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优质 启蒙运动(共44张PPT)
优质 启蒙运动(共44张PPT)
△ 本 课 知 识 网 络
课堂展示 背景 过程: 起源(17世纪,英国) 高潮(18世纪,法国) 核心: 理性 —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
主 要 代 表 及 主 张
启 蒙 运 动
抨击天主教会;反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伏尔泰 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提出三权分立原则;分权与制衡 孟德斯鸠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一.背景 论从史出
结合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到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材料二: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被分成 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于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拥有政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 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矛盾日益尖锐。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启蒙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 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 发展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 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发生的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呢?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 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17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较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霍 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 布 而是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 斯 反对君权神授,但不反对
君主专制。
洛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 克
学说:立法权(议会掌握)、 行政权和对外权(君主掌握)
四、感受理性之光 -----主要启蒙思想家及观点主张
◆为什么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 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矛盾 最为尖锐。
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7 课
启蒙运动
执教人:万宝奎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伏尔泰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 他 引 导 我 们 走 向 自 由 ﹄
人生而自由, 却无往不在枷锁 之中。
巴黎有两座著名的“坟”。一个是先贤祠,一个是荣军院 (埋葬拿破仑)。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 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内安葬 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人、大仲马等人。共有70 多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三.概况
(一)斗争矛头
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二)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 放运动
(三)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1)崇尚“理性”,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指导思想)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
(3)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 (4)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 (5)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理想社会 (有的书上把“抨击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和封建特权”作为启蒙运动的内容)
反对君主专制、“三权分立”; 法律应是理性的体现。
孟德斯鸠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波斯人的信札》
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 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三 权 分 立 示 意 图
司法权 法院
议会 立法权 制约 与平衡 行政权 国王
卢梭的思想主张: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 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 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 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 犯……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 面前一律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 工作人员,不享受特权……人民应采取强有 力的监督手段。 ——卢梭《社会契约论》
简版: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不同★★ 文艺复兴
背景 资本主义的萌芽 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 旗号 源于意大利,传播到 欧洲各国 针对天主教的神学 世界观 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出了鲜明的资产阶级 旗号 源于英国,盛于法国, 影响世界 针对封建专制制度 理性主义
方式 范围
斗争 矛头 核心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简单对比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打破了对天主教会的迷信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 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提出明确完整方案设想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目的都是为了资本主义获得更好的发展. ③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都为资产阶级取得 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特权进行批判, 都要求人的解放,追求个性自由. ⑤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
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背景)是什么? 经济: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政治: 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与 封建势力矛盾加深,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封 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科技: 17-18世纪自然科学发展, 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卢梭 “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 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 康德 强调人不是工具,天赋的人权。 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鼓舞了殖民地 影响:
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但是带有阶级局限性。
跟进题组训练
1.(2013· 河南高三调研)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 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 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B.“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中国辛亥革命 战士的斗志”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人类 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私有。
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制
卢梭: 反对君主立宪制, 主张民主共和制
康德的思想主张: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 断; ◇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人赋的人 权,但人要自律; ◇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康德的代表作: 《纯粹理性批判》
⑴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 冲击封建统治,是资产阶级政权思想基础。 ⑵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2.对世界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有哪些重要历史意义和影响呢? 1.对欧洲的影响: ⑴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思想, 冲击封建统治,是资产阶级政权思想基础。 ⑵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2.对世界的影响: ⑴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 ⑵成为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 重要作用。
启蒙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人文精神的? 启蒙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中倡导的人文精神,尊重人及人的需要,同时 他们又进一步提出根据人的理性这种价值尺度 来衡量个人和社会的思想行为,人要按照自己的
意愿建立理想的社会,上升到要求推翻现存封建制 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程度。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他们要以理性的尺度去衡 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怀和爱等人 道主义情感需要,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 权、以民主反对专制、以自由反对禁锢,弘扬人的 主体性和创造性,反对教条的束缚。体现了资产阶 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他们发展了人文精神。
什么是启蒙运动?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以理 性主义为武器反封建专制统治、反教 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普及新知识,使摆脱愚昧和迷信。
启蒙运动泛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 新事物而得到进步的运动。
启蒙运动 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 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 观点 难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二.过程
启蒙运动是怎样发展的呢?
起源: ◇17世纪英国 洛克
霍布斯
高潮: ◇18世纪法国
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
伏尔泰、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德国)
三.概况 (一)斗争矛头
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温故知新:与文艺复兴相比,斗争
矛头有何不同?
“文艺复兴”针对天主教会,反对神权; “启蒙运动”不仅反教会神权,更反君 权(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
②指导思想不同: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是 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积极乐观进取的思想)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主张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来独立自
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无须依赖神和天意,否定一切外在 权威)
③斗争形式不同:前者借用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来表 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文学和艺术为表现方式; 后者抛开宗教外衣直接与封建制度交战,大胆公开揭 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以哲学、政治学说为主要表 现方式.
四、感受理性之光 -----主要启蒙思想家及观点主张
国家 人物 法国 伏尔泰 著作 主要观点 《哲学通信》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 《路易十四时代》 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提出社会契约论:主张天 《社会契约论》 赋人权和人民主权;认为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 的私有。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新发展,你怎样理解?
继承: 两者都强调人性,树立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 个性解放;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新发展: 启蒙运动不仅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又全 面指向封建制度,强调理性,主张构建“理性 王国”,集中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四、感受理性之光 -----主要启蒙思想家及观点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