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炎的护理

肺炎的护理

肺炎的护理
概念:
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湿罗音。

分类:
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病因分类: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分类或非感染因素类型分类。

病程分类:急性肺炎(1个月以内)迁延性肺炎(1-3个月)慢性肺炎(3个月以上)
病情分类:轻症肺炎重症肺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我国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基本相同。

冷暖失调环境不良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先天畸形为诱发因素。

2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肺炎的主要类型。

1 支气管肺炎
轻型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起病较急,表现发热咳嗽和气促。

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

新生儿,小婴儿症状体征不典型。

重型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外,并法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症状。

循环系统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及微循环障碍。

心肌炎: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率不齐,心电图st段下移和t波低平。

心力衰竭:突然呼吸加快>60次/分;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
苍白发灰;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

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中毒性脑病。

消化系统:
新生儿肺炎的特点:
2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1)腺病毒肺炎
(2)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3)肺炎支原体肺炎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1血象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分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2病原学检查取鼻咽试子或气管分泌物标本做病毒或支原体分离鉴定。

3x线检查: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不同,其x线表现有共同性,也有各自的特点。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按不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诗云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

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

2止咳止喘,纠正低氧血症。

3防治并发症。

护理评估
1健康史本次发病情况:体温咳嗽气促情况。

既往又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前有无呼吸道传染病接触史。

有无导致身体抵抗力低下的疾病存在。

2 症状体征呼吸系统症状;生命体征有无烦躁,易惊及腹胀临床表现。

3 社会心理因素
4实验室检查结果
护理诊断
1 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年筹,排痰不力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脓胸。

护理目标及护理评价
1患儿呼吸道通畅,咳嗽减轻,无缺氧症状,血氧分压维持正常。

2 患儿体温维持正常。

3 患儿的并发症在住院期间能及时发现和得到有效处理。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⑴病室内空气环境良好,加强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定时更换患儿体位,卧位时头抬高30-60,有利于呼吸和分泌物排出。

(3)用手轻拍背的方法助痰排出(演示手法)拍的同时鼓励患儿咳嗽。

(4)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痰液粘稠着用雾化吸入器雾化吸入或遵医嘱给患儿口服祛痰剂。

痰液多不会咳痰者吸痰。

,吸痰后立即给氧
(5)给予以消化,营养丰富流质,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进食时取半卧位或坐位,减少对呼吸的影响。

2维持正常体温
3病情观察
(1)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忽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重,呼吸60次/分,心率16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即为心力衰竭表现。

因立即给与吸氧,同时减慢输液速度,准备强心剂,利尿剂和镇静剂。

一般
用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为40%;缺氧症状明显者用面罩吸氧氧流量为2-4l/min,氧浓度为50%-60%。

(2)患儿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口吐粉红色泡沫样痰为肺水肿表现,给与吸入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吸入时间不超过20分钟。

(3)肺脓肿及脓胸脓气胸的表现及护理
(4)腹胀的护理
4健康教育;
小结:
1 肺炎的概念
2临床表现、不同种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3治疗原则
4护理要点
作业:
病案分析
张伟、女,4个月。

与7台内迁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与“泰诺、琥乙红霉素、小儿止咳糖浆”等。

体温有所降低,但咳嗽却加重并伴喘息,近两天来体温有上升,可达39.5 以夜间为重;偶伴呕吐,每日进食量明显减少,尿量明显减少,遂来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9.2 脉搏150次/分呼吸60次/分患儿烦躁不安,口唇轻度发绀,呈点头样呼吸伴喘鸣、听诊心律150次/分,中性粒细胞0.60 胸部X线检查两肺透亮度增加,由小片状阴影,临床诊断急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1 提出2-3个主要的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并列出诊断依据
2 针对每个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3 应对患儿做哪些建康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