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良种加工贮藏—研究中资加工与贮藏原理和技术及加工贮藏过程中种子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种子加工—从收获到播种前对种子所采取的各种处理,包括种子干燥、清选、精选分级、包衣、包装等一系列工序。
目的:提高种子质量,保证种子安全贮藏,促进田间成苗及提高产量。
种子贮藏—采用合理的贮藏设备和先进科学的贮藏技术,人为地控制贮藏条件,使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保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平,使种子数量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农业生产提高质量的种子,为植物育种专家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第一章种子的物理特性定义:是指种子本身所具有或者在移动堆放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物理性质。
1.根据单粒种子进行测定——籽粒大小、颜色、饱和度、硬度、透明度等。
2.根据群体进行测定——千粒重、比重、容重、密度、孔隙度及散落性、导热性、热容量、吸附性、吸湿性等。
影响种子物理特性的因素:遗传因素、外部环境第一节形态结构种子外部形态包括种子外形和种被解构两部分,其中种子外形包括种粒形状(圆形、肾形、扁圆形、纺锤形、三棱形、卵形等)、种粒颜色(黄色、棕色、黑色、紫色、红色、绿色、花色等)、种粒大小(大多农作物种子的千粒重约为20—25g);种被构造包括种皮和果皮。
一、种子形状与加工、贮藏联系1.种子形状是设计种子清选机械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指标。
圆形种子,按厚度分离,使用长孔筛;扁长形种子,按长度分离,使用窝眼筒。
2.种子形状不规则,可通过种子包衣增加种子的流动性,利用机械化播种。
二、种子颜色与加工、贮藏联系种子颜色与种子的耐贮藏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种子颜色的差异是种子色选机分离种子的依据。
三、种子大小与加工、贮藏联系1.通过种子大小与混杂物的差异可确定筛孔尺寸。
2.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千粒重突然发生显著的增大或减小,有可能发生霉变、吸潮及病虫害。
(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海椰子种子)四、种皮特性与加工、贮藏联系1.种被外的附属物多,种子吸湿性增强微生物和害虫发生较多;2.附属物如稃壳也能起到保护种子的作用;3.有些附属物需要特殊的加工工序进行处理,如刷种机、棉籽脱绒。
五、种子解剖构造1.种被:致密度会影响种子干燥、加工和贮藏,如硬实种子;2.种胚:由于胚中含营养成分,大胚相对不易贮藏,如玉米种子;3.胚乳:根据营养成分,影响种子干燥和贮藏:蛋白质种子不易干燥,豆类种子、油类种子不易贮藏。
第二节种子的容重和比重一、种子容重定义:种子的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内种子的绝对重量,单位为g/L。
容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种子的品质。
容重大小决定于:籽粒大小,整齐度(粒小、不整齐容重大)、表面形状,内部结构(圆而光滑、充实致密容重大)、水分和油分含量(含量低容重大)、混杂物种类和数量(大型、沉重容重大)。
种子容重与生产联系1.反映了种子质量优劣;2.种子贮藏时用容重计算仓容和运输时计算用车量的基本参数之一;3.可以利用种子容重计算种子仓库的侧压力。
二、种子比重定义:种子的绝对重量与它的绝对体积之比,单位为g/ml种子比重与种子品质密切相关影响种子比重的因素:种子成熟度、形态结构(有无附属物)、种子内的化学成分种子比重与生产的联系1.种子加工时,利用比重清选机分级;2.衡量种子品质的指标;3.作为种子成熟度的间接指标。
第三节密度和孔隙度密度:当一个容器装满种子时,种子实际体积与容器的容积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孔隙度:容器内种子间隙的体积与容器的容积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种子密度=100%-种子孔隙度种子密度和孔隙度与贮藏的联系1.孔隙度的大小标志着种堆内的空气流通状况,孔隙度大,易于干燥,熏蒸杀虫、杀菌;2.孔隙度也可用于计算种子堆中氧气的贮存量,以及在密闭条件下绝氧时间。
第四节散落性和自动分级一、散落性:当种子从高处落下或向低处移动会形成一股流水状,种子所具有这种特性就称为散落性。
种子散落性的好坏可通过静止角和自流角来表示。
1.静止角:圆锥形种子堆,种子斜面与地面的夹角称为静止角。
2.自流角:种子放于平面,将一端向上提起,种子开始滚落的角度和大多数种子滚落的角度之差。
两个斜面与地面的夹角称为种子的自流角,分别称为自流角的下限和上限。
角度小——散落性好,贮藏安全,对仓壁的侧压力大。
种子堆的散落性决定于种子形状、含杂情况、水分含量、贮藏情况。
散落性的作用:计算仓壁压力、设计运输工具、可作为种子贮藏状况的一个指标。
二、种子的自动分级:种子堆在移动过程中,其中各个组成部分都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和本身物理特性的综合作用而发生重新分配现象,即性质相近似的组成部分趋向聚集于相同的部位,失去它们在整个种子堆原来的均匀性,在品质上和成分上增加了差异程度,这种现象称为种子的自动分级。
原因:种堆内各组分的比重不同,散落性不同,种子在出入库和运输过程中均能发生自动分级。
自动分级发生程度取决于:移动方式(机械运输)、移动距离(移动距离远)、落点(高)、流速(快)、散落性(好)(发生严重,饱满粒、大杂质在堆顶;瘦秕粒、轻杂质在堆周围;若种堆小、落点低、距离近,则空气浮力小,轻杂质在堆顶)。
自动分级产生的不良影响:1.杂质集中,吸湿性增加,常引起回潮发热、虫害和菌害;2.杂质集中部位,孔隙度小,降低熏蒸杀虫效果;3.种子堆的差异性增加,影响到种子检验的正确性。
降低自动分级的方法:1.在进仓前尽量清除杂质,瘪粒或损伤粒;2.通过各种机械的方法,抵消自动分级产生的不均衡性(如设置钟形罩)第五节种子的导热性种子堆传递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
热量在种子堆内的传递方式1.籽粒间彼此接触而使热量逐渐转移,速度很慢;2.通过籽粒间隙内的空气对流传热。
种子堆是热的不良导体。
导热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静止种子堆的热量种子堆孔隙越大,则热的传导越慢导热性差在生产上带来的作用1.种温低,受外界影响小,可较长保持低温状态,利于安全贮藏;2.当种温较高,外界温度较低时,由于热量的集聚及呼吸作用,加强种子易丧失生活力和活力;种子的比热容(热容量):种子的比热容指1kg种子温度升高1℃时所需要的热量,其单位为kJ/(kg·℃)绝大多数干燥种子的比热容为1.67kJ/(kg·℃)左右。
用途:计算干燥一批种子所需的热量、确定适合的干燥方法。
第六节种子的吸附性一、种子的吸附性种子胶体具有多孔性的毛细结构,在种子的表面和毛细血管的内壁可以吸附其它物质的气体分子,这种性能称为吸附性。
吸附形式当一种物质的分子凝集在种子胶体的表面为吸附;其后,气体分子进入毛细血管内部而被吸着,称为吸收;再进一步,气体分子,称为毛细管凝结或化学吸附。
影响因素:种子的形态结构(疏松)、吸附面积大小(有效面积大)、气体浓度(浓度高)、气体的化学性质(活学性质活泼、容易凝结的气体)、温度(低)(粮堆吸附性强)。
因此,种子贮藏时通过改变贮藏技术控制和调节与某些气体接触。
绝对禁止仓库中存放挥发性的有毒物质,如煤油、农药、酒精、化肥等。
二、种子的吸湿性种子对水汽的吸附和解吸的性能称为种子的吸湿性。
影响种子吸湿性的因素:种子的化学组成和细胞结构吸附滞后效应: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下,种子吸湿达到平很的水分始终低于解吸达到平衡的水分,这种现象称为吸附滞后效应。
种子吸湿性与贮藏的关系在潮湿多雨季节,种子吸湿强烈,种子体内自由水增多,细胞体积增大,籽粒内部生理生化过程旺盛,往往会引起种子发热变质,特别是禾谷类种子的胚部,更容易吸湿回潮,发热霉变,所以应严格控制种子吸湿,防止发热霉变;在高温干燥季节,种子会失水干燥,此时相对高水分种子进行晾晒或通风,则起降水干燥的效果。
平衡水分:种子对吸湿和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时种子的含水量。
影响因素:种子内部化学成分,温度相对温度的影响。
第二章种子干燥原理与技术种子干燥是利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机械设备,使种子内部水分不断向外扩散,并通过降低降低含水量的过程。
意义:降低水分,确保安全包装、贮藏和运输防发芽、防霉变、防虫蛀和防冻害促进种子成熟确保包衣和处理种子的活力第一节干燥原理一、种子的水分体系一)种子水分的存在状态:自由水和束缚水。
二)临界水分: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解,指种子的束缚水达到饱和。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三)吸湿性:种子对水汽的吸附和解吸的性能四)干基水分:指种子中所含水分重量与种子干物质重量之比。
湿基水分:指种子中所含水分重量与种子含水量范围。
二、干燥原理原理:种子为一团凝胶,对水分具有吸附与解吸的特性,当外界水汽压小于种子内部水汽压时,种子失水干燥,因此种子干燥就是不断降低完全的水蒸气压力,使种子内部水分不断向外散发的过程。
干燥过程分为扩散和蒸发,扩散指种内水分沿毛细管扩散到种子表面(扩散分为湿扩散和热扩散),蒸发指种子表面水分汽化蒸发到干燥介质中;理想的干燥过程是蒸发和干燥的速度一致。
扩散和蒸发速度不一致的调节方法:扩散>蒸发,提高介质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或增加流速;蒸发>扩散,提高温度并降低介质流速,采用较长时间的缓苏处理。
三、种子干燥工艺流程1.预热阶段2.等速干燥阶段3.减速干燥阶段4.缓苏阶段5.冷却阶段第二节影响种子干燥的因素一、外部影响因素1.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低,利于干燥;2.介质温度:温度高,利于干燥;3.空气流通速度:空气流通速度快,利于干燥;4.干燥介质与种子接触状况。
二、内部影响因素1.种子生理状态——刚收获种子可采用先低温后高温的干燥方法;2.种子的化学成分——蛋白质传湿力弱,蛋白质种子应低温慢速干燥;油质种子水分易散发,可用安全高温干燥;淀粉传湿力强,粉质种子易干燥,可用安全高温干燥;3.种粒大小和种层薄厚——小粒、薄层种子易干燥,反之则难干燥;4.种子含水量:含水量高,热容量大,应缓速干燥或二次干燥,反之则难干燥;含水量低,可用安全高温一次性干燥。
第三节种子干燥技术一、自然干燥:利用日光和风直接加热和干燥种子优点:成本低,安全,节约资源。
缺点:易受场地和天气状况影响。
方法:种子脱粒前的干燥——如玉米的站秆扒皮法、高茬晾晒法、挂藏法,高粱的垄上播穗法、铺晒、码晒、,小麦水稻的捆绑竖放法脱离后干燥——将籽粒平铺在晒场上进行干燥注意事项:清场预热,薄摊勤翻,冷却入仓。
二、机械通风干燥:用未经加热的空气进行干燥的方法。
干燥介质的作用:载湿体三、热风干燥:利用加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直接通过种子堆,使种温上升,加快水分蒸发从而干燥。
方法:1.低温慢速干燥:气流温度仅高于大气温度8℃,采用较低气流量。
2.高温的快速干燥:①对静止种子干燥;②对移动种子干燥。
主要技术:1.加热温度:干燥玉米果穗40—43℃,玉米籽粒38—39℃,水稻34—40℃,大豆20—25℃,高粱35—40℃。
2.相对湿度:小于60%。
3.干燥厚度:玉米穗不超过3m,籽粒不超过1.5m,其他谷物种粒不超过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