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与价值观
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 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 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 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 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 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 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 巷已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 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 期也要灭亡。”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 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 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 劳而获开始的。 ”
193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 只有十四五岁。
如果叫你在社会上找一个岗位扮演一 个角色,在体验中学习一些知识,掌 握一些本领,体会一份劳动的快乐, 你希望是什么岗位呢?
弘扬传统美德, 把梦想放在心里, 从现在做起, 不要轻易放弃!
诚实、守信,践诺履约,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社会 的传统美德。做不到就不要随 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 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笃实守 信的人。
中华美德之孝道--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 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 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 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 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 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 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 之多。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 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 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 呢?”意思是说:父母不在了, 想尽孝已经做不到了。
一、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 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 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国是 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 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 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 统美德,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 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风貌,它是中华民族改造生存环境、 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 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自古以来,这 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 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和“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 财富!
中华美德之明礼 六尺巷的故事。安徽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名, --六尺巷 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
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 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 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 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 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从千里 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 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依 然耸立,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 世了.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 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 闷儿,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 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主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 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 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 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 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 很少间断过。
修路工人在运石头
建筑工人起 早贪黑工作
交警叔叔大清早指挥交通
他们工作的时候我们该 怎么做?又能为他们做 些什么?
当清洁工人清扫大街的时候,我们可以…… 当交通指挥员指挥交通时,我们应该…… 当维修工人为我们修理家具时,我们可以…… 当……,我们可以……
那么,中华传统美德都有什么呢?
八个字:忠、孝、诚、信、礼、 义、廉、耻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 孝——生生不息 的爱心、 诚——求真务实的品质、 信—— 立身兴业的基点、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 廉——清白正气 的根基、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中华传统美德之爱国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中郎将苏武 奉命出使匈奴,因匈奴内部 的政变而受牵连,汉朝使节 全部被囚禁。匈奴采取各种 手段,逼迫苏武归降未成, 匈奴单于就将他流放到荒无 人烟的北海牧羊。深陷绝境 的苏武以草根野鼠为食,面 对南方,怀念祖国,强烈的 爱国信念,使他顽强地与困 境抗争。他孤身一人与羊群 相伴19年,始终不辱汉使气 节。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 汉和好,白发苍苍的苏武被 遣回朝。苏武临大节而不辱, 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 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千百年 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