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0月10日下午两点半,还是在师大附中的多媒体大教室,胡明道老师开始了我们期待的专题讲座,专题是《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设计》。

因为胡老师还要晚上到徐州坐火车赶回武汉,所以事先争求大家的意见:中间不休息了,争取五点多一点结束讲座,大家看可行?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愿意争分夺秒,希望多给我们学员一些指导,这份真情多么可贵!我们感动中自然要接受,于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胡老师高兴地结合她的教学研究,开始了事例详实、深入浅出且极具感染力的讲座。

她先明确了几个概念:高效、教学行为和设计。

所谓“高效”指效果、效益上的高;教学行为指在教学中受思想意识支配的行为;设计指在语文课堂上为获得高效而进行的教学行为方面的设计。

然后,胡老师通过一个个的情景再现般的课堂教学案例,让我们明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种种缺憾。

如《金色花》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产生对文中的“我”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的辩论,并把这种生成的辩论再以法庭辩论的方式呈现一遍,耗时23分钟。

这就是教学行为设计的空泛偏移。

如,阅读课上只讲知识,而抛弃文本的情感价值,这导致阅读教学的情智分裂。

再如,在课堂上无探究价值的教师提问,是一种变式灌输。

还有固守僵化的教学行为设计、违背规律的教学行为设计等。

接下来,胡老师还是以一个个情景再现的生动教学案例,引发我们的反思,来归因探源,明白它们的根源。

如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只偏重学生“认识”层面的设计,这是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尚未根本转化。

它导致教学目标窄化,导致“文本”与“学生”主客体的异化,导致教学价值局限于当前考试和未来中高考的功利化等。

如有的老师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不够明了,导致现代的学习方式不能在课堂上准确倡导。

胡老师说,现代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性呈现,学生的学习要有过程性,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或合作性,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再如,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显示出教师的角色尚未彻底更新,老师在课堂上应是指导者和促进者身份。

再接下来,胡老师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呈现的不同教学现场,让我们领悟明白几种教学现场模式,进而获得启示,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胡老师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解说了灌输式教学现场、串问式教学现场、诱答式教学现场和互动式教学现场的不同表现和效果。

她说互动式教学现场是能产生高效的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指单位时间内产生高效益的课堂,即指教学双重主体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相互交往、积极对答、共同探究,不断生成有效资源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全员学生构建新知、习得能力、提升情感,从而获得生命整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胡老师反思式、层进式地一步步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高效课堂,然后胡老师给了我们一些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南与根基。

1、教学价值的认定,课程理念的导航。

胡老师说,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价值观,它的理念支撑有四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二是关怀生命的整体性,三是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四是赞赏生命的独特性。

这种价值认定和理念支撑下的教学:就是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是有听说读写议思辩的实践;就是生命整体均衡发展的过程;就是尊重自主、开发潜能的学习过程;就是开放的、复杂的对话过程。

2、准确解读文本,创意发现三维。

胡老师说,这里有三个“标高”:一是文本解读要准确;二是文本解读要深刻,能读懂文本背后的东西;三是文本解读要有创见,能敏锐地发现可以切开全篇的点,如《社戏》那戏的“好”与“不好”,《岳阳楼记》中的“异”。

3、认真研究学情,确定切入方向。

胡老师说,同一篇课文,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它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有不同。

只有充分把握住学情,才可能找准教学的切入方向,设计出能实现高效课堂的设计来。

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特征1、原则有四条:知、能、情意过程化,过程学习活动化,活动内容问题化,问题探究实践化。

2、特征有三个:(1)动力性:设计要有能推动生成的动力。

它能为三维目标的动态达成铺设过程,它能让有不同差异、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参与,它必须为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能发挥创造思维搭建平台,它必须能让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同内容、不同方向、不同维度的信息都能互相碰撞、交流。

(2)立体性: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其解决的路径不是唯一的,应如立交桥一样,有多种渠道,让学生都能思考进去,能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

(3)弹力性:教学设计中要有留白,不要设计得太全太细,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三、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框架与内容1、设定目标,架构环节:目标的设定不是要把三维目标截然分开,而是在目标中能体现出三维。

目标要含有四个要素:主体、过程、内涵、程度。

环节有层进式,总分总式等。

在架构环节时要注意:围绕目标、逻辑推进、动静搭配、分合有致、环环相扣、动态达成。

2、着眼细节,精心预设:预创问题情境,做幽默的引趣人;拟定探究问题,做智慧的导航员;策划学习活动,做机智的组织者;计导学习方法,做聪明的好学长;链接深度拓展,做温馨的建议者;整合有效资源,做灵巧的梳理师。

由于时间紧迫,胡老师虽一再简化事例,讲到这里也已到五点半了,只好不舍地无奈结束。

一连三个小时,七十多岁的老人激情始终,声音一直响亮、抑扬顿挫,而且几乎都是站着讲的、几乎没喝一口水。

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怎么能做到这样?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胡老师想把教学的火种尽量多地撒给我们,想多给我们一些指导和鼓励。

这就是老人热爱语文、躬耕教育的情怀使然,是老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崇高境界所驱。

多么可亲可敬可爱的胡明道老师!胡老师,经久不息的响亮的掌声就是所有恭听者对您真诚的感谢和深受的感动。

我们懂得您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

正如您上午寄语,我们会做好自己,且行且思且珍惜。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建立在下面三个基本点上:一、理解数学,主要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精神的理解,对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方式和价值观资源的理解。

教好数学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自己先学好数学。

只有我们教师自己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有较高水平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数学的精神传达给学生,真正发挥数学在学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只有我们教师具有展开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善于挖掘知识中蕴涵的价值资源,才能保证数学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效整合。

二、理解学生,主要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理解,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才能知道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理解教学,主要是对数学教学规律、特点的理解。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遵循了这些规律、反映这些特点,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两个关键:一、提好的问题。

“好问题”有两个标准,即:有意义,并且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

“有意义”就是所提问题要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能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的心理保持积极的、适度的求知倾向。

二、设计自然的过程。

这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再创造过程)与学生数学认识过程的融合。

一般地,“自然的过程”是一个从知识的背景到典型具体事例的分析,再到具体事例共同特征的概括得到猜想,再到猜想的证明得到新知识(定理、公式、法则等),再到新知识的应用、反思和再概括的过程。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一个核心。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

所以,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概括过程:根据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以问题引导学习,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基本而重要的。

要做到“讲逻辑又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

教学过程中,要在关键点上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并让他们自己概括出数学的本质,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还需从理解数学入手。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首要的还是我们教师的数学理解不到位导致数学教学的:不“准”——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教学不准确,有的甚至教错了;不“精”——没有围绕概念的核心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不“简”——纠缠于繁琐的细枝末节,简单问题复杂化。

因此,我们教师要下功夫于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结构体系的理解,努力提高揭示数学知识所蕴涵的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过程的能力,想方法使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例:向量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

与学生熟悉的数一样,向量也是一个“量”,不过这个量有些特别,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引进一个量,就要研究它的运算;向量如果没有运算就只是一个‵路标′”。

研究向量的运算,可以把数及其运算作为类比对象,通过这种类比,可以使学生明确平面向量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为向量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力的知识、方法的认知固着点。

向量具有明确的几何背景。

向量及其运算(运算律)与几何图形的性质紧密相联,向量的运算(包括运算律)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图形的一些性质也可以用向量的运算(运算律)来表示。

例如,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而向量的加法及其交换律(a+b=b+a)又可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bd≌△cdb).这样,建立了向量运算(包括运算律)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后,可以使图形的研究推进到有效能算的水平,向量运算(运算律)把向量与几何、代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与解析几何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解析几何中的“数和数的运算”。

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

如果把坐标法简述为:〔形到数〕——〔数的运算〕——〔数到形〕,则向量法可简述为:〔形到向量〕——〔向量的运算〕——〔向量和数到形〕。

概括以上所述,可得如下关于向量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代数角度引进一个量,必须要有运算——向量如果没有运算就只是一个路标;类比数及其运算,研究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数乘向量运算) ——以定义向量加法为出发点;数量积——从物体受力做功的物理模型中得到启发;引进一种运算,就要研究运算律——结合律、分配律、交换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