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沙·中国书香小镇旅游发展概念性方案Conceptual Planning of Masha Scholarly town in China(评选稿)【前 言】方尺之大,藏尽古今千秋事 寸指之厚,容纳天地万物理翻阅麻沙镇志,穿越时空隧道,走进麻沙厚重的历史长廊;感悟弥漫着历史文化温度的文字和图片, 触摸到千年来先辈走过的文明足迹。
麻沙镇是八闽历史文化古镇,自古“人杰地灵”“群贤萃集”。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无以计数的国内外文人墨客刮目相看。
“闽学鼻祖”的游酢最早将理学南传,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四书五经》中有《三经》竟是由麻沙蔡炉的后裔——蔡氏九儒集注的;宋代期间,麻沙以刻、印书内容最丰、数量最多的“建本”而闻名于世,是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被誉为“图书之府”;游酢、朱熹、蔡元定、游九言等大儒曾在此读书、讲学、著书立说。
江西估客建阳来,不载兰花与药材。
妆点溪山真不俗,麻沙坊里贩书归。
千百年来,麻沙建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继往开来,生生不息,中国·麻沙带着独特的书香气息走向世界!作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建本雕版印刷技艺”积极逐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出建本(麻沙本)文化弥足珍贵的价值,此次打造的麻沙·中国书香小镇将走一条创新的文化遗产产业化道路:弘扬建本文化,彰显历史文脉,打造城市名片,提升麻沙品牌;让文化遗产由记忆力变影响力,由影响力变软实力;让文化遗产由资源变资产、由资产变产业。
同时,麻沙·中国书香小镇将探索一种创新的全域化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的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创新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谐发展模式。
十八大发展关键词:生态文明,文化强国;关键词一: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各项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产品:明确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建设生态大国;四大建设要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关键词二:文化强国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强国”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国”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文化强国”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强国”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中国麻沙·文化遗产导向型的修学旅游目的地以五位一体,全域旅游,对接:【项目概况】规划范围:麻沙镇位于建阳西部中心,位于东经117°39′-117°55′,北纬27°20′-27°33′之间,平均海拔190.米,地处三市交界位置。
公路四通八达,距武夷山机场35 公里,邵武火车站45 公里,建阳火车站38 公里。
本次规划的范围大致以麻沙村、水南村以及梁墩村部分村域,分阶段辐射延伸至竹洲、扁溪、长坪、江坊等村庄,多点开花,逐步实现麻沙全域旅游。
规划面积:基地规划面积 650 公顷;主要包括2个行政村落。
其中:水域面积: 41.5 公顷居民点面积: 120 公顷这里,曾是滋养麻沙人千年的宝地,未来将是麻沙·中国书香小镇的最佳代言 !区位交通优势:地处闽西北边缘,是武夷山市、邵武市、建阳区三区市的结合部,依托便利的外部交通网络,可不断拓展周边县市乃至周边省区的客源市场;位于东部沿海向中部挺进发展的战略跳板和必经之地,有利于“东引西拓”、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地处大武夷黄金旅游线上,东北比邻闻名中外的世界双遗——武夷山,西南承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
资源优势:高品位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良好,建本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垄断性。
【规划框架】把脉基地1.1 延续文脉1.2 洞察地脉1.3 进退维谷1.4 借鉴案例1.5 探寻市场定位基地2.1 总体定位2.2 发展构想2.3 形象定位2.4 发展策略规划基地3.1 空间规划3.2 功能分区3.3 项目策划运营基地4.1 项目开发时序4.2 投资估算4.3 营销推广4.4 综合效益一、聚焦篇二、统领篇三、塑造篇四、实施篇一、聚焦篇【把脉基地】1.1 延续文脉1.2 洞察地脉1.3 进退维谷1.4 借鉴案例1.5 探寻市场【1.1延续文脉 ◎ 发现建阳麻沙价值】麻沙——中国建本的故乡和发源地建阳的雕版印刷始于五代,繁荣于两宋,延续于元、明和清初。
刻书多集中于永忠里(今建阳区麻沙镇)和崇化里(今书坊乡),刊印之书称作“麻沙本”,又叫“建本”。
建本雕版印刷是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建本文化也就成了中国古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麻沙因此成为中国建本的故乡和发源地。
建本——中国传统文化保存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福建古代印刷业在中国古代印刷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其中自宋代至清代,长时间居全国前列。
而建阳麻沙、书坊更是全国有影响的刻印中心之一,麻沙的建本文化对研究中国古代印刷史、中国古文化传播史及中国平民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意义。
游酢——中国洛学难移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建阳因朱熹集理学思想文化之大成而成为闽学的发祥地;生于麻沙的游酢则因将中原洛学南传入闽成为开闽学先河者,誉为“闽学鼻祖”。
尊师重教“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游酢凭着勤勉好学的精神,尽得理学的真谛,成为程门第一大弟子。
游酢学成南归,悉心传授理学,使理学得以南传,“中兴于南”与后来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师承关系,被尊称为“道南儒宗”。
朱熹与“二程”生不同时,无缘当“二程”的学生,只能算是再传弟子。
朱熹后来成为“集理学之大成者”,其中也有游酢传播理学的功劳。
“若非载道来伊洛,安得传心到考亭。
”明代学者苏章的诗句,公正地评价了游酢开闽学之先河的历史功绩。
蔡氏九儒——闽学发展史上卓越贡献的书香门第一门之内,四世九贤,道宗孔孟,学衍周程,注经卫道,羽翼经传。
雕版印刷在中国,图书之府在麻沙文化根源麻阳溪,彰显麻沙文化最佳地建本——辉煌历史:早在两宋时期,建本与浙本、蜀本是当时全国三大刻印中心,由于建本在书本刻印、排版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在出版发行量上大大超过了以官刻为主的浙本蜀本。
宋、明时期建刻的繁荣,在中国图书发展史上创造了许多“出版史之最”:有世界最早的版权文告,有最早的纲目体史书刻本,最早的学术思想史专著,尚存最早的《伤寒论》注解本等。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发展、传承、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文化影响。
麻阳溪——文化之根:麻阳溪是建阳的母亲河,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河流蜿蜒经过黄坑、麻沙等乡镇的多个村庄,后与崇阳溪汇合成建溪流向南平,汇入闽江。
麻阳溪,一路文明,一路美景,人文和自然得天独厚。
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二郡,建平县为建阳县兴读书著述之风非遗文化、瞩目世界新石器时代东汉时期两晋时期 始于唐代元代低落时期明清时期已是人类活动区域宋代大盛(刻书、理学、书院、商业、驿站)中西文化交流 教育萌芽,兴儒奉教。
【1.1延续文脉 ◎ 发现建阳麻沙价值】商周时期蛮越之地,图腾崇拜建阳纳入国家建置辖麻沙各村当代近代 游酢 朱熹、蔡氏九儒蔡氏入建阳部分书坊毁于兵火但仍能坚持刻印备受欢迎、远销海外刻印通俗小说最早、最丰、数量最大明洪武,麻沙增设“东峰驿站”刻印小说类的翘楚清渐渐退出历史◆元代刻书业的形势发生变化,成都和杭州都在战乱中趋于萧条。
◆元代唯独建阳麻沙、崇化两地刻书业继续发展。
书坊出产的书籍销路极好◆元代理学家熊禾说:“建本之书,犹水行地” 建阳之书作为一种商品不仅行销国内外,特别是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
◆从嘉靖到泰昌(1522年~1620年)这99年间,建刻(包括建阳、建安等地区)通俗小说占整个明代通俗小说总存量的近20%,光是《三国演义》的版本,就有13种之多。
对此,明朝文艺批评家胡应麟说:“其多,闽为最。
”◆明洪武元年(1368),麻沙增设“东峰马驿”(原为麻沙驿),后更名。
◆明嘉靖十二年(1533),邑人刘有光建麻沙社学。
◆清顺治元年(1644),麻沙境内仍设“东峰”“虞渚”“渡头”三个铺。
◆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
铺由地方领导,用以传递公文。
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铺递传送。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御赐宋儒蔡沉“学阐图畴”金匾,改麻沙“梓里书院”为“九峰书院”。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国牧师到永忠里(今麻沙)开始传教,礼拜堂设在麻沙永兴街。
唐,初现雏形与闽学兴起◆唐代,福建逐渐成立了五洲郡,建阳县下辖麻沙各村。
◆唐代闽北人口稀少,只有零星的城市,民众相互往来不多,商业尚处于较低水平。
◆唐代在闽中开始修建驿路,设立驿站,使入闽交通大大改善,联系更加密切。
◆唐天复二年(902)正月初十,建阳蔡氏一世祖——蔡炉举家迁至永忠里。
◆唐中叶,闽北儒学的兴起。
众多实物印证及史料表明福建理学的发展集中在闽北。
宋,人杰地灵与群贤萃集◆北宋政和四年(1114),建州州学学生数名列全国第一。
◆宋代闽北境内建有书院38所,前所未有,麻沙书院林立,响负盛名的书院有9座。
◆游酢,好学不辍,是“程门立雪”主人公之一。
游酢学成南归,悉心传授理学,被尊称为“道南儒宗”。
◆闽北理学的繁荣,推动刻书业的兴盛。
宋建阳与成都、杭州并列三大刻书中心。
◆建阳又以麻沙、崇化两地刻书业最盛。
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所说:“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
◆南宋朱熹说:“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
”元,建本之书,犹水行地明,刻印小说的王国清,文脉延存与中西交流【1.1延续文脉 ◎ 发现建阳麻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