是什么特殊平行四边形?为什么?A DF CE G B15.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56AB AC ==,.过点D 作DE A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1)求BDE △的周长;(2)点P 为线段BC 上的点,连接PO 并延长交AD 于点Q .求证:BP DQ =.16.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 的两顶点A 、C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上,点O 在原点.现将正方形OABC 绕O 点顺时针旋转,当A 点第一次落在直线y x=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AB 边交直线y x =于点M ,BC 边交x 轴于点N (如图). (1)求边OA 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2)旋转过程中,当MN 和AC 平行时,求正方形OABC 旋转的度数;(3)设MBN ∆的周长为p ,在旋转正方形OABC 的过程中,p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xA Q DEB PC O17.如图,直线l 的解析式为4y x =-+,它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平行于直线l 的直线m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的正方形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它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M N 、两点,设运动时间为t 秒(04t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MON △的面积1S ;(3)以MN 为对角线作矩形OMPN ,记MPN △和OAB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2S ,①当2t <≤4时,试探究2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在直线m 的运动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2S 为OAB △面积的516?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OBC在第一象限内,E是边OB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作∠AEF= 90 ,使EF交矩形的外角平分线BF于点F,设C(m,n).(1)若m = n时,如图,求证:EF = AE;(2)若m≠n时,如图,试问边OB上是否还存在点E,使得EF = AE?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m= tn(t>1)时,试探究点E在边OB的何tE的坐标.19.已知正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过E 点作EF ⊥BD 交BC 于F ,连接DF ,G 为DF 中点,连接EG ,CG .(1)求证:EG =CG ;(2)将图①中△BEF 绕B 点逆时针旋转45º,如图②所示,取DF 中点G ,连接EG ,CG .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 绕B 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通过观察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均不要求证明)D第19题图③第19题图②D 第19题图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