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北京城市学院语言学部课程考核评分表
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旅行社经营管理考核环节①:阶段考核2 学生姓名:学号:
考核题目: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签字:
2014 年11 月25 日
网络信息技术对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刺激了市场对消费品的需求,迫使管理者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网络信息技术的变化还改变了企业内部工作性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本身。
对于旅行社来说,网络信息技术一方面改善了旅行社的办公环境,丰富了旅行社额营销手段和交易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新型旅游代理商,他们将领先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与旅游市场相结合,创造了传统旅行社所无法创造的超高利润,对传统旅行社造成了巨大冲击。
我国旅行社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真正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进程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近20年。
因此,我国旅行社在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旅游者的空间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其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旅行社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技术给旅行社业带来的挑战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会受到互联网自动查询功能的挑战
旅行社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旅游咨询服务,因为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诸多差异以及信息传递方式落后,旅游者在对目的地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只能更多的求助于旅行社来获取更多的所需资料。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的资讯内容的不断丰富,消费者可以从中了解更多、更生动的目的地信息,并且还有费用低廉、使用方便等优势,摆脱了对旅行社过多的依赖,从而给旅行社业务带来了冲击。
例如,通过第三方预订网站,中国2001年在国际互联网上获得的网上旅游服务达到4700万人次,这就意味着旅行社至少失去了为4700万人提供服务并盈利的机会。
在我看来,旅行社就应该将咨询服务这一业务放在互联网上,顺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
2、旅行社的包价旅游产品受到游客自主设计线路的挑战
传统的旅行社凭借所占有的供给各要素的信息来组合产品,并且向旅游者提供其加工形成的产品。
网络信息技术兴起后,旅游者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感兴趣的旅游产品要素信息,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旅游消费品。
3、旅行社中介服务地位受到网络上供需直接交易的挑战
旅游业由于不存在有形产品的物流配送要求,因此是最适宜于发展电子商务的领域。
例如,旅游者在网上获得所需的信息后,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预订机票和住宿、租车等多项服务,无需在经过旅行社的中介服务。
特别是许多专业网站针
对散客需求设计的折扣机票和订房服务,使旅行社依靠批量而获得的价格优势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我看来,旅行社就要提供线上服务,与交通、酒店等众多行业相互合作,实现业务范围市场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二)网络信息技术给旅行社到来的机遇
1、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旅行社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旅行社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的变化,并有可
能与潜在旅游者实现适时互动,从而使产品开发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变化。
例如,传统的航班信息都是按照时间排列的,而READOUT系统则可以按
票价高低排列航班顺序,使顾客轻点鼠标就可以选择满意的航班,更加符
合顾客的要求,从而为旅行社争取了更多的客源;USERVISION系统使旅
游者足不出户就能及时得到与旅行有关的全部信息,方便了客户的经营决
策,从而使顾客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寻求旅行社的专业化服务。
在我看来,
旅行社就要熟悉并掌握这些网络信息技术,将这些系统运用到日常的经营
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客源。
2、网络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旅行社的竞争优势
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旅行社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信息资源的
有效利用,从而使企业运行得更有效率,获得竞争优势。
3、网络信息技术为旅行社的规模扩张提供了便利
旅行社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对相关信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信息技
术无疑可以帮助旅行社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和经营效率,从而使旅行社业务
规模的扩张和规模经济的实现变得现实可行。
二、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旅行社业的运用
(一)新型旅游代理商的出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传统旅行社的普及
网络信息技术对现代旅行服务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持续推动
着我国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
例如,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现
代商务运通,到携程、艺龙,再到今年的同程、快乐E行、去哪儿、磨房
等蓬勃发展,无不证明了市场、技术与资本之间的创新和耦合及其对旅行
服务产业演化的持续推动。
在我看来,如果旅行社不普及网络信息技术,
那么就将会失去客源,甚至失去市场,直至其灭亡。
(二)旅游消费模式的变化促进更多的旅行社使用信息技术
旅游消费模式的散客化、自助游和休闲性对传统旅行社的运营模式提
出了挑战。
缘于社会、文化和科技环境的变化,必然出现挑战传统的新型
旅游消费方式,并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演化为主流的消费模式。
在基于互
联网平台的散客化、自助游和休闲体验的影响下,传统旅行社的管理理念、
经营手段和商业模式必须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上失去主导作用和主流运营商的地位。
(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
例如,国家旅游局从1990年起,开始重视信息化管理并开始筹建信息中心,先后投资了1000多万元用于机房改造和设备配置,并根据客观实际与发展的需要,建设了一些了旅游信息网络及信息传递系统。
2001年,国际旅游局开始实施国家旅游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金旅工程”,其总目标是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外旅游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和面向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
截止2007年,以中国旅游网为应用平台,国家、省两级的旅游信息报送机制已经初步搭建并完善。
在我看来,旅行社能在国家旅游局这个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发展,说明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
况且,国家旅游局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重视就是鼓励各旅行社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我国传统旅行社行业信息化的进程。
三、我国旅行社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处于较低层次
我国很多旅行社都购置了计算机,但大多数局限于较初级的文字处理和数据存储上,为数不多的利用新技术进行企业管理的旅行社也主要停留在内部管理层面,在电子商务等方面尚未全面启动。
在我看来,旅行社就应该设立专门网络信息技术部门,对网站进行精心设计,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并不断更新内容。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不平衡
目前,我国旅行社行业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差别悬殊。
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建设启动资金较高。
小旅行社规模小、实力弱,很有可能使其在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就陷入困境,无法进一步发展。
在我看来,小的旅行社就要借助国家旅游局的相关扶持政策,集合自身实际,不断地与其他旅行社联合、规模扩张,很好地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起来。
(三)旅行社的联网系统范围较小
1993年7月,国旅总社联合国旅集团成员企业以及航空、铁路、汽车公司、饭店、餐馆和商店等相关企业组成了国内第一个以旅行社为龙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性计算机预订网络。
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旅行社与饭店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部门和旅行社之间的连网系统尚不发达。
例如,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与其伙伴之间的网络预订系统也只是限于个别旅行社,而非整个行业。
在我看来,旅行社的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
很大的可用空间,需要旅行社经营者不断地在实践中引进网络信息技术,使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其发展的跳板和工具,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
(四)网络硬件的落后限制了旅行社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我国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例如,尽管我国的网民数量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快,但网络的普及程度还是很低的。
在我看来,旅行社经营者要大力投资和支持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让网络信息技术人才为自己企业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从而实现旅行社经营的不断发展,从而获取市场的最大利益。