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煤价走势分析报告为尽可能科学地分析2010年煤价走势,本文选取秦皇岛普混煤平仓价作为代表价格,对2003年3月至今的煤价波动进行了回顾,探索几年来煤价波动的基本规律。
本文分为4部分:一、2003—2009年煤价整体走势分析;二、2008年和2009年煤价波动特殊性分析;三、2003—2009年煤价各年波动分析;四、判断2010年煤价走势特征。
考虑到各煤种的价格波动具有高度关联性,本文以普混煤秦皇岛港平仓价为煤价代表指标,不对各煤炭品种的价格进行分门别类的讨论。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2003—2009年,煤炭供需大体平衡。
其中,2003—2006年,为紧平衡,供给略低于需求;2007年以来,则为宽松平衡,供给量略高于需求量。
第二、在供求平衡的态势下,煤价之所以长期上涨,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成本提升后煤炭企业通过提价向下游转移;二是随着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提高而水涨船高。
第三、2003—2005年,煤价上涨迅速,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煤价的市场化改革,煤炭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得到合理定位。
因此,2003—2005年的煤价大幅上涨不具有可参考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如果说煤价长期上涨的原因是成本提升和通货膨胀,那么,煤价短期内波动的原因则是暂时性的供求失衡,这主要来源于煤炭区域性失衡和季节性失衡。
第五、2010年煤炭供求整体上依然呈现宽松平衡态势,但会出现季节性波动。
一、2003—2009年价格走势分析为整体回顾2003年—2009年间煤价走势,可选取7年来的月度煤价,绘制走势图(图一)如下:7年间,国内煤价稳步上升。
最高价为670元/吨,出现在2008年7月;次高价为610元/吨,出现在2009年年底;最低价为176元/吨,出现在2003年7月。
7年间波动绝对值高达494元/吨。
2003-2009年价格走势图(图一)1002003004005006007002003年3月3日2003年9月3日2004年3月3日2004年9月3日2005年3月3日2005年9月3日2006年3月3日2006年9月3日2007年3月3日2007年9月3日2008年3月3日2008年9月3日2009年3月3日2009年9月3日元/吨(一) 价格波动的不同阶段2003—2009年的价格波动情况,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3月—2004年10月,价格第一轮攀升。
从200元/吨上涨到245元/吨,22个月上涨22.5%。
(见图二)第二阶段:2004年11月—2008年1月,价格第二轮攀升.从245元/吨涨到355元/吨,38个月上涨45%。
(见图三)2004年11月—2008年1月(图三)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04年9月292004年12月292005年3月292005年6月292005年9月292005年12月292006年3月292006年6月292006年9月292006年12月292007年3月292007年6月292007年9月292007年12月29元/吨)第三阶段:2008年2月—2008年7月,价格第三轮攀升。
从355元/吨涨到最高670元/吨,6个月上涨将近90%。
(见图四)2003年3月—2004年10月(图二)501001502002502003年3月3日2003年5月3日2003年7月3日2003年9月3日2003年11月3日2004年1月3日2004年3月3日2004年5月3日2004年7月3日2004年9月3日元/吨第四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价格急剧下跌。
从670元/吨的高位跌至最低350元/吨,4个月跌幅48%。
(见图五)第五、2009年1月—2009年11月,价格基本平稳,在370元/吨和410元/吨之间窄幅震动。
(见图六)2008年1月—2008年7月(图四)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8年1月2日2008年1月16日2008年1月30日2008年2月13日2008年2月27日2008年3月12日2008年3月26日2008年4月9日2008年4月23日2008年5月7日2008年5月21日2008年6月4日2008年6月18日2008年7月2日2008年7月16日元/吨2008年8月—2008年12月(图五)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08年7月21日2008年8月4日2008年8月18日2008年9月1日2008年9月15日2008年9月29日2008年10月13日2008年10月27日2008年11月10日2008年11月24日2008年12月8日2008年12月22日元/吨2009年11月至今(图七)1002003004005006007002009年11月22009年11月92009年11月162009年11月232009年11月302009年12月72009年12月142009年12月212009年12月282010年1月4日2010年1月11元/吨第六阶段:2009年11月至今,价格再次急速上升。
从410元/吨涨到640元/吨,两个月上涨56%。
(图七)(二) 2003—2009年的价格基本走势通过以上回顾,可以发现:2003—2009年间,煤炭价格整体上呈现逐步上涨的走势,其中,2003年—2008年稳步攀升的走势尤其明显。
此结论可经分析对比各年平均价格得到进一步加强。
根据2003—2009年的周度价格,分别计算每年平均价格和增2009年1月—2009年10月(图六)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08年12月292009年1月292009年2月282009年3月292009年4月292009年5月292009年6月292009年7月292009年8月292009年9月292009年10月29元/吨长率如下(表一):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平均值(元)189 239 286 303 326 471 388增长率26.4% 19.7% 5.9% 7.6% 44.5% -17.6% 表一:2003—2009年煤炭平均价格和增长率上述平均值的求取方法为简单平均而非加权平均,其假设前提为秦皇岛港每周销售量大致相同。
从7年的长时间来看,这一假设基本符合现实。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3年3月至今,除了2009年,其他每年的价格都在增长,其中增长率最快的是2008年,高达44.5%。
但是,2008年价格出现了“过山车”似的暴涨暴跌,价格并不具有代表意义。
故而,选择2008年煤价低于年度平均值471元的周度价格,求取其平均值为375.6元。
调整后的平均价格和增长率如下(表二):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6月、11—12月2009年平均值(元)189 239 286 303 326 376 388增长率26.4% 19.7% 5.9% 7.6% 15.3% 3.2% 表二:调整后的平均价格和增长率。
考虑到2009年11月以来的价格暴涨情况,和2008年6月、7月的暴涨情况非常相似,再求取2009年1—10月平均煤价进行对比如下(表三):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6月、11—12月2009年11—12月平均值(元)189 239 286 303 326 376 366 增长率26.4% 19.7% 5.9% 7.6% 15.3% -2.7% 由表三可见:2004年、2005年和2008年均价上涨速度较快,分别为26.4%、19.7%和15.3%;2006年和2007年价格保持稳步上升,分别为5.9%和7.6%。
2009年1—10月,均价相对于2008年,出现了2.7%的小幅下跌。
(三)2003—2009年价格稳步上涨的原因分析煤炭是一种商品,而非一种资产。
在这一前提下,煤价由其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调节。
如果供不应求或者基本平衡,煤价则会随着其成本上升而逐渐上涨,而且从长时期来看,上涨将表现出明显刚性。
同时,煤炭作为商品,其价格也会受到社会物价指数的影响。
也就是说,即便其实际价格不变,随着货币发行量的变动,其货币价格也会变化。
最后,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走势也会受到国家政策、其他能源价格、国际煤炭价格等的影响。
因此,下面分别从供求关系、物价指数、成本变动等方面分析2003—2009年间煤价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1.2003—2009年的基本供求关系1.1.2003—2009年年度供应量分析年度煤炭供应量计算公式如下:年度煤炭供应量=生产量+净进口量+社会库存变动量 2003—2009年煤炭产量分别为(表四):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煤炭产172200 199200 220500 237300 252597 278800 299347 量(万吨)增长率12.4% 10.7% 7.6% 6.4% 10.4% 7.4% 表四: 2003—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统计数据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这里要说明的是,2009年的产量数据尚未公布,但考虑到1—11月产量为270547万吨,11月产量为28800万吨,因此,假设12月份和11月份产量相同,则预估2009年产量为299347万吨。
这一数据比较保守。
2003—2009年各年度煤炭净进口数量分别为(表五):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进口(万吨)1076 1861 2617 3825 5102 4040 9768(1—10月)出口(万吨)8298 8568 7168 6330 5317 4543 2240(全年)净进口(万吨)-7222 -6707 -4551 -2505 -215 -503 8910(1—11月)表五:2003—2009年煤炭进出口情况从表五可见,2003—2009年,我国煤炭净进口逐步增加,2009年,净进口首次为正数,总量预计将超过1亿吨。
(1—11月净进口已经达到8910万吨,10月、11月的月度进口量都超过了1100万吨。
而全年出口量已定为2207万吨。
)煤炭净进口量逐年增加,政策因素不可忽视。
2004年7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出台的《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开始颁布实施,加大了煤炭出口配额的调控力度,大力压缩焦炭出口。
2005年4月起,动力煤的进口关税从6%降至3%。
2006年9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为鼓励外贸煤炭出口创汇而执行了近10年的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