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浅谈城市规划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今后发展的总计划书,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开发利用同时又不影响后代的开发利用的发展道路。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两者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现代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1.1城市规划内涵分析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是与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有联系的综合性学科,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规划不仅是对城市物质环境的规划,而且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很多方面的设想,是综合性的、有预见性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意义是用来预见并指引城市发展方向,它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乃至城市的性质和规模都有一个综合的部署,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更加符合人们的居住和生活,保证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协调。
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这是保证城市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
1.2可持续发展概念诠释
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很多方面,这里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2.1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保证了资源和能量的可持续利用。
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再生离不开完整的生态系统。
人们应该积极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使地球能承受人们的生活。
1.2.2经济的可持续。
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强调经济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长。
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污染和消耗,充分节约和利用资源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1.2.3社会的可持续。
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它对社会公平公正、文明和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控制人口数量在地球的承受范围并且提高人口质量,消除两极分化、失业等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着重点。
最终将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和人文素质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社会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它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的。
2.现阶段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
2.1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过度,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这也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因此需要对城市的发展重新进行合理
的规划。
2.2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遗产的冲突
城市的发展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它是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载体,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当前中国一些城市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破坏了一些传统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城市的特色,这样的行为对城市来说是一种破坏。
3.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促机制
将城市规划仅仅对城市的建设的意义提升到投向更广阔的区域。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注重城市现实发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注重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对规划区域的配置不仅要安排合理,同时还要维持甚至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的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注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规划的促进。
城市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问题,也就是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规划,更是在城市工业化、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引,同时要保证我们现在对城市的开发利用不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即实现发展的连续性。
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施工程中,要正确地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要注意现在一些城市犯的错误,不能只注重当前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十分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城市规划十分重要,应该将可持续发
展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
从城市总体规划来看,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城市人口的可持续性
合适的城市人口规模会对城市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因此要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规模,对城市的人口增长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城市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任由城市人口无控制地增长,城市的土地将远远不够人类的使用,过多的人口将导致人们无立足之地,那时将导致混乱甚至是人类的灭亡。
控制人口数量在城市的承受范围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城市人口规模的预估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3.2城市土地使用中的可持续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城市规划的基础部分。
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但必须把握一个度,不能超过土地的承载范围,既要满足当前发展的用地需求,同时又不破坏土地,子孙后代仍然能对其利用和开发。
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在对土地的利用时一定要以节约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
要特别注意不能为了当前利益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破坏土地是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
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类的居住区域进行规划,保证在建设的同时不破坏生态,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
要从生态的角度对城市进行规划来保证人类居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3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空气和阳光等能源,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总的来说是南方雨水充沛而北方雨水稀缺,而且不同季节不同年际的降水量也不同。
在很多大城市都出现用水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城市规划解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4.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解决以上问题方法和措施
4.1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控制城市的人口数量并着力提高人口的素质,保证城市人口数量不超过城市规划的人口限度。
具体方法是一要继续普及义务教育,并鼓励人民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着力改善和提高人口的素质;二要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对人口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宣传和推广其中的意义。
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把人口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是实现人口可持续,人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对现在城市规划的要求和现代城市规划的内在需要。
4.2城市用地的可持续概念延续
4.2.1必须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珍惜每一寸土地。
要坚持高效合理地处理土地配置的问题,解决土地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要充分体现出每一寸土地的价值。
4.2.2要保护耕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因为当前的经济效益或者业绩而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垦。
要对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不能开发的土地坚决不
能动。
4.2.3要制定法律对土地进行强制性保护。
4.3可持续在城市人类住区中的体现
总的来说要采用生态学的方法科学规划可持续的人类住区。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是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
城市是人类聚集生活的居民点,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城市往往是一种文明的集中体现。
现在的城市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和消费的不可持续性,为了建造建筑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等。
4.3.1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决人类住区问题。
建设城市人类住区时,要努力做到实现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建设成条件舒适,配套齐全同时不对土地造成过度开垦。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对人们住区的建设进行新的探索。
4.3.2采用生态学的方法,规划建设可持续的人类住区。
要充分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对住宅区进行规划建设,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使水、能源和废物回收等都有一定的解决,体现出对环境的爱护。
同时要减少交通堵塞,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效清洁的能源。
4.3.3持续拉动住房建设,实现有效供给的机制。
要继续加大城市住房的建设,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并且逐渐提升住房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住房的可持续性。
4.4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
构建城市生态圈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法。
主要通过加
速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走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工业生产道路,同时工业生产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补偿;构筑城市框架,要进行合理的城市生态设计,使城市的环境和动植物相适宜。
5.结束语
未来城市的发展主要在于人口增长、能源消耗、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建设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城市是我们的目标,要想把城市建设得更适合人类居住,更加和谐,就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增如. 城市规划大气环境评估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4)
[2] 伍江. 2010世博会推动上海城市的规划和建设[j]. 时代建筑, 2009,(04)
[3] 刘德峰. 浅析人居环境建设中城市历史文化的延承[j]. 安徽建筑,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