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是小儿最常用的退热、止痛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对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经常出现很多不良反应,所以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就是根据患儿个人的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的成份等全面情况准确的选择适合他们的解热镇痛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注意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童常用解热镇痛药物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和就医原因。
据统计,在小儿急诊留观和住院者中,发热占第一位,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疾病。
众所周知,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病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
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
解热镇痛药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药效仅能维持数小时,体内药理作用消除后,体温将再度上升。
儿童发热多具有自限性,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因此选用退热药的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大小。
有关研究证明,退热药的疗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
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糖浆,该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
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退热药作一下介绍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阿司匹林是一种古老的退热药,1899年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主要为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其最严重副作用是瑞氏综合征,病死率为30%。
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或出血,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
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
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
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用适宜的量具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的液体制剂称为滴剂)。
药理作用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
- -解热镇痛药在儿童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布洛芬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
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16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近5小时,平均体温下降值为2.3度,下降百分率为88%。
儿科专家认为,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
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等。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复方氨基比林又叫安痛定,该药是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强效退热药。
该药中含有的氨基比林可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若在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入本品易致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险。
对某些患儿来说,本药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
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
因此,儿科专家指出,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常见不良反应编辑解热镇痛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凝血障碍,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惊厥和昏迷。
其中氨基比林和非那西汀有严重的毒性,易使小儿体内的粒细胞迅速下降,甚至可使小儿有致命的危险。
因此这两种药早已被淘汰。
但目前尚保留着含有以上两种药物成分的复方解热镇痛药,如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等。
尤其是去痛片,其组方极不合理,小儿服用后会给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
临床上已有多例小儿服用去痛片(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氨基比林150mg、非那西丁150mg、咖啡因50mg、苯巴比妥15mg。
)致死的报道。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美国FDA提示抗感冒和镇咳药可致儿童死亡FDA 于2007年8月发出警告,禁止将抗感冒和镇咳用的非处方药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并建议6岁以下的小儿也勿使用,6岁至11岁小儿慎用。
除非有专业人员指导。
并要求企业修改说明书。
FDA 追溯档案记录,发现在1969-2006年9月期间,共有54例小儿因服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或盐酸麻黄碱的抗感冒药而致死;另有69例因服用含有抗组胺药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溴苯那敏或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的抗感冒药而致死,其中大多数为2岁以下的婴幼儿。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儿童如何安全服用解热镇痛药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婴幼儿特别注意事项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使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该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
当患儿拒绝口服药物时,退热栓剂用来塞肛门,由肠道吸收,退热效果迅速,非常方便,但要注意要小剂量给药,切忌反复多次使用退热过度,引起体温陡降或腹泻。
虽然大部份发烧都不需要惊慌失措,但是对新生儿来说却要严肃对待。
因为如果两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会导致严重的细菌感染。
医生通常都会很严肃的对待。
如果两个月以下的婴儿体温到100.5度(摄氏38度)时你就需要找医生了。
从两个月到两岁:一旦婴儿两个月大以后,发烧就不是一件紧急的事了,医生建议不要太在意温度计上的数字,即使它是104度(摄氏40度),而是要观察孩子是否无精打采或者是没有味口?当然,发烧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你可以给它吃强生公司的解热镇痛药Tylenol (泰诺林),对于六个月以上的婴儿,你还可以用布洛芬(Ibuprofen),即模特灵(Motrin)小儿混悬剂或Advil (爱德微)。
美国纽约的儿科专家Andrea Jill Leeds 指出:一旦温度降下来,如果孩子精神状况和平时一样,照样的玩耍,那么你就能确信这只是发烧让她感到不舒服而已。
如果她依然是无精打采,没有任何反应,可能问题就严重了。
给孩子吃退烧药的时候要仔细看说明书。
布洛芬(Ibuprofen),又称芬必得,不能用于六个月以下的婴儿。
它会导致孩子呕吐或脱水。
永远也不要给孩子用阿斯匹林,它可能会引发雷氏症候群,导致肝脏的毛病。
为了防止婴儿脱水,你需要继续喂母奶或牛奶。
如果它不想吃的话你也不用担心,大部份孩子都能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安全的度过一些天。
给孩子多喝水或给它喝一些果汁。
或者是营养水。
如果孩子实在拒绝喝的话,试着用医用的滴管给它滴一些水到嘴里。
我相信在您的照顾下,孩子能很快恢复健康。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根据病情选择用药,诊断不明勿用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药物,只能缓解发热和疼痛等症状,不能解除病因和诱因,并且有时可能因用药掩盖病情而影响诊断。
所以,在诊断尚未明确之前,务必谨慎使用,最好不用。
如小儿高热常伴有惊厥,少数患儿可因惊厥发作时间太长而导致脑损伤,临床上除了用抗惊厥药外,应及时给予作用强而迅速的退热药,如肌注安乃近或来比林针。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选用小儿专用剂型,提高用药依从性。
儿科的泰诺林滴剂、百服宁口服液、美林口服液等经口给药,从而减少患儿对肌肉注射的抵触情绪,增加了患儿对治疗的合作性。
这些制剂有小儿喜欢的水果味道,外包装美观,另配有滴管或量杯,服用方便,分剂量准确,患儿乐于接受,也是家庭必备的优良退热药。
另据报道,美林在4 h内退热速度与安乃近注射剂相同。
口服药能达到注射药退热速度和效果,那么美林应当成为退热的有效药物,口服药比注射药在家庭使用也更方便。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严格控制剂量,特别是注射剂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因为在高热时机体对解热药很敏感,所以临床上用安乃近注射液为高热病人退热时应注意掌握剂量,以免导致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不可骤然退热小儿高热时骤然退热,可因体温骤然下降而引起大量出汗,进而引起血容量骤减而致发生虚脱。
所以,在小儿高热、过高热时,应当权衡利弊,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结合起来,以减小解热镇痛药的用药剂量,避免大剂量使用而导致的过度降温问题。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用药疗程宜短小儿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解热镇痛药的副作用极大,特别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大。
此外,对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因此给小儿服用解热镇痛药时要严格遵循剂量要小、疗程宜短的原则,疗程以不超过一周为宜。
若是用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虽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但也要尽可能地短些为好,宜控制在2~4周内。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了解复方制剂的成分,避免重复用药临床上应用的解热镇痛药除了人们所熟悉的阿司匹林、安乃近、扑热息痛、氨基比林、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等单纯制剂外,还有许多复合制剂,常用的感冒通、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片和一些抗感冒冲剂中,都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成分,如泰诺林滴剂和酚麻美敏口服液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家长不了解些复方制剂的药物成分,就有可能引起单纯制剂与复合制剂的重复用药问题,有可能因超量使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甚至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各种抗感冒药之前,一定要看清药物说明书,以避免重复用药。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注意过敏反应解热镇痛药之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反应,如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安乃近、扑热息痛,以及消炎痛、萘普生等药物同样也会过敏。
因此,用药前一定要搞清楚患儿有无解热镇痛药过敏史。
凡对其中任何解热镇痛药过敏者,务必要慎用其他药物,最好是不用。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预防不良反应如上所述,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解热镇痛药的副作用较大,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多,因此要尽可能小剂量用药和短期用药。
同时,在用药期间要加强观察和监测,包括对小儿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监测,尽可能减小药物副作用,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以保障小儿用药安全。
儿童解热镇痛安全用药DNA 检测儿童个体化用药在选择药物及用药剂量的时候,一般不宜将成人服用的药物直接给小儿服用,如按成人给药方式给药就很容易发生蓄积中毒,所以要考虑儿童用药剂量;同时要考虑小儿的个体特点,如年龄的大小、身体的强弱、疾病的轻重、肝功能的好坏和以前用过什么药及有无过敏史等采用儿童个体化用药,还要注意小儿既往用药时对药物的耐受能力等,以便做到合理用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然而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单纯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角度出发进行所谓的儿童个体化用药已远远不够,大量的生物医学研究成果表明,绝大部分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使用DNA 检测技术,即是针对与药物反应相关的DNA 密码进行解读,预测患者对于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程度,对临床用药起到科学、精确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