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压力管理

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压力管理

36
3.警惕非理性的行为方式

通常一般人面对自己无法顺利处理的压力源时,常采取非理 性的处理方式,如逆来顺受、逃避、穷紧张或鲁莽行事,然 而这样的行为和态度,往往无法有效处理问题,有时还会惹 来更大的麻烦。由于问题处理过程是压力调节最重要的把关 者,一旦处理过程出了问题,压力严重程度可能大增或持续 时间更久,即可能造成严重的情绪、生理及行为的伤害,导 致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生,甚至引发精神病体质,形成各类的 精神病。
2.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辅导员的职业满意度、离职
意向,产生职业倦怠,减低了工作热忱; 3.辅导员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师生关系,引发学生 的心理问题; 4.辅导员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学生认 同的楷模,其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7
成长意味着面对挑战的艰苦历练

成长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成长是终生的历程,
5.你想要活得跟现在不一样吗?
6.如果你改变,会有什么可能的结果?又,如果你不改变, 结果会怎样? 7.你的改变,在你的生活中,会如何影响别人? 8.此时,在你的生活中各个层面可以改变的幅度有多大?
9
一、关注压力现状 二、理性认识压力 三、积极应对压力
10
一、关注压力现状
11
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
38



④积极寻求能帮助解决问 题的资讯,包括如何动用 家庭及社会环境支持系统;
自我激励
“即使无他人喝
彩,我亦绝不放弃,
因为精彩自在我
心中。”
39
扬长避短
的确,有些短是不可以拽长的, 但可以将我之所长努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40
辨证思考
41
辨证思考

万事万物皆有阴有阳、有利有害, 看问题不要片面化,应当多角度、 全面地;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可见并无 纯粹的东西,看问题不要绝对化, 应当相对论;黑可变白,白可变 黑,任何事情都会变化,因此应 当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好 事绝对好,容易乐极生悲,认为 坏事永远坏,则会悲观绝望。 凡事追求绝对,过于较真,便会 出问题。 ----郑日昌
(1)压力源的性质
根据压力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压力分为四种: ①物理环境压力: 噪声、空气污染、食物污染、交通问题等的压力;
②社会环境压力:
政治、经济、教育、风俗习惯、家庭教养等的压力; ③生理压力: 饥饿、呼吸、睡眠、疾病等的压力; ④心理压力: 焦虑不安,患得患失,权利、地位、爱情等欲念得不到满 足时所产生的压力。
22
2、当事人的自我强度

当事人的自我强度是指面对压力时当事人自身所具有的
抗压力度。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种种个体差异,造就其面对压力时的 自我强度的差异。

这些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的压力事件时对于问题的认知 评估、应对技能、自我胜任感都是不同的,而那些性格
刚强、见多识广、历经坎坷不言愁、自尊自信、乐观开
35
2.能动地接受压力

既然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就不必想摆脱压力,
只能思考如何正面迎接压力、处理压力和挑战压
力。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尔有一种说法:压
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应付的难题,一个懂得如何
缓解压力的人,不会让自己被压力所压垮,不会 让自己深陷一种痛苦与不幸中,而是将压力巧妙
地转化利用,以利益最大化地汲取人生幸福。
(3) 岗位成就感逐渐下滑。据调查显示:39 %的辅导员认为从 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走错路”,还有部分人认为思想政 治工作仅是谋生的手段。
13
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成因

1.职责不明,工作负荷高 2.出路不畅,工资待遇差


3.成就感低,缺乏身份认同感
4.高危性的职业风险


5.高标准的素质要求
走得快,证明精力充沛、旺盛、无衰老之症。
4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新标准:
三良:(精神健康)
⑴良好的个性人格 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
⑵良好的处世能力
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⑶良好的人际关系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12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表现
(1)工作热情逐渐下降。许多辅导员刚参加工作时,干劲十足, 精力旺盛,主动性很强。工作几年后就逐渐变为缺少主动性、 缺乏活力、表现为呆板和惰性。 (2) 工作态度逐渐消极冷漠。有的辅导员在工作初期有着较强 的成功信念,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 差使他们的工作热情难以长期维持, 最终信念系统塌陷,身 心俱疲。

职业倦怠(Job burnout) 又称“职业衰竭”、“职 业枯竭”。职业倦怠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 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 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 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分析高校辅导 员职业倦怠的根源,寻求有效干预方法,可以有力缓 解辅导员职业倦怠。学者马勒诗(Maslach) 认为职 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即情绪 衰竭( Emotional exhaustion) 、去个性化 (Deperonal lineation) 和个人成就感低落(Dim in 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



由于这个社会支持系统给予了各种我们所需要的工具性支持与情感 性支持,使我们在困难的重压之下倒不下去,撑了过来。而有的人 就因为没有这样的支持系统,或者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使他们得 不到应有的支持而倒在压力之下。
24
认识压力——压力是柄双刃剑

1.过度压力损害心理健康
(1)过度压力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容易形成思维紊乱。 (2)过度压力引起诸多情绪反应,甚至导致身心疾病发生。 (3)过度压力引发一系列的行为反应,损害身心健康。
不要凡事都应允 适当地宣泄愤怒的感觉 保持幽默感
32
确立目标与人生的意义
清楚自己重视的价值 欣赏生命中微小的事物 确定人生的目标 不要过于介意此刻的得失
33
给心理补充营养
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 第二,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宣泄和疏导。适当的宣泄和疏 导可吹散盘旋在心头的不健康的浊气。 第三,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 确的批评,势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但过于苛刻的批评和 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很重要。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 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 防止偏离人生轨道。 第五,宽容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宽容是不拿别 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自己不和自己过不去。面对不顺心、不 如意的人和事,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2011年03月10日 凤凰网健康论坛 34
1.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

萧伯纳说:“当我死时,我希望自己彻底耗竭。 因为我愈努力工作,就愈有生命力。生命本身就 会令我喜悦。我不认为生命是迅速燃尽的蜡烛。 相反地,它是灿烂的火把,我活着的时候必须高 举它,在送给下一代之前,它要愈亮愈好。”的 确,既然活着,就该努力扩展自己的载压量;要 想出类拔萃,就一定得有足够深的压力容量,以 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
行动反应
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 帮助;抽烟、酗酒、暴饮暴食、吸毒、 自残、自杀。
生理反应
皮质醇分泌、呼吸加快、主要肌肉群充 血;血压升高、消化速度减慢、脑垂体 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机体免疫功能降 低、其衰竭 自认为情绪资源耗尽,对工作缺乏冲动, 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害怕工作。
30
常用减压方法

由心理层面达到压力缓解的效果
(去除非理性想法;提升自我肯定行为;负面思想中断法)

由生理层面达到压力缓解的效果
(呼吸调节法;肌肉松弛法;饮食及运动调解法)

建立与运用支持系统以缓解压力
(评估支持系统;建立和维持支持系统)
31
建立与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改善和家里人的关系
建立较深入的友谊
6.高期望的价值冲突
14
二、理性认识压力
15
认知压力 心理压力, 一般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 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 张情绪。
16
认识压力——压力源
创伤经验 遗留 生活改变
天灾人祸
生活琐事
不可预测 因素
不可抗拒 因素
挫折与冲突
17
认识压力——反应
情绪反应
兴奋、好奇、情绪高涨;紧张、焦虑 、 害怕、恐惧、沮丧、悲伤、痛苦
面对压力源应该警惕自己是否在用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处理。
37

4.培养理性的处事态度


步骤如下:
①认清压力事件的性质; ②理性思考并分析问题事 件的来龙去脉; ③确认个人对问题的处理 能力;

⑤运用问题解决技巧,拟定 解决计划; ⑥积极处理问题; ⑦若已完全尽力,问题仍无 法在短时间内克服,则表示 问题本身处理的难度甚高, 有可能需要长期奋战不懈, 那就做好长期处理的心理准 备和思想准备。
朗、渴望挑战,喜欢冒险的人由于更具内在力量,故更 具自我强度,不易为压力所击倒。
23
3、社会支持度

社会支持是指当我们面临困难或威胁时,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 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杨 眉,2002) 这样一个支持系统就像一个缓冲器,可以缓解压力情境所产生的伤 害,也可以化解压力所造成的压抑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我 们内心的安全感。 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家人、亲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 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应当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 构。
26
三、积极应对压力
27
压力是可以管理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