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 对教育功能类型的划分,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 ▪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 能和社会功能
▪ 1.促进个体的有效发展,是教育的个体功能。教 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 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 2.通过对社会个体的培养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构成了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 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 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 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 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 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 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 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 能和负向功能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Merton)20世纪 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 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 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 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 不同。多数时期的教育以正向功能为主,但历史上也 有某些时期,如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 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 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把性质(方向)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
日本学者柴野昌山把默顿的上述两个维度引入
教育功能的研究,提出了关于教育功能的理论分析
框架(见图2—1)。
主观意向
在这一框架中,教育功
分析
显性 隐性
能被分为四类,即A--正向显
性功能,B--正向隐性功能,
客观
正向 A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其中正向功能为重点内容:
▪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包括促进个体发展 的功能,以及个体谋生与享用功能;
▪ 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在对社会各 个子系统,即人口、文化、政治、经济、环境的促进 作用。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二章 教育功能
▪[内容摘要]
▪ 教育功能是教育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它主要回答“教育的作用”等问题。 ▪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对个体和社 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影 响和作用的性质可能是正向的、促进的,也可能 是负向的、阻碍的,或者是无效的。 ▪ 教育功能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对个体 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正向和负向的功能。
▪ 教育就是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 和谐全面地发展。
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 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分别表现为: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1.教育的内部功能表现为对受教育者发展所 起的作用;
2.教育外部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对生产力、生 产关系的作用,表现出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所表现 出来的功能,不仅只有正向的促进,也有负向的 阻碍。所以,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期望,而是客 观的结果。因此,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 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
分析
人的正向功能;B--表示教育对
人 社会
社会的正向功能;C--表示教育 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D--表 示教育对人的负向功能。这四
正向 A
B
客观
结果 负向 D
C
类功能中既有显性功能的呈现,
也有隐性功能的揭示。
图2-2 学校教育功能分析框架图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 促进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所预期的正向功能,是显性正向 功能。这一功能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因此也被称为 教育的本体功能,成为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在教育功能系统 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 3.还要分析由于教育活动偏离目标、教育系统内 部结构失调、与外界社会子系统不相协调等原因造成 的教育正向功能发挥受阻所产生的负功能。既包括对 个体发展的负功能,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 4.在对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静态、横
切式的分析的同时,还对教育功能做了动态、纵剖式 的考察。考察主要有三个方面: ▪ (1)教育功能的形成过程,包括, ▪ ①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 ②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 ③教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 (2)教育功能的释放过程; ▪ (3)影响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因素和条件。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 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个体发展在内容上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前者指有机体的 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及其机能的发展、完善,后者指人的心理 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各种高级社 会性的发展。
B
C--负向隐性功能,D--负向显
结果 负向 D
C
性功能。
图2-1 柴野昌山关于学校教育功能 的分析框架图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2.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
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正向的, 也有消极的、负向的。 (见图2—2)。
把教育功能分析的内容和
主观意向
性质结合起来:A--表示教育对
教育学基础导论:第二章 教育功能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 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和隐性也是默顿分析功能的一个维度。
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 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 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 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 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 的表现。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 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 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